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篇)
《发现标准梯形的故事》
——标准梯形习题演算之二十九——
著作:王 祥 王
珺刘笑竹等“家庭课堂”全体
执笔: 王 祥
(吉林省敦化市政治协商委员会 吉林 敦化
133700)
关键词:同底标准最大特点:高线是‘上下底和’的二倍;
内容摘要:1、同底(标准)梯形的特点:
(1)上躯=上底×上底。
(2)下躯=下底×下底。
(3)左翼=上底×下底。
(4)右翼=上底×下底。
经过“家庭课堂”多次、重复演算证明:只要“梯形的同底梯形的高线是‘上下底和’的4倍”,那么,它的同底梯形其它项,也是同样倍数。
摸索同底标准梯形规律的故事
这一堂“家庭课堂”辅导课:还没等老师开口……俏俏抡先发言:
“老师!我代表我的表姐竹竹,不!代表我的竹竹同学,把我们昨天课后的讨论结果,向老师和同学们汇报!”并且画图如下:

俏俏继续讲:
“①号梯形是有上底、下底和高线数值的梯形;②号梯形是计算方法:上躯(上底×上底),下躯(下底×下底),左翼(上底×下底),右翼(上底×下底);③号梯形是正在计算上躯、下躯、左翼和右翼的计算式;④号梯形是计算结果。可是,老师!我们俩发现一个天大的疑惑问题?就是:我们选用面积公式验算,不对了?我们俩被这一难关给卡在中间!我们认为这是前功尽弃!”竹竹补充说:
“老师,您看!上底加下底等于8,再乘以高(4),等于32,最后除以2等于16,明明梯形面积是16呀!可是9+25+16+16的面积等于:64啊?整整大四倍!问题出在哪里?”
老师的眼睛盯住黑板上那四个梯形图,大家也随着老师的琢磨和揣测,也都把目光集中在四个梯形图上……家庭课堂静静的沉没在无声无息心有余而智不足的境界中……足足揣测有30分钟之多……还是老师宣布:
“下课。这个问题留给明天再讨论!下课后我们谁也没有放过它:有的在偷偷演算……有的在默默的找根据……还有的去拜师求友、翻书想把这个难题弄通!”
当天夜里,王梯形(《数学趣探——梯形和鸡兔问题创新》一书执笔人王祥,平时就多次夜半起来操纵电脑写画梯形,其侄女艳秋对回家的几位哥哥说‘我伯伯快要成‘梯形’啦’这话传出去后,熟悉人都称王氏“家庭课堂”创始人王
祥为:“王梯形”)这晚王梯形看过新闻,躺下之后闭上眼睛:“白天家庭课堂里呈现的现象,这两个梯形是竟然不同?是何故……较大梯形比较小梯形竟然:‘整整大四倍’可是它们的上下底相同,疑难题场面,在脑海里开始‘过电影’:

……是呀!(3+5)×4÷2=16;9+25+15+15=64。就是不符,肯定是不对?”王梯形回忆将近一个钟点的时间,还是没有头绪……”偶然间王梯形想到:
“计算一下较大梯形面积64的高线是多少?较大梯形高线等于:16=64×2÷(3+5),就是说,梯形面积64的高线是16;那么,高线是4的梯形面积是多少呢?较小的梯形面积等于:16=(3+5×4÷2。”王梯形顿时兴奋起来,再也躺不下去了,竟然披上外衣,打开电脑,又走上创新路……
一、分析之一

