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杭瓦子街
.
岳允富/图文
.
瓦子街,是海内外相当一部分客家人(例如:韶关一带客家人,以及粤西、桂东南一带自称涯话人的客家群体)族谱上记载的祖籍地,位于今福建上杭县。
.
上杭是客家民系成长的摇篮,在客家民系播迁发展中,是继客家民系宁化石壁之后的另一个“祖居地”。
.
现在沉睡于历史中的“瓦子街”重现上杭,为世界客家乡亲提供了一个寻根谒祖、旅游观光的崭新平台。
.
1.上杭瓦子街。2011年1月1日上杭县瓦子街开街
.

02.瓦子街阳明亭
.

3.时雨记碑
.
4.王阳明简介。
《时雨记》的作者是我国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王阳明(1472-1528)名守仁,字伯安,号阳明,世称阳明先生,浙江余姚县人。他少年时学文习武,在状元父亲(王华,明成化十七年状元)的教诲下,十分刻苦,学业大进,“骑、射、兵法,日趋精通。”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守仁考取进士,授兵部主事,后擢右佥都御史,续任南赣巡抚。因其“上马治军,下马治民,文官掌兵符,集文武谋略于一身,做事智敏,用兵神速”,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封“新建伯”,卒谥“文成”公。
.

5附:《时雨记》碑文内容
正德丁丑三月,奉命平漳寇驻军上杭。旱甚,祈于行台。雨日夜,民以为未足,逮四月戊午班师,雨,明日又雨,又明日大雨,民乃出田。登城南之楼以观,民大悦。有司请名行台之堂为时雨,且曰:民苦于盗久,又重以旱,谓将靡遗。今始去兵革之役而大雨适降,所谓王师若时雨,今皆有焉,请以志其实。呜呼!民惟稼穑,德惟雨,惟天阴騭,惟皇克宪,惟将士用命效力,去其莨蜮,惟乃有司实耨获之,庶克有秋。予何德之有,而敢叨其功。然而乐民之乐,亦不容于无记也。是日参政陈策、佥事胡琏至,自班师,遂谒文公祠于水南,览七峰之胜概,归志于行台之壁,赋诗志喜焉。
.

6.太忠庙
.
7.太忠庙碑文
.

8.太忠庙门联。
太忠庙,又称大忠庙,是为祭祀唐朝开元年间进士张巡而建的。太忠庙原先建在县城东北处,明嘉靖二年(1523年)被毁,直至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迁建于现址,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重修。
.
太忠庙门上一幅对联:“千载睢阳留碧血,万家玉烛照丹心”;横披是天地正气。这幅对联既写出了张巡的英雄壮举,又写出世人对他的缅怀之情。
.

9.红四军第八次党代会简介
.

10.
.

11流芳坊。
流芳坊是明王朝明武宗皇帝时,为了表彰明诰赠奉议大夫、南京户部郎中吴谷用及其子南京户部贵州清吏司郎中吴湘在科第功名上的建树,由时任地方官员建立,以昭示朝廷的恩荣。
.
牌坊上有(恩荣)字样,就是朝廷(皇帝)“恩赐荣誉”的意思。“流芳”是流传芳名于后世,即“流芳百世”的意思。从牌坊勒石上可看出,此牌坊于明清两代经吴氏后嗣(子孙后代)多次维修。牌坊上有“南京户部贵州清吏司郎中吴湘”和“南京户部郎中父吴谷用”等字样,可见吴谷用与吴湘是父子关系。经查考有关资料,吴谷用父子是胜运里汤湖(今属上杭县稔田镇)人;吴谷用,字时济,封赠南京户部郎中;吴湘,吴谷用之子,字茂泰(又茂参),明洪武年间荐科举人,官至南京户部郎中。
.

12.流芳坊。
吴氏后嗣(子孙后代)为官者众多,子孙辈就有14人被授予功名或担任官职。也正是因为人才辈出,所以吴氏后裔也十分重视流芳碑带给他们的荣誉。自明正德九年建造流芳坊后,曾进行过至少五次重修,分别为明万历二十九年由地方官员重修,清康熙、雍正、嘉庆和光绪年间由其裔孙进行过重修。
.

13.流芳坊。
流芳坊的保存,说明至明代客家民系已在上杭形成相当影响,是上杭作为客家祖地地位的一个佐证。1984年5月,县人民政府公布流芳坊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10月在紫金南路(瓦子街)改造时进行了重修。
.

14.
.

15.
.

16.
.

.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