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乡《韩氏家乘》中的两篇唐代碑文

标签:
历史杂谈文化休闲 |
分类: 乡土人文 |
武乡《韩氏家乘》中的两篇唐代碑文
有幸在武乡北上合清嘉慶戊辰(十三年1808)增续的《韓氏家乘》中见到所收录的两篇唐代碑文,此亦武乡之文献资料,飞雪见之甚喜,录之于后,并加以标点和简注,公诸同好,以期方家斤斧。
韩氏碑文
http://s5/bmiddle/001LskX8zy7ifnVhzmse4&690
万物本乎天,人生本乎祖,凡有血气只伦,孰无所自哉?然积厚者流光,德薄者嗣促,衍数世而斩焉,无后者不可胜数,即似续有人而泒流代远,家乘失而世系湮,亦难溯厥由来矣!惟南阳韩氏则不然,考韩之始黄帝之裔,文武之胤也。成王封其母弟叔虞于唐,传十一世而至昭穆侯,封其叔父成师于曲沃,是为桓叔。桓叔次子万食采于韩,始以韩为姓焉。世有令德,为晋名卿,其丰功大烈铭竹帛而播列服者,昭然可考。递传至处与魏赵共分晋地,偕楚燕齐秦为七国。呜呼,岂不伟哉?乃无何而始皇暴虐,吞二周,并六国,韩氏之子孙匿迹昌黎,越数世而迁居南阳,历汉历晋,宗族聚处,未离此土。虽不能如周时之盛,而锡官封爵、轩冕相继,载于陵阙碑者济济有人。至后魏安定公讳备,迁居武乡韩壁村,遂为武邑韩氏。递至我唐有韩公秀殷,字行芳,尤其彰明较著者也。试即公所自出者言之:公父讳兴朝,祖瓘(guàn)玉登进士第;瓘玉高祖讳衮,登懿宗四年(即咸通四年,公元863年)进士。科第频仍,屡世书香,猗欤休哉!积厚者流光,洵不谬矣!籍非然者,自周迄唐不及二千年之久,世系无传声消迹灭者,难以枚举,又乌能冠带不绝,子孙绳绳如是哉?公念先人积德之厚,幸后嗣衍流之长,恐乔寓久远湮没而无稽也,属余作文以志之。余不揣固陋,乐公之族足以耀后世而垂永久,于是乎书。
峕唐咸通五年(公元864年,岁甲申)二月有八日勒石
由十三世孙如渊敬录
居士秀殷祖墓志铭
http://s15/bmiddle/001LskX8zy7ifnVqpFs0e&690
韩氏之先自镇国大将军南阳郡安定桓王之后,乃周姬之胤也,南阳有韩氏家庙陵阙碑纪发辉盛焉。令望相映,岂止冠冕者矣!世有隐名山谷,乐道居贫,其于令望高明亦注之不及也。今居士隐迹武乡,家逾数世,韩壁村西南约一里成其茔体也。太高祖讳衮,登懿宗四年进士第。祖讳瓘(guàn)玉,登进士第。父讳兴朝,偕递迹高原取适家并合葬于本县通化乡。
居士讳秀殷,字行芳,志在修业,不务宦名,训子事师,俾亲儒道乡里谭善布在如川,俄成幕年,婴疾终世,去。咸通九年(868)九月十七日卒于正寝,享年六十岁。娶陇西李氏,礼闲四德,行擅三从,作内范之母仪,摄邻里之恭敬,奈何风恙萦体,疾疢(chèn)缠绵,虽药饵之万端,莫延留于瞬息,至中和三年(883)癸卯岁八月八日寿终,享年七十六岁。
有子二人,长曰文楚,性亲儒道,志异宦途,好习诗书,笃专礼乐,孝行偏著,承颜道彰,奉祀祭之如存,供甘旨之雅备。初娶清河张氏,去,咸通十五年(874)五月十二日卒,时年二十七岁;次婚天水赵氏,有男三人:长中起,次中贵,次中願。
仲子文偘(kǎn),中年遘疾,去,咸通十二年(871)二月十五日卒,时年二十六岁。有男一人:中庆;长女适史村郭氏,次女适大陌刘氏。
于中和五年(885)岁次乙巳冬十月四日,令嗣迁父虚襯(chèn),归母玄宫。取亡弟文偘,并前妻张氏,附先祖大茔之东南约百步,特创坟阙。三世同丘,冀无间于生前,用不改于庭训。文楚以余宗从告述葬情,睹其生事以礼,死葬以礼,得毋申拙用纪铭乎?
