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多少潜规则可以明着来?

(2009-11-30 20:55:30)
标签:

办公室

江湖

生存智慧

危机

职场

生活

杂谈

分类: 华尔街日报职场专栏文章

  九月份我的职场小说《第N种危机》才在各大书店上架,最近就陆续收到朋友们的举报:发现在某些地铁站和小区门口的书摊上有盗版的了。这真是个忧喜参半的消息,我还没来得及做

出恰如其分的反应,他们又都恭喜我:“这是好事,说明你的书火了。”

 

被盗版 = 书火了,这个逻辑让人哭笑不得,却是不争的事实。

 

同样不合理但合情的还有挣网络点击率的手段,在网上发个帖子或写篇博客,即使进去的人多半都是去骂你的,还是会有人恭喜你,因为你火了,不管是捧你还是骂你,点击率上去了就为你的博客或论坛的ID挣了大把的人气分,小广告还会不请自来,无论香臭你都是备受瞩目的“名人”了,以后你评论点啥都不愁商家不怕你。

 

走进办公室,同样能遇到一大把明目张胆的潜规则,比如大多数人都知道:得罪老板的秘书和司机就等于得罪老板本人;人家地盘上的事即使为了公司利益也绝不能主动插手帮忙,伸手必被砍;还有,公司把一只老虎交给你带,就决不能教他上树,最好教他去踩地雷……

 

之所以大家都知道却仍然不能当作明文规定去四处宣讲,就是因为这些规则虽然被广泛认同,且有实际作用,却有碍道德底线,其实上不了台面。大家心知肚明不吃亏就好。

 

中国人的观点:

潜规则就是看不见摸不着、不成文又见不得光的一些暗箱操作规律,已经无孔不入地渗入了各行各业,不遵守就不得志,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西方人的观点:

这里都是明规则,每个企业都有自己明文规定的“Code of Conduct”(行为准则),但准则的解释权在公司。不过公司一般看见也摸不着,公司会怎么看你还是老板说了算。

 

高手点评:

潜规则本身就是各行各业强势群体的一种生存策略,能同 时做君子和魔鬼的双面人才能更好地控制局势。这是一个优胜劣汰的社会,不“潜”别人就早晚会被别人“潜”掉。

 

办公室总攻略:

其实潜规则透明化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既然大家都明白也好提前努力,让我抛几块砖,看看有多少“办公室潜规则”可以明着来?

 

1同事挑战你的时候,你以德报怨么?

   有人发邮件指责你的疏漏,你是暴跳如雷,还是急于解释,还是索性CCBCC一群人来抗诉,请大家来评理?也许通过群发抗诉你能赢得一件事的胜利,却会给老板们留下不求上进、不堪大任的印象。如果采用以德报怨的回复,感谢对方的警示和监督的同时做出一些合理的解释,然后表示下次一定会改进,不仅更能让人采信你的解释,还能让人感受到你积极向上的精神,同时反衬出指责你的那人的狭隘,不战而屈人之兵,一举多得。

 

2.  老板拍砖,你跟着扔臭鸡蛋没有?

    老板指示你照做已经稀松平常了,关键是要提高和老板并肩作战的能力。老板向谁拍砖,千万别忘了马上跟着丢过去一枚臭鸡蛋,千万不要以为老板吃了瘪,你和部门里其他同事就能独自精彩。 

 

3.今天你讨好HR和行政部的美眉没有?

不要以为你是业务骨干,职能部门就要无条件为你服务哦。做人不要太张狂,跟职能部门美眉搞好关系没坏处,至少你总能悄悄了解到自己的薪资在公司是否够合理?哪个老大在公司的前景比较远大?最要紧可以早点知道公司部门整合分拆、增设的新岗位或裁员动向,为自己的职业发展争取先机。记得逢年过节收到的月饼、蛋糕和小礼品都跟她们分享一下,情谊换情报。

 

4.今天你感动小人没有?

不耻公司里的小人,却也用不着去得罪他,虽然他不能帮你,却能很容易地毁你。如果小人能自动站在你一边,那么对你有百益而无一害,因为你的对手从此就危险了。感动小人其实很容易,因为他们注定是孤独的,也需要“傻根式”的信任和友好,能不能敌为我用,就看你的姿态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