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不去的风情,抹不去的爱!
一个上海女人的视角
挡不住的风情
2009年8月16日(周日)上午9:30,海派作家朱惜珍为配合她的新书《永不飘散的风情》在座无虚席的上海图书馆举行了主题为"永不飘散的风情——谈上海的历史文化风貌区"的讲座.

海派作家朱惜珍从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角度,为读者讲述了上海十二个风貌区内具有30年以上历史并极富时代特征的建筑、建筑群以及各有特色的城市空间.呼吁人们的保护意识,爱上海,爱自己的家园,在世博的前夕,不失为一次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提升了讲座本来的意义。

惜珍作为一个上海女人,给人的感觉腼腆且轻声细语,我起初认为这样的一个上海女人最多也只能写写诗情画意的后花园...但出乎意料的是,《永不飘散的风情》这样的大作,竟出自这样一位看似柔弱的上海女人!...真乃狗眼看世界!
我多次看到惜珍讲的到动情处的哽咽,我经常听到人们对于上海女人的评价“上海女人幽雅但小气,上海女人精致却小家碧玉,上海女人温柔却忧郁、上海女人...”惜珍的新作、惜珍的讲座,正改变着很多年来人们对上海女人的定义,对上海女人的视角!生动而深刻的讲座引来了读者、听众阵阵的喝彩和不断地掌声,让到场的所有人亲身感受了作为一个上海女人的独特视角,看到了一个上海女人优雅之余的博大情怀...
在讲到上世纪30年代的俄罗斯风情时,特意前来参加讲座的俄罗斯艺术家,还亲自为大家展示了俄罗斯的民族乐器,嘎勒莫仕卡,并自拉自唱了俄罗斯的乡间蓝调,一下把讲座的气氛推向了高潮,俄罗斯艺术家说:“作家洁净的心灵、独特的视角加上博大的爱心,成就了《永不飘散的风情》”。俄罗斯艺术家对女作家惜珍精辟的评论,博得了久久不息的掌声...让人们看到了一个作家用心,用情,用爱的笔是怎样献给人们永不飘散的风情之魅力...

我感叹,我思索...是什么...为什么...一个上海女作家能成就这样一本《永不飘散的风情》,身边的事,身边的题材,看来每个人都能写的题材,却让一个上海女人占得了先机,惜珍以一个上海女人自居,傲视世界!以自己的独特视角,生动地再次演绎了上海的人文、上海的风情!...让人们不得不对于眼前的这位上海女人肃然起敬!

用心看世界的作家

让我珍藏作家的心
惜珍历程:
惜珍是朱惜珍的笔名。这个喝着黄浦江水长大的上海女人,始终舍不得离开这座生她养她的城市,浦江水孕育出了她身上独特的上海气质。对俄罗斯诗人普希金的热爱,生就了她闲云野鹤般的个性,喜欢浪迹天涯,喜欢独往独来,我行我素,在热热闹闹的人群中独享着一份属于自己的孤独。
因为迷恋文字,大学里读的是中文,当过记者、编辑等,最后成了一名自由作家。写过不像小说的小说《不说也罢》、《寻找感觉》、《我不再认识你》、《拒绝浪漫》、《迷失在丽娃河畔》等,近年来,目光关注上海的文化名人和上海的城市文化,陆续出版了纪实文学《一蓑烟雨任平生》、散文集《上海的马路》、《品味老字号》、《上海的记忆——桥》等书籍,越深入了解上海,她便越迷恋这座城市。作为上海的女儿,她希望把上海的美在世人面前尽情展示,于是,她近年来的创作几乎全部倾注在有关上海的选题上。
上海女人写上海,自然是有别一样的韵味,别一样的视角,别一样的风情。长期积累的、丰厚的有关上海的素材融入这位个性独特的女作家散文诗般的感性文字中,具有青花瓷般的质感、具有丝绸般的体贴,而一张张由她亲自拍摄的照片犹如古典油画般带给读者身临其境的美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