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荣发展的苏州文学
(2011-05-16 20:26:27)
标签:
文化艺术杂谈 |
|
范小青 |
《我们的朋友胡三桥》(短篇) 《女同志》(长篇) 《我们的战斗生活像诗篇》(短篇) 《在路上》(散文) 《这鸟象人一样说话》(短篇) 《低头思故乡》(短篇) 《我就是我想象中的那个人》(短篇) 《城市简史》(短篇)
《谁住在我们的墓地里》(短篇) 《不记得你是谁》(短篇) 《蜜蜂圆舞曲》(短篇)
《幸福家园》(短篇小说) 《颊带惆怅你为哪桩》(短篇小说) 《请你马上就开花》(短篇小说) 《石岗的茶树》(短篇小说) 《杏花仓不是最后的仓》(短篇小说) 《国际会议》(短篇小说)
《出场》(短篇小说) 《茉莉花开满枝芽》(短篇小说) 《我在哪里丢失了你》(短篇小说)
《我们都在服务区》
《生于黄昏或清晨》
《接头地点》 |
《当代》2005年第6期 《当代》2005年第4期 《小说选刊》2005年9月 《人民文学》2005年7月号 《人民文学》2006年1月号 《中国作家》2006年第9期 《当代》2006年第5期 《小说选刊》2006年第2月 《新华文摘》2006年第8期 《小说选刊》2006年8月 《中国作家》2007年10月 《小说选刊》2007年第6期 《新华文摘》2007年第15期 《人民文学》2008年第6期 《当代》2008年第2期 《小说选刊》2008年第2期 《小说选刊》2008年第5期 《小说选刊》2008年第2期 《人民文学》2009年第7期 《小说选刊》2009年第8期 《新华文摘》2009年第22期 《中国作家》2009年第5期 《小说选刊》2009年第2期 《小说选刊》2009年第5期 《新华文摘》2009年第12期 《人民文学》2010年第4期 《新华文摘》2010年第11期 《收获》2010年第5期 《小说选刊》2010年第11期 《小说选刊》2010年第8期 |
|
范培松 |
《报告文学:拒绝低俗化》 《论四十年代梁实秋、钱钟书和王了一的学者散文》 《钱钟书杨绛散文比较论》 |
《新华文摘》2005年第10期 《文学评论》2008年第1期 《文学评论》2010年第5期 |
|
杨守松 |
《永生之恋》(报告文学) 《丹麦无童话》(散文) 《降》(小说) |
《中国作家》2006年第2期 《新华文摘》2006年第17期 《中国作家》2007年第2期 |
|
荆 |
《冰》(短篇) 《温柔手》(中篇) 《读子川》(诗评) 《关于小说与生活的关系》 《王小帅:独特的叙述者和记录者》 《梅雨》(短篇小说) 《县城》(中篇小说) 《女人》、《流产》(短篇小说) 《眼泪》(短篇小说) 《我们的同里时光》 |
《人民文学》2005年4月号 《收获》2006年2期 《诗刊》2006年10月下半月刊 《人民文学》2007年第1期 《收获》2007年第1期 《收获》2007年第2期 《收获》2007年第6期 《当代》2008年第6期 《小说选刊》2008年第11期 《新华文摘》2009年第1期 《人民文学》2010年第4期 |
|
叶 |
《月亮的温泉》(短篇) 《小男人》(中篇) 《美哉少年》(长篇) 《消失在布达拉宫的一头鹰》(短篇小说) 《玄妙》(短篇小说) 《雪人》(小说) 《桃花渡》(小说)
《花码头一夜风雪》(小说) 《草上的竹筷》(小说) 《另类报告》 《香炉山》
|
《人民文学》2006年第10期 《收获》2006年第4期 《小说选刊》2006年第4期 《中国作家》2007年第1期 《小说选刊》2007年第2期 《收获》2007年第4期 《人民文学》2008年第6期 《人民文学》2009年第4期 《小说选刊》2009年第5期 《新华文摘》2009年第13期 《人民文学》2009年第10期 《中国作家》2009年第7期 《人民文学》2010年第2期 《收获》2010年第2期 《新华文摘》2010年第13期 |
