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玉霞
一个孩子从出生到长大,伴随着许多的开心与快乐,但是也难免遇到一些磕磕碰碰。而我们就可以在生活中这些不经意的小事当中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和勇气。
记得有一次我看到一个一岁多一点孩子,在玩耍的时候不经意把头给撞了,哇哇大哭。这时候孩子的奶奶心疼啊,于是就拍着这个桌子说:“你这个坏桌子,干吗把我宝宝的头撞了啊”?于是这个孩子慢慢也不哭了,还上前踢了一下这个桌子,他也觉得是这个桌子的错。(这种场景并不少见,但是这样的方式并不可取。)因为明明是孩子自己不小心撞了头,却说是桌子的错。这样孩子并不能意识到自己有什么失误,下一次再撞到了,再埋怨桌子,这样就是一个恶性循环。等孩子大一点的时候自己犯错肯定不能意识到自己错在哪里,相反孩子肯定会找出很多的理由来埋怨他人,这就是孩子不能承担自己错误的表现。
那应该怎样做对孩子比较好呢?首先不要觉得孩子小就没关系,你给他讲清楚原因,他是可以认识到的。要讲清楚是他自己不小心,和桌子没有任何关系。同时告诉他通过这件事情要记住这个教训,下次要小心。每次孩子摔倒或是碰到都这样告诉他,时间长了孩子就会认识到问题的根本,不会去埋怨别人。同时他会学会保护自己,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孩子必须认识到问题出在哪里,才能够有机会进步。
记得有一天一个妈妈给我说:“我一岁多的宝宝摔了一跤,鼻子都磕青了,好心疼啊!”她觉得这是孩子婆婆的责任,是婆婆没有把孩子照顾好。我当时就告诉她,小孩子磕磕碰碰很难免。摔跤是因为孩子自己不小心,应该告诉孩子接受这次教训。(家庭和睦很重要,为了小孩子摔跤的事闹矛盾没有任何好处,何不乘此机会让孩子接受教训呢?)但是如果家长总是觉得孩子小,摔跤都是老人的失误,那么在孩子心里也觉得自己摔跤是奶奶的原因。那他会更加委屈,根本不会意识到是自己不小心造成的。这时妈妈又说他才一岁多,给他讲这些他能听懂吗?(其实这些正确的观念需要从小就讲给他听。因为只有长时间的坚持这种理念,才会在孩子心里树立起正确的思想与意识。一些好的思想与行为不是说一次或是两次孩子就能做到,需要许多次的重复才能够真正融入到他的生活当中)后来那个妈妈说:当时孩子就知道哇哇大哭,我也只知道搂着安慰他了。其实这个妈妈做得很对,孩子太小,他遇到这样的事最需要妈妈的安慰。但是等孩子平静了,要给孩子分析清楚原因,让孩子意识到是为什么摔跤,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接受教训。
如果孩子摔跤了,我们应该一开始就给孩子一个正确的认识。不要认为孩子小就无所谓,该孩子承担的责任要让他自己承担。孩子自己摔跤责怪桌子,埋怨奶奶,很可能长大以后做任何事只会埋怨别人,不会想到自己的不足。我想没有哪个爸爸妈妈愿意自己的孩子变成一个不能够正视自己失误,只会埋怨别人的人。更不想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没有责任的人。所以,为了孩子的将来,一切好的习惯从小事中积累。该孩子承担的责任让孩子自己去承担吧!这是他们长大成人的必经之路。
个人原创,请勿抄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