南湖烟雨楼
.
岳允富/图文
.
烟雨楼是嘉兴南湖湖心岛上的主要建筑,现已成为岛上整个园林的泛称。烟雨楼正楼,楼两层,高约20米,重檐画栋,朱柱明窗,在绿树掩映下,更显雄伟。楼前檐悬董必武所书“烟雨楼”匾额。
.
烟雨楼,因唐朝诗人杜牧“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诗意而得楼名。始建于五代后晋年间(公元936-947年),初位于南湖之滨,吴越王第四子中吴节度史、广陵郡王钱元镣“台筑鸳湖之畔,以馆宾客”,为游观登眺之所。后毁。遗址现无存。
,
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嘉兴知府赵瀛疏浚市河,所挖河泥填入湖中,遂成湖心小岛。第二年仿“烟雨楼”旧貌,建楼于岛上,后经过扩建、重建,
逐渐成为具有显著园林特色的江南名楼。
.
(有关资料摘自网络)
.
嘉兴市南湖旅游区
.

.
.
会景园码头
.
码头上停着仿古渡船:烟雨楼12号,棕红色的船身,淡黄坡顶,雕栏画窗,宛如一座中式建筑。
.
船头上有“初心.南湖水上课堂”的匾额。
.
船舱屏幕上播放着红船的故事,水上课堂名至实归。
.
坐上船约10来分钟就到了湖心岛.
.
下船后沿着顺时针方向往左走
.
湖畔长堤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嘉兴南湖中共“一大”会址
.
嘉兴南湖中共“一大”会址:红船。1921年,中共一大会议在南湖的一艘游船上进行,由此开始了中国共产党开天辟地的大事,而烟雨楼则见证了这一历史性的巨变。
.
笔者在红船前留影
.
隔着一池水塘,远远地望见烟雨楼,高两层,飞檐翘角,红色的廊柱,灰黑色屋面瓦脊,古色古香,在绿树掩映下,与湖光山色融为一体。
.
.
.
循堤左行,有荷花池,池湖相连处,小桥轻架,是为万福桥。
.

.
.
万福桥
.
万福桥上留影
.
走过红船和万福桥,从后门走入烟雨楼园子
.

.
.
御碑亭陈列着乾隆皇帝的诗碑。
.
乾隆皇帝的诗碑。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曾八次登临烟雨楼,先后题诗十多首,显现出对南湖景色的喜爱。
.

.

.
烟雨楼二楼正中悬挂的匾额“烟雨楼”三字是董必武所书。
.
.
步入一楼大厅中堂
.
一楼大厅中堂,禇辅成题写的“分烟化雨”四个楷体大字,据说出自嘉兴太守许瑶光的诗“若夫话雨分烟,弥天甘露“,渲染烟雨楼的意境“微雨欲来,轻烟满湖,登楼远眺,苍茫迷濛”。
.
步入一楼大厅中堂的游客
.
一楼大厅中堂
.
上二楼的木楼梯分列后门两边
.
木梯仅供一人上下,单向通行。
,
二楼大厅门联。上联:江南多胜迹;
.
下联:烟雨一楼台。
.
.
二楼正中大堂“湖天一览”几个篆体大字,古朴苍劲,石鼓文风格。
.
四边墙上悬挂着众多名人字画,有沙孟海、郭沫若、宋庆龄、刘海粟、陈从周等。
.
在二楼瞭望南湖
.
烟雨楼
.
烟雨楼前留影
.
烟雨楼前留影
.
笔者在烟雨楼前留影
.

.
.

.
.

.
.

.
.

.
.
烟雨楼后的小花园,
.
园内假山纵横,回廊曲折,芭蕉绿叶,树影婆娑,各种奇形门窗,有海棠花形、圆形、桃形、官帽形、葫芦、花瓶形等等,堪比苏州和扬州园林,微缩了江南园林的镂空造影移步换景手法,虚虚实实,曲径通幽。葫芦和花瓶形寓意着福禄和平安吧。
.
“来许亭”可称为晚清嘉兴知府许瑶光的一座功德碑。
.
.

.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