|
朱文颖 |
《繁华》(中篇) 《哑》(短篇) 《猫眼》(短篇) 《世界》(中篇) 《宝贝儿》(短篇) 《树林里有两条小路》 《贾老先生》(短篇小说) 《莉莉姨妈的细小南方》 |
《收获》2005年第5期 《人民文学》2005年1月号 《小说选刊》2005年5月 《人民文学》2006年第7期 《收获》2006年第6期 《世界文学》2007年第1期 《收获》2008年第4期 《人民文学》2010年第7期 |
|
戴 |
《后来》(短篇) 《云游去》(散文) |
《收获》2006年2期 《人民文学》2008年第5期 |
|
唐晓玲 |
《苏州博士商》(报告文学) 《阶级感情》、《二次装修》(短篇) |
《中国作家》2005年第6期 《中国作家》2006年第11期 |
|
燕华君 |
《老房子》(小说) |
《小说选刊》2007年第8期 |
|
车前子 |
《诗人李南》 《我派我的一首诗去参加奥运赛事》 《睡眠卖给白马》(诗一首) 《偶尔留言》(诗三首) 《第三种语言》(随笔一篇) |
《诗刊》2006年8月下半月刊 《诗刊》2008年9月上半月刊 《人民文学》2010年第7期 《诗刊》2010年3月上半月刊 《世界文学》2010年6月号 |
|
小 |
《诗人自选诗》 《独立和自由的写作》(诗评) 《诗人素描:杜涯》 |
《诗刊》2005年1月上半月刊 《诗刊》2005年6月上半月刊 《诗刊》2010年3月上半月刊 |
|
陶文瑜 |
《三言二拍》(诗歌) 《长话短说》(诗歌) 《光阴的故事》(散文) 《诗二首》 《阅读记录》 《日记摘抄》(散文) |
《诗刊》2005年1月上半月刊 《诗刊》2005年2月上半月刊 《人民文学》2007年第6期 《诗刊》2007年第6期上半月刊 《世界文学》2007年第6期 《人民文学》2009年第11期 |
|
老 |
《假日山庄后门》(组诗) 《小区门卫》(诗歌) 《在华顶做一朵安静的杜鹃》(外一首) 《诗七首》 《如果长春是一部电影》(外二首) 《奔跑的白发》(组诗) 《江南新城的说文解字》(组诗) |
《诗刊》2005年4月下半月刊 《诗刊》2005年5月上半月刊 《诗刊》2006年3月下半月刊 《诗刊》2006年第6期下半月刊 《诗刊》2006年第12期下半月刊 《诗刊》2008年12月上半月刊 《诗刊》2010年4月上半月刊 |
|
李德武 |
《李轻松的飞翔》(评论选载) 《奥地利之心》(随笔) |
《诗刊》2006年11月号下半月刊 《世界文学》2009年第1期 |
|
黄劲松 |
《拒绝》(外一首) 《在布达拉宫想念一场雨》 |
《诗刊》2005年11月上半月刊 《诗刊》2008年10月下半月刊 |
|
徐小华 |
《金字塔下》(组诗) 《舞台内外是人生》(组诗) 《春晨的红鸟》 《无奈》 |
《诗刊》2009年7月上半月刊 《诗刊》2009年12月下半月刊 《诗刊》2010年1月上半月刊 《诗刊》2010年9月上半月刊 |
|
夏
|
《静静地述说》(组诗) 《小镇序》(组诗) |
《诗刊》2009年7月下半月刊 《中国作家》2010年第6期 |
|
许 |
《好酒》(诗歌) 《小院的七支菊》 《画梅》 《乌镇》(外一首) 《大雪,在抵御中退却》 《陪女儿玩时看见落花》(外一首) 《祖国及其它》 《听松》(外二首) |
《人民文学》2007年第12期 《诗刊》2007年第5期上半月刊 《诗刊》2007年第11期上半月刊 《诗刊》2008年1月下半月刊 《诗刊》2008年3月上半月刊 《诗刊》2009年1月下半月刊 《诗刊》2009年6月上半月刊 《诗刊》2009年10月下半月刊 |
|
许 |
