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休闲阅读】《论知识人的代际传承与幕僚梦想》

(2022-12-16 11:16:08)
标签:

育儿

文化

时尚

教育

佛学

分类: 读书小河
【休闲阅读】《论知识人的代际传承与幕僚梦想》




      论知识人的代际传承与幕僚梦想
 



在中国思想史的意义上,知识分子的代际传承,主要就是一代一代传递那种在野如在/朝的治/国/平/天/下的观念秩序。这种关于国/家治/理的宏大叙事偏好,像病毒一样侵入每个知识分子的心灵之中,完全意识不到这样重大的秩序:
民情秩序比国/家治理更重要,更不能意识到,体重建比民/情秩序重要;上/帝启示比个体重建重要。 


比如有一位据说是大先生级别的知识人,最近写了一篇文章,《中国应学日/本/现代化转/型择善而从的国/家理性》仅仅从标题看,就能发现太多的问题。 


比如他所说的“择善而从”,至少要追问三个问题,第一什么是善?第二,人性是否具有界定善的判断力?第三,他所理解的善和朝/廷所理解的善,是否同构? 


每个问题都没有缜密的思考。为什么,因为这些命题都属于思想史的基本问题,而我们的学者无法忍受这种关于基本问题的沉思,他们需要的是热闹,是他们的声音能够被朝/廷听见,这其实是中国读书人由来已久的所谓“谏/书”习惯,一开始就立足于知识分子的不/独/立立/场。 


还比如“国/家理/性”。立足于思想史的流变,一个读书人提出“国/家理/性”的新概念,几乎就是一个笑话。理/性从一开始就是个体观念之事,无论是柏拉图,还是现代的凯恩斯,都是立足于个体之人的视角。国/家是一个联合体,根本就不存在理/性,只存在利/益。 


我知道,我们这个时代缺乏有勇气有质量的批/评/家,中国人向来幻想我们的生活中出现一两个“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思/想勇/士。这种观念的秩序非常稳健,不容挑战,以至于社会只要出现一两个批/评/者,人们就像猴子一样迅速把这样的人哄抬为一个义/人,一个真/理的化身,一个不/能被/批/评的人。 


很遗憾,当人们集体哄抬一个批/评/家,则所有人的立场和他们所批评的对象,事实上是一个战/壕/里的战友。 


中国俗话说,一个人要更新,得脱掉一层皮,就像蛇在冬天蜕皮一样。这句话事实上也禁不起推敲。一条蛇即使蜕掉皮之后,也还是魔/鬼的化身。一个人即使脱/掉一层皮,依然是一个有/罪之人。圣/经说,一个人必须重/生。这句话很难理解,最优秀的知识分子看见这句话,也会肤/浅地追问,难道人要重新回到母/亲的子/宫里再生下来么? 


我想说的是,如果一个知识分子在“如何重生”的命题上迷惑或者失语,那么他就直面两个困境,第一个困境就是回到宏/大叙事,致力于献计献策的幕/僚梦/想;第二个困境则是陷入到归/隐状态,用沉/默来安/慰自己的无力感。 


作为一个拥有理解能力的人,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展开我们的行为,这是个大问题。 



一个人要尽到“管理世界”的使/命和责/任,流泪撒种,努力工作。这是圣/经对人的行为的重要启示。但中国人理解这一点非常困难,当一个中国人意识到世界的悲/剧属性和人生的劳/苦愁/烦之后,近乎于本/能地选择回/避与麻/木。这是受到了儒/家独善其身的乌/托/邦观念、道/家隐/居观念和佛/教/静修/观念的三重影响。 


所以一个真实意义上的中/国/人尤其是知/识/人,要同时摆脱这三种观念的影响,可谓极其艰难。我想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记住这样的格言:刚强壮胆,不要惧/怕。这意味着我们必须在最黑/暗的时代顽强站立,努力工作,不敢有丝毫的回/避与放/弃。(文/路可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