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闹笑话或许难免

(2009-08-08 17:12:18)
标签:

杂谈

分类: 汉学

选择以《中国评论》为题目后,我常常有一种恐惧心理,害怕闹出笑话来,因为这一领域的相关研究实在太少,仿佛孤零零地一块巨石,要搬动可不容易。开题时葛先生又给我提醒,说觉得能不能做,不要闹笑话!简直是当头棒喝,不过也在情理之中。

等到开始慢慢进入资料收集阶段,这种恐惧心理竟渐行渐远,不知是何种情绪在作怪——也许是觉得不闹笑话也不太可能,也许是习惯了这种探索的曲折。雷先生说过学术研究应该是探险,不是旅游,我觉着颇中肯綮,那么既然是探险,走到穷途末路,生命不保的境地。面对一个涉及多种学科的外文刊物,相关研究少之又少,自问又不能时时刻刻小心谨慎,闹笑话或许是难免之事了。

以下是几个差点成笑话的小例子:

1、“Amoy”,初读之下,认为是澳门的早期称呼,后来越来觉得离谱,查工具书才知道是“厦门”;

2、“North China”在当代中国人的头脑里自然而然的就是华北,最广义的也应该是长江以北地区吧,所以看到“North China Daily News”、“North China Herald”和“Journal of North China Branch of RAS”这样的刊物就想当然地认为其出版于北京。其实大谬,这三个刊物都是上海出版的。可能是近代英国人自海路来华,第一站常常是广州、香港和澳门,故而把此处当做“South China”,南岭以北就是华北了,上海也不例外。

3、“Aryan”,第一眼就把它看做是伊朗,一篇文章快读完了才哑然失笑,改为雅利安。

可能还有很多,想起来再补充!

所以啊,做汉学研究,出现常凯申不应该,但一点硬伤也没有,也难。

再者,做汉学史,有苦又累不说,发文章也是个头痛的问题,不以此为业恐难理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