《二千公里的乡愁》(组诗) 《光照和尘埃》(二首) 《二千公里外的乡愁》组诗6首 《背对故乡的奔跑》组诗11首 《我写下的,都是我所经历的》 《可可西里的深呼吸》(外一首) |
《诗刊》2009年4月上半月刊 《诗刊》2009年11月上半月刊 《诗刊》2010年2月下半月刊 《诗刊》2010年10月下半月刊 《诗刊》2010年10月下半月刊 《诗刊》2010年12月上半月刊 |
|
丁古萍 |
《龙头花》(诗歌) 《一尺野峰》(外一首) 《宝钟失踪之谜》(纪实文学) 《孤岛沉思》(报告文学) 《汉俳·爬山虎一首》 |
《诗刊》2005年1月上半月刊 《诗刊》2007年第7期下半月刊 《中国作家》2008年第4期 《中国作家》2009年第1期 《诗刊》2009年8月上半月刊 |
|
雨 |
《最后》 |
《诗刊》2005年12月(上下合刊) |
|
韩重涛 |
《二十四拍扬州橹》(组诗) 《葵花侧面的家书》(组诗) 《背对家的方向》(组诗) 《琴弦下月光,月光里裹着尹春》<, /SPAN> |
《人民文学》2009年第5期 《诗刊》2009年1月下半月刊 《诗刊》2009年5月下半月刊 《诗刊》2009年10月下半月刊 |
|
盛永明 |
《写给母亲》 |
《诗刊》2008年2月下半月刊 |
|
浦君芝
|
《薰衣草告诉你这不是传说》(外一首) 《面对红松林的爱情姿态》(外一首)
《言子巷飞出一只虫子》 |
《诗刊》2008年10月下半月刊 《诗刊》2009年4月下半月刊 《诗刊》2009年11月下半月刊 |
|
罗光灿
|
《月亮船》(小说) 《诗经中的淇河》(组诗四首) 《白色的湖》(组诗四首) 《诗经中的绿》(组诗四首) 《瓦》 |
《中国儿童文学》2009年第8期 《诗刊》2007年第4期上半月刊 《诗刊》2007年第4期下半月刊
《诗刊》2007年第8期 《诗刊》2010年1月上半月刊 |
|
李 |
《这个冬天并不冷》 《爷爷的镰刀》 |
《诗刊》2008年2月 《诗刊》2009年1月上半月刊 |
|
柳袁照 |
《笔墨》(诗歌) 《旧雨今雨》(外一首) |
《人民文学》2009年第9期 《诗刊》2010年1月上半月刊 |
|
孙子兵 |
《故乡的高速公路》 |
《诗刊》2010年1月上半月刊 |
|
全书文 |
《夜读》(外一首) |
《诗刊》2007年第8期下半月刊 |
|
俞慧军 |
《飘过秋天的叶子》 |
《诗刊》2007年第10期下半月刊 |
|
华 |
《晚秋》(外一首) |
《诗刊》2009年1月下半月刊 |
|
徐卓人 |
《不能湮灭的牡丹》(短篇) 《原来世界可以这样看》(报告文学) 《收获感动的季节》(报告文学) 《吴西华丽之地:镇湖》(报告文学) 《仙坪树山村》(报告文学) 《250万年的律动》 |
《小说选刊》2005年 《中国作家》2007年第9期 《中国作家》2008年第4期 《中国作家》2009年第9期 《中国作家》2009年第11期 《中国作家》2010年第12期 |
|
卢 |
《枫桥涛声》(报告文学) |
《中国作家》2009年第7期 |
|
凌鼎年 |
《天使儿》 《扬州八怪纪念馆感悟》(散文) |
《人民文学》2005年11月 《人民文学》2009年增刊 |
|
范红新 |
《无事此静坐·流水》 《珠落玉盘·端午》 |
《中国作家》2010年第1 《中国作家》2010年第10期 |
|
汤 |
《她们的故事》(纪实) 《无处躲藏》(中篇) |
《中国作家》2006年第2期 《中国作家》2007年10月增刊 |
|
秋 |
《原来,我们都错怪了他——王洛宾真实爱情档案》(纪实) |
《中国作家》2006年第4期 |
|
卢润良 |
《秦振华“余热”洒新疆》(纪实) 《金陵之梦》(报告文学) |
《中国作家》2007年第2期 《中国作家》2009年第7期 |
|
朱凤鸣 |
