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后记二
我的朋友叶耘曾经是个职场风云人物,我们虽然是朋友,但说实话,之前我对职场方面的书籍并不感兴趣。直到她把她的工作经历和感受写成一部小说《第N种危机》,我看了以后深深的陷了进去,才开始关注同类题材的作品。约瑟夫·芬德是叶耘极为推崇的商业作家,可惜我以前并不熟悉,因为我很少看文学作品。但是答应叶耘一起翻译这本书后,我特地看了他的官网介绍,也去图书馆借了几本他的作品,一看之下爱不释手,越来越感兴趣了。
虽然我在两个机构兼任过不少义务翻译工作,也翻译过不少书面文件和资料,但是大多数都是中译英,英译中还是第一次尝试,不过因为我实在太喜欢这本书了,终于决定要首次尝试一下英译中。
入手翻译之前,我看了两遍小说,自以为很得书中的要领了,但是真正翻译起来,才发现翻译一本书和阅读一本书,是截然不同的。即使是一本非常熟悉的书,翻译下来,每一字每一句、甚至每一段都要反复斟酌才能落笔。
对于这本书的赞美,我就不多说了。希望我的翻译能体现原作者稹密的构思。对于本书航天公司的背景,虽然我所在的城市西雅图有着全球最大的飞机制造公司之一——波音公司,但是很多飞机制造的术语对我来说,依然是生词。不过这并不是最难的部分,毕竟不认识的单词是可以查字典的。最难的部分反倒是日常几乎天天看到的一些词,到下笔的时候却怎么都找不到最合适的中文来对应。还有些故事背景,美国人一个单词就明白,而国人不了解这背后的故事直接翻过来就会不知所云。比如,文中提到卢梭不想把度假村变成“韦科或者鲁比里奇”,这只是两个简单的地名,书中没有任何解释,让国外的读者看着肯定会一头雾水,但是多数美国人知道,这分别是指美国联邦调查局在1993年围攻德克萨斯州韦科发生的76人死亡的惨案,和1992年爱达荷州鲁比里奇、兰迪韦弗一家的惨案。
还有就是,有些英文直译出来的意思并不能跟中文完全对应。比如:“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虽然翻译成“一石二鸟”大家也能理解,但是翻成“一箭双雕”才最符合文中的意思。再比如,英语里常用的口头语“you
bet”,也和赌博一点关系都没有,一般用来表示同意对方的观点,表示“当然是”的意思。还有,“from top of my
head”,不是“从我的头顶上”怎样,而是指“想都不用想”就能说出来的想法。
而有的时候,我们需要更多联系上下文,才能准确判断一个词的真正意思,有的时候乍看是一个意思,但是继续读下去,就会发现是另外一个意思。比如绑架者用的船,我翻译的时候费了不少脑筋,因为作者在提到这艘船的时候只写了个“Zodiac”代替,根本没提那是什么东西,如果直译过来就是“黄道带”,绑架者要去“黄道带”,这句话根本不合逻辑。我只得向自称精通英文的老公虚心请教,结果这个土生土长的美国人看了以后竟然说,“这应该是个地名,等我找找”。他检索后告诉我,阿拉斯加有个地方叫左迪科,很有可能是这个地方。我先是将这句话翻成绑架者要去阿拉斯加,翻了四五页以后,越看越觉不对头,直到终于有段文字提到“Zodiac漂浮在水面上”,我才意识到“Zodiac”是一条船的名字,迅速回头把之前“阿拉斯加”全部都改成了船。
翻译过程中还有很多类似啼笑皆非的细节,一言难尽,总之,我们作为译者都尽了最大的努力,但是译文中可能还存在着一些未尽人意甚至误读之处。读者如果对本书的翻译有任何意见或者建议,欢迎向我们反馈,待将来有机会加以订正。
最后,衷心感谢叶耘带给我的这份非同寻常的翻译体验,以及我家人的耐心和理解,并在时间和精力上给予我最大的支持,希望我的孩子们长大以后,能够亲自阅读这部小说的中英两个版本,来评价一下他们妈妈的翻译水平。谢谢!
赵珂西
http://s7/middle/6066f84agb015cf0ba996&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