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休闲阅读】《语言的多样性秩序和分散性秩序》

(2023-01-09 17:04:25)
标签:

教育

历史

情感

文化

育儿

分类: 读书小河
【休闲阅读】《语言的多样性秩序和分散性秩序》





语言的多样性秩序和分散性秩序
 


现代哲学家普遍不关心基本问题,而是致力于方法论建设。比如罗/尔/斯,他有很多耀眼的学术定义,公/平即正/义、原初立场、反/射平/衡、叠/加共/识、公/共理/性、无/知之/幕等等。但他却放弃康/德的超/验思维方式,不思考终/极的正/义秩序,而是转向形/而下/的正/义细节,致力于在地上建立一个绝/对正/义的世界。

罗尔斯在战场目睹了人类的邪/恶,因此毕生研究正/义/论。”世界上为什么会有邪/恶?“这是他的问题意识。据说罗尔斯人品高尚。他继续追问,难道一个正/义的世界永无可能吗?在我看来,这是约伯式问题。假如我是罗/尔/斯的朋友,我会绕过正/义与邪/恶,对他说,如果世界上没有邪/恶,你就没有机会研究正/义问题了。

应该抛弃所有的宏大构思,回到苏格兰哲学启蒙时代,像洛克、蒙田、帕斯卡尔那样,尝试随想录式的写作,用一种思想碎片的方式,慢慢拼凑出我们人性的底色,在词语的细节深处,把基本问题辨析清楚。唯有如此,我们思考的意义才会成为一种可能。

大概五千年前,约伯在巨大的/肉/体痛苦和灵/魂迷/茫中,向上/帝呼喊:“哦,人类的观察者啊”。而在1776年,英国人亚当斯密则在他的巨著《道/德情/操论》中提出“无偏的旁观者“概念,直接把人类道/德/秩序的终/极/裁/判/权交/托给上/帝。正是这种横跨几千年的向上/帝祈/求的语/言方式,构成了人类文明最大的智/慧。

人类所有的直觉判断力,都来自于我们对上/帝话/语的日夜沉思。

康/德说,“如果没有感/性,则对象不能被给予我们,如果没有知/性,则对象无法被思维。没有内/容的思/想是空/洞的,没有概/念的直观是盲/目的”。人类是语言的容器,如果语言有问题,内容就会单薄,概/念就会模糊。

遍观四/书五/经,无一个确定性概念。原因何在?我认为是语言问题,更是信/仰问题。

任何一名思想者,必须要有自己明确的专业路径,因为只有专业路径,才构成思想的内容。所有没有明显专业路径的思考,都是心/灵/鸡/汤,都是浪/费词/语。

任何一名思/想/者,必须界定明确的对象,必须事先清楚地知道,我思考的明确的对象到底是什么,这种明确的对象,构成了我们直观思考的稳定的对象。否则,我的思考就会立即遁入盲/目的状态。而且,更加致/命的危/险在于,缘于人/性的无知与傲/慢,我会把这种失去明确对象的盲目思考解释为一种深刻,一种复杂,以这种虚/无的复/杂性和深/刻性掩饰自己无所不在的无知。

读懂了方法,就读懂了世/界。上/帝用说话的方式创造了世界,并且把他的语/言的能力只赐/给人类。

对于人类而言,上/帝就是我们的基准,语/言就是我们的方法。所以,不认识上/帝,人类注定虚/空、无效。不回到语言,人类注定只是一坯/泥土。

一切的思/想、科/学、艺/术,都从语/言这里产生。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我每次意识到我竟然拥有语/言的能力,我就理解了自己的价值:我是一个有发现能力的人。

必须要重复一个常识,我们的语/言是有边界的,这个世界分布着不同的语言,是上/帝对人类理/性自/负的边界限/制,防止人类因为过/度的理/性自/负引起人类自/身的/毁/灭。

这就是语言的边界意义:语言边界范围之外,人类要练习敬/畏;语言边界范围之内,人类要持守语/言的充分自/由。

一种语言范围之内如果没有必要的语/言自/由,那么这种语/言就已经处在腐/烂和死/亡的状态,表现为这种语/言缺乏任何新思/想和新知/识的发现能力。

当我们意识到语/言/的边/界,我们终于学会选择静/默。最伟大的静/默是在上帝的面/前静/默。当我们意识到语/言的边界,我们终于开始体察人的语/言的多样性,事实上很有可能是对人的理性自/负的一种超/验阻/击。为什么每个人的情感都是类似的,但各个地区,各个国家和各个族/群的作为形式的语言却呈现完全的多样性和分散性?一个成年人试图走进另一种语言的内部,多么艰/难啊。而一个少年如果从小就接受某种外/语的全面教育,那么他注定将会失去他的母/语的深/刻的理解能力。有时候我苦于语/言形成的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交流阻隔,心中有所怨/言。有时候我看见人类试图团/结起来作/恶,而语言的多样性和分散性则有效抑/制了人们作/恶的能力,提升了人性作/恶的交/易成/本,我真实地体察到巴/别/塔语言禁/忌的超验智慧与超验秩序。这个看得见的人类世界,一直以来上/帝都在掌/权。上/帝永远存在,语言的多样性秩序和分散性秩序,隐秘地证明了这一点。(文/路可数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