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转载】山村里的光明
(2022-12-18 07:52:05)
山村里的光明
.
岳允明/文
我是位于新桥公社的漳平三中首届高中毕业生,插队落户到新桥公社南丰大队。
.
新桥公社是漳平县北片的重镇。南丰大队由南丰、罗畲、赖山三个自然村组成,地理位置近似三角形,相距均10余公里。南丰大队的北面与邻县永安交界,而南丰大队与永安接壤的正是赖山自然村。赖山村到大队没有公路,村里只有羊肠小道与外界相通。
.
本地知青都有爬山涉水的经历,在校时每每遇到春耕或“双抢”,学校都会组织学生到一些生产队,做些插秧、打谷子、挑谷子等力所能及的体力劳动。因此,比起那些手不能提,肩不能挑的城市知青,自然是少了些最初的皮肉之苦。无论在生产队,或是在大队组织的毛竹林专业队,我们知青都与当地社员同甘共苦,一起劳作于山头田间,一起出力挥洒汗水,也一起分享劳动成果带来的喜悦。
.
那是一个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都十分匮乏的年代,边远山村没有多少可喜庆的事情。但我还是有幸在这里经历了一件令人兴奋、令人难忘的喜庆场面,虽说迄今已过去了30多年,可仍时常浮现在眼前……
.
我插队到南丰大队时,这里已有一个40千瓦的小水电站,但电力供不应求,更无力顾及另外两个自然村。赖山村民千百年来,祖祖辈辈晚上都靠点油灯和蜡烛,夜行借助星辰月光或火把照明。村里虽有不少人在外地见过电灯,但是毕竟不是自家有电灯,心情截然不一样。何时能用上电灯,一直是赖山村民们心中的梦想。
.
在南丰村自建电站的启发下,赖山村也萌发了自建小电站的愿望。赖山村自筹资金、投工投劳,在大队领导和技术人员的支持下,忙电站设备的安装,忙竖杆、拉线。社员们特别迫切地希望,能在即将来临的春节用上电。只因村财和大队技术人员有限,已经抽不出人手给家家户户室内拉线装电灯了,暂时也没钱雇人帮忙。赶在春节供电,让家家户户过上个光明的春节,那是秃头上的虱子—一明摆着是不行了。大队班子召开紧急会议商议,大队长建议我在知青中推荐可胜任之人。时值寒冬腊月,仅20余天就到除夕了,要完成13座大小院落20余户的室内安装,确实有一定的困难;且知青们也都想着回家过年,无人有意前往。为了滿足赖山村全体社员朝思暮想的期待,我决定放弃与同学结伴离队,毛遂自荐前往赖山村。
.
赖山队长在他搬进没几年的新房里,安排了一间舒适的房间让我住,还特设家宴为我接风洗尘。赴宴的队干部对我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为赶在春节前家家户户有希望用上电灯,感到万分激动。生产队长的长子刚从部队退伍回来,也摩拳擦掌要求配合我的工作,充当我的向导和工作助手。
.
其实,赖山村早就作好了室内安装的准备:电线、瓷夹板、灯头、灯泡、开关等必需的器材及施工工具,第2天我俩就开工了。
.
全村13座大小院落,共有20多户。有的院子只住1户;有的院子住五六户不等。按单户小院大厅、卧室、厨房、小餐厅、过道各装一盏计算至少装5盏灯和五5个开关外加一个闸刀总开关;大院多户的要装到一、二十盏灯和一个闸刀总开关。主人要求在什么地方要装一盏,我们就尽量满足他们的愿望。
.
村里的新房子少,旧房子多。虽然家家主人把庭院都打扫的很干净,但是线路要经过的地方如柱子、房梁、天花板、隔墙等处尘埃依然很厚,蜘蛛网很多。我的助手在部队锻炼了几年,反应灵敏且勤快,事先都清扫一遍,让我少吃了不少尘土。
.
