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击节高歌:“将进酒,杯莫停。”或低吟浅唱:“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或横剑临风:“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摧。”或折柳南浦:“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言:“杜康作秫酒。”自此以后,中国文化与酒便结下永世之缘。酒在中国超越了作为一种饮料的含义,给儒心圣德性格生来带有几分阴柔的中国人平添不少豪气。于是,生意谈成了不举酒干杯合同似乎就没有效力,沙场征战不用牛皮袋仰脖喝上一口士气似乎便提不起,写诗著文不千杯下肚不知汉唐拿笔似乎就重若千钧,更有甚者桌上无酒也会以茶代酒,唱唱诺诺而诉衷情。
说到酒,无外乎一个情字。什么时候喝酒,喝什么酒,于人于地都大不相同,好比“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江浙的“女儿红”存上十八年,喝的时候应该在新婚。正值女儿出嫁,憨态可掬亭亭玉立;“女儿红”酒液红润,色泽自然,芳香馥郁,甘美可口,仿佛斜小桥流水风细雨。
河北的二锅头酒原料不过是高粱、玉米、麦麸子、米糠,性子竟像马帮的兄弟,身上穿的破布烂麻,心底自是敞亮,一碗下肚,道上扯一嗓子,黑白两道无不退避几分。黄土高坡最缺少一点绿,偏是这等荒芜之地以汾酒为托,取嫩竹叶淡绿清香的色味,尽管天空扬起十里沙尘,酒汁则纯净透明,香甜适中,含些许于口舌之上,顿时一碧万顷,这种酒便叫竹叶青。
苏轼云“柳林酒,东湖柳,妇人手”道的是陕西西凤酒,大概是受六朝古都的滋润,此酒五味俱全而各不出头,酸而不涩,苦而不黏,香不刺鼻,辣不呛喉,饮后回甘,味久而弥芳之妙,恰如艳阳下壶口边一曲高扬清远的信天游。
贵州的茅台辛辣中带着干爽,汉子们性情豪放,又情感细腻。
中原的杜康味淡且厚,男人们结实而有敦厚。
东北人喝酒实在,用当地话讲:“那疙瘩的人,老鼻子能喝酒了,贼啦能整!”。既然和你喝上了,管他啤红洋白,把杯端碗一律放倒,只要喝得足够厚道,定是交了你这朋友。对于酒器则无多讲究,尽兴就可。与东北人喝酒第一次最重要,第一次喝得实在,以后一定有人保护你。
蒙古人能喝高度酒,想当年成吉思汗挥鞭草原弯弓射雕,这与他们彪悍的性格不无关系。到蒙古包做客,千万不要送酒,带酒做客是挑衅主人不能喝酒,侮辱主人穷没酒招待客人!如若这样,主人必定会微笑地注视着陪你,还得按照风俗手捏兰花指,以无名指蘸酒轻弹,一弹敬天,二弹敬地,三弹敬人,然后一饮而尽,直到不省人事。
与东北算半家子人的山东人,也许是占了孔圣人的仙气,喝起酒来耿直不减,更多了少规矩。按照程序,首先讲究一个座次。对门的位置是主座,主座正对面是主陪。主座右手边是主宾,左手边是第二嘉宾,主陪左手边是第三嘉宾,右手边是第四嘉宾。其它位置,一般是年龄或职务高的人靠近主人落座即可。喝酒则用用3两3和2两半的杯,先由主人提议大家一起喝,喝过之后,再由主陪提议共同喝一满杯酒,频次选择可适度放宽,这是第一轮。接着主人逆时针由主宾开始个人敬酒,一敬还就是两杯,见人见份。主陪也逆时针进行个人敬酒,内容一样。接下来大家可以随意发挥,捉对厮杀了。简单说吧,没有一斤酒量,连开场都走不下来。
西藏人喝的是青稞酒,或许是受了佛教影响,青稞酒度数不高,西藏人喝酒祥和,礼仪不多,但客气也很温馨。如果你能在敬酒的时候,右手持杯,用左手轻轻托住手臂肘部,并说上一句扎西德勒,主人一定很开心。
重庆人喝酒又不一样。重庆地处南方骨子里却少了几分南方人的温柔多了一股豪气,地理位置偏西,性子里就有一股韧性。重庆人喝白酒用的是小杯,一杯仅有一口,看起来细腻实际上让人不明究竟喝下了多少,明白过来时已经不知道自己已然醉了。重庆人喝啤酒用大杯,一定是坐在火锅前,一边猜拳一边喝,没有任何礼仪,喝多喝少凭的是自己本事。于是夏日常常可见一个火锅馆常常喧哗无比,不时传出一阵“四季财,六六六……”等声音。
或许是一方水土养育了一方人,一方人成就一种酒,抑或根本就是一种酒滋养出一方性子。
酒是一种文化,明代名士袁宏道说:“世人所难者唯趣,趣如山中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态,虽善说者不能下一语,唯会心者知之。凡深得酒之趣者,方可成留名的饮者。”
(李静)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