《“大管家”袁国强》(纪实报告文学) 《魅力金太仓》(报告文学) |
《中国作家》2007年第9期 《人民文学》2008年第1期 |
|
倪 |
《今夜静悄悄》(散文) |
《中国作家》2009年第12期 |
|
王一梅 |
《兔子萝里》(童话) 《蔷薇别墅的老鼠》(童话) 《给乌鸦的罚单》(童话) 《糊涂先生作曲》(童话) 《屎壳郎喜欢圆形》 《小红人和乌鸦》(节选) |
《中国儿童文学》2005年第1期 《中国儿童文学》2005年第1期 《中国儿童文学》2005年第1期 《中国儿童文学》2006年第1期 《中国儿童文学》2007年第4期 《中国儿童文学》2010年第6期 |
|
马昇嘉 |
《多一点,少一点》(短篇) 《福昌婆婆》(小说) 《芋头飘香》 《倔强的阿花》 《小巷守庙人》 |
《中国儿童文学》2005年第3期(头条) 《中国儿童文学》2009年第6期 《中国儿童文学》2010年第1期 《中国儿童文学》2010年第2期 《中国儿童文学》2010年第8期 |
|
马昇嘉 盛永明 |
《赤膊鸡阿丑》(小说) |
《中国儿童文学》2009年第8期 |
|
张寄寒 |
《吹灯》(散文) 《群众演员》 |
《中国儿童文学》2009年第5期 《中国儿童文学》2010年第2期 |
|
高巧林 |
《爷爷的童谣》(散文) 《黑蚕茧》(散文) 《妹妹的针线》 《请问城市池塘里的青蛙》 |
《中国儿童文学》2007年第3期 《中国儿童文学》2008年第2期 《中国儿童文学》2010年第1期 《中国儿童文学》2010年第10期 |
|
徐 |
《属于我的幸运》(小说) |
《中国儿童文学》2009年第7期 |
|
顾 |
《大耳鼠运稻草》(童话) 《送给爸爸的礼物》(童话) |
《中国儿童文学》2008年第1期 《中国儿童文学》2008年第4期 |
|
孔维坤 |
《春天的信箱》 |
《中国儿童文学》2007年第1期 |
|
范伯群 |
《黑幕征答·黑幕小说·揭黑运动》 《〈海上花列传〉:现代通俗小说开山之作》 《开拓启蒙·改良生存·中兴融会》 《一双弹拨文学琴弦的隐形之手——评栾梅健的<前工业文明与中国文学>》 《1921-1923:中国雅俗文坛的“分道扬镳”与“各得其所”》 《20世纪初通俗作家的现代性》 |
《文学评论》2005年第2期 《新华文摘》2006年第16期 《新华文摘》2008年第5期 《文学评论》2008年第6期 《文学评论》2009年第5期 《新华文摘》2009年第23期 |
|
王 |
《文学述史的理论、方法与实践初探》 《散文写作为何离散文远去》 《在台下张望和聆听》(散文) |
《新华文摘》2005年第20期 《新华文摘》2008年第1期 《收获》2008年第4期 |
|
丁晓原 |
《可能与现实:走向强势的报告文学》 《论晚清散文与“五四”散文的结构 性逻辑》 《长篇纪实文学的召唤力》 |
《新华文摘》2005年第10期 《文学评论》2008年第5期 《中国作家》2010年第11期 |
|
汤哲声 |
《中国现代通俗文学的“现代性”和怎样入史》 《中国当代通俗小说语境与批评标准的建立》 |
《文学评论》2008年第2期 《文学评论》2010年第3期 |
|
范伯群 汤哲声 |
《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史起点问题的对话》 |
《新华文摘》2009年第11期 |
|
季 |
《多元文学史的书写》 《文学与历史的辩证——纪念钱钟书百年诞辰》 |
《文学评论》2009年第6期 《文学评论》2010年第5期 |
|
曾一果 |
《论一种文学的城市叙述史》 《关于上海“现代性”想象》 |
《文学评论》2009年第1期 《文学评论》2010年第2期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