山村的农民淳朴、热情。每天早晨起来,外面不是雪就是霜,寒冷异常。干着活身上虽说不冷,可是手脚却常冻得不听使唤,主人们不时递来取暖工具——火笼,劝我们暖和暖和再干。我和我的助手丝毫不能怠慢,紧凑安排,麻利干活,一户又一户,一天又一天。虽然感到紧张、劳累,但回头看看自己拉的线路、装的电灯,拉拉开关,听着嘀嗒作响的开关声,心里热乎乎的,很有些成就感。
.
1974年腊月,供电喜庆的这一天终于到来了。傍晚时分,村民们个个兴致勃勃,不约而同地涌向村里最宽畅的场所——赖山小学。就连一些平常足不出户的病残人,也拄着拐杖,或在亲人的搀扶下兴冲冲地赶来了。顽皮的孩童更是早早来到小学,相互追逐嘻戏,叽叽喳喳地像一群快乐的小鸟。当晚在这个小学里将举行村里有史以来,人员最集中、气氛最为热闹的村电站正式供电庆典活动。
.
我与村民的心情是不同的。他们等待的感觉是“新鲜”,是多少年朝思暮想与城里人那样过上电气化现代生活的期待……我等待的是,现实对我付出了心血和汗水的劳动成果的认可和验收。
.
天越来越暗了,“电灯怎么还不亮?”有的人等不及了,开始提出了疑问。人们的怀疑不是没有道理,第一次送电谁也不能保证绝对成功。许多“喇叭筒”在黑暗中忽闪忽闪,吸烟的人们一支接着一支。“是啊!都这么暗了怎么还不亮?”,有人回应道。我也感到纳闷。正说着,在黑暗中不知经历了多少年的山村突然亮了,粉刷一新的教室里亮得如同白昼,尽管亮得眼睛一时不能适应,还是即刻引起村民欣喜若狂的喊叫和掌声。
.
“有电灯真好”、“亮堂堂的多舒服啊!”。在如同白昼的教室里,有几位老人目不转睛地望着雪亮的电灯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有位老人要求儿子扶他站到桌上去,想伸手摸一下灯泡;有的人好奇的去拉开关;有的人只是若有所思地望着电灯出神……孩子们更是尽情地释放着激动的心情,他们兴奋地蹦跳着、大声地叫着。
.
小学半边篮球场上,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久久回荡在崇山峻岭中,政治队长主持了供电庆典大会,党支书情绪激动地说道:“……从今天起,我们村有电灯啦!从今天起,我们村就告别了祖祖辈辈点油灯、点蜡烛的历史,这是我们村,自从盘古开天地以来的头等大喜事。有了电,我们以后可以做许多事情,我们今后的日子会越过越好……”村支书的讲话多次被村民欢呼声打断。
.
庆典大会很快就结束了,紧接着全村人的喜庆晚宴就开始了。聚餐是淳朴山里人喜庆活动的主要方式。时值春节将至,村里杀猪宰鸡,一桌桌美味佳肴全都是来自村民们的自产自做。在这史无前例的喜庆晚宴上,众人围着桌子高嗓门吆喝、大碗喝着自酿的米酒。与往常不同的是,明亮的电灯照着一张张快乐幸福的笑脸。晚宴上,我成了贵宾,大家把我当成“功臣”,从各桌涌来向我敬酒,让我这个平时酒量不算太小的人也被灌得晕乎乎的。
.
赖山村供电成功的第2天,也就是除夕的前一天,我告别了村民,回家与父母团聚。临别时,生产队长送我一担特制的小木桶,里面装的是村民们送的香菇、红菇、冬笋等山货。生产队长将我一直送到村口,依依不舍。我用学到的知识为村民们实现了过个有电灯的春节,村民们给了我极大的尊重和荣耀。挑着一担山货回家,我心里滿滿装的却是深山村民们的深情厚意。
.
原载《回望闽西》
鹭江出版社
2009年4月出版
.

.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