铭曰:
韩氏之族,自周乃昌。封侯建国,望始南阳。
轩冕相继,令淑馨香。泒流代远,飘于此方。
伟哉居士,家籍武乡。不干俸禄,高卧云芳。
递传孝义,名声以彰。真石既固,地久天长。
由十四世孫煟敬謄
飞雪按语:
http://s7/bmiddle/001LskX8zy7ifncjwmqf6&690
依《韩氏家乘》所收序文推断,该谱系始修于清乾隆癸亥仲吕(即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农历四月),增续于清嘉庆戊辰仲夏(即嘉庆十三年,公元1808年农历五月)。此二碑文据乾隆《韩氏家乘序》载,发掘于“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五月念七日于村(指韩壁村)南废冢”,在十四世孙韩煟所抄录的文字中可以看到,“玄”字进行缺笔避讳,这一点也可以得到佐证。
http://s15/bmiddle/001LskX8zy7ifncSWya1e&690
这两篇文字,准确的说,是一个完整的家谱记录。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魏晋之后至唐代的家谱特点,其内容包括地望、源流、家族世系、姓名(包括字号、别名等)、生平、官爵、生卒年月及死亡原因、婚姻状况(妻妾姓名、岳家门第等)、兄弟姐妹及子女的婚配、居住、迁徙、坟墓等,都有着比较详细的记录,充分反映了当时社会门阀制度的普遍和深入。
文中记载其祖瓘(guàn)玉登进士第;高祖讳衮,登懿宗四年(即咸通四年,公元863年)进士。予窃以为这应该是秀殷的祖父登进士第后,朝廷赐予其祖父进士名誉的。其时间为咸通四年,二文互证可知,秀殷寿六十,卒于咸通九年,而咸通四年秀殷已年五十五了,其祖父已属罕见之高龄了,更况其高祖?二人同时及第,实在不可想象!
据《魏书》卷五十一《韩茂传》载:茂有三子,备、均、天生。茂死,长子备袭爵;备卒,无子,弟均袭爵。《魏书》为是北齐人魏收奉诏于公元551——554年所著,列于二十四正史之中。而在李延寿完成与659年的《北史》中,也有着和《魏书》同样的记载。这样一来,和该谱所述的韩备徙居韩壁之说,存在着巨大的出入,孰是孰非,予不得而知!今备列于后,以俟后贤。
附录
《魏书》卷五十一《韩茂传》:“韩茂,字元兴,安定安武人也。……茂沉毅笃实,虽无文学,每论议合理。为将善于抚众,勇冠当世,为朝廷所称。太安二年夏,领太子少师。冬卒,赠泾州刺史、安定王,谥曰桓王。长子备,字延德。初为中散,赐爵江阳男,加扬烈将军。又进爵行唐侯,拜冠军将军、太子庶子。迁宁西将军,典游猎曹,加散骑常侍。袭爵安定公、征南大将军。卒,赠雍州刺史,谥曰简公。备弟均,字天德。少而善射,有将略。初为中散,赐爵范阳子,加宁朔将军。迁金部尚书,加散骑常侍。兄备卒,无子,均袭爵安定公、征南大将军。……均弟天生,为内厩令,后典龙牧曹。出为持节、平北将军、沃野镇将。”
《北史》卷三十七《韩茂传》:“韩茂,字元兴,安定安武人也。……太安二年,领太子少师。卒,赠泾州刺史,安定王,谥曰桓。长子备,字延德,赐爵行唐侯,历太子庶子、宁西将军,典游猎曹,加散骑常侍。袭爵安定公、征南大将军。卒,赠雍州刺史。谥曰简。备弟均,字天德,少善射,有将略。初为中散,赐爵范阳子,迁金部尚书,加散骑常侍。兄备卒,无子,均袭爵安定公、征南大将军。历定、青、冀三州刺史,甚有誉。”
2017.10.9.太行飞雪录于武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