这是两个不同的梯形:梯形面积较小的梯形是正常梯形,梯形面积较大的梯形是新的梯形,应当找出它的特点,给它立户。
(一)分析它们各自特点
1、⑤号梯形:
(1)面积等于:64=(3+5)×16÷2。
(2)高线是‘上下底和’的二倍(这一条是两个梯形的最大区别);
(3)9+25+16+16=64(上躯+下躯+左翼+右翼=面积)。
(4)15×15=9×25
(5)其它关系:
①
上躯=上底×上底。
①
下躯=下底×下底。
③
左翼=上底×下底。
④
右翼=上底×下底。
2、⑥号梯形面积等于:16=(3+5)×4÷2。
3、分析⑤号梯形与⑥号梯形的关系:
(1)⑤号梯形的上底和下底与⑥号梯形的上底和下底完全相同(同底梯形);
(2)新的发现:⑤号梯形高线是⑥号梯形高线的四倍;根据⑤号梯形高线是⑥号梯形高线的四倍,找出以下几条:
①
⑥号梯形面积÷⑤号梯形面积也等于:四(倍);所以:
②
⑤号梯形上躯除以4,等于⑥号梯形上躯:2.25=9÷4;
③
⑤号梯形下躯除以4,等于⑥号梯形下躯:6.25=25÷4
④
⑤号梯形左翼除以4,等于⑥号梯形左翼:3.75=15÷4
⑤
⑤号梯形右翼除以4,等于⑥号梯形右翼:3.75=15÷4
4、⑤号梯形与⑥号梯形,除了同底以外,它们是倍数关系,而且,如果⑤号较大梯形高线是⑥号较小梯形高线的四倍,那么,其它各项(上躯、下躯、左翼、右翼和面积)也都是四倍。如下所示:

这是一项重要发现!
(三)如果是四倍关系:那么,⑤号梯形的上躯、下躯、左翼和右翼,也分别是⑥号梯形的上躯、下躯、左翼和右翼的四倍:制图试算:
⑨号梯形的上躯、下躯、左翼和右翼都计算出来了,这是一条数学新规律,也是计算梯形的上躯、下躯、左翼和右翼新计算方法!
(四)验证:
1、验证方法
(1)上躯+下躯+左翼+右翼=梯形面积吗?
(2)(上底+下底)×高÷2=梯形面积吗?
2、验证计算
(1)验证⑦号梯形:
①
9+25+15+15=64 √
②
(3+5)×16÷2=64 √
(2)验证⑧号梯形:
①
2.25+6.25+3.75+3.75=16 √
②
(3+5)×4÷2=16 √
王梯形计算到这一转头,啊!天已经亮了……王梯形照常晨练!
王梯形一边跑步一边想,这几天再进一步整理整理,以便下次召开中型“家庭课堂”再讨论来丰富这一新发现!
二、提起王梯形的晨练,其实王梯形每天早晨跑步一小时,已经坚持60多年。今天,晨练回来,洗过淋浴,吃过早饭,习惯性又坐在电脑前操练“新梯形”!
(一)王梯形发现:任何梯形都会配算一个“同样上下底的梯形”如下所述:

(二)如果另外这个同底梯形:根据上述(一)2、题中:“高线是‘上下底和’的二倍”那么,②号梯形高线等于:28=(6+8)×2。④号梯形高线等于:56=(12+16)×2。如下所述:

(三)遵循俏俏和竹竹的计算方法:
上躯(上底×上底),下躯(下底×下底),左翼(上底×下底),右翼(上底×下底)。计算②号梯形和④号梯形的上躯、下躯、左翼和右翼,如下所示:

(四)计算如下:
1、∵“与①号同底的新梯形”的高线是①号梯形高线的4倍,∴“与①号同底的新梯形”各项都分别除以4,就等于⑥号梯形各项。如下所示:
2、∵“与④号同底的新梯形”的高线是③号梯形高线的4倍,∴“与④号同底的新梯形”各项都除以4,等于⑧号梯形。如下所示:
后来,经过“家庭课堂”多次、重复演算证明:只要是较大的同底梯形的高线是这个梯形高线的4倍,那么,这个较大同底梯形的它项各项(上躯、下躯、左翼、右翼和面积),也都分别是这个梯形的4倍。
这就是后来我们说的“同商”的来源:如果另个梯形与这个梯形是同底:那么,另个梯形高线÷这个梯形高线=另个梯形上躯÷这个梯形上躯=另个梯形下躯÷这个梯形下躯=另个梯形左翼÷这个梯形左翼=这个梯形右翼÷另个梯形右翼=另个梯形面积÷这个梯形面积。
上述六个除式都相等,正是因为它们的‘商数’相等,所以我们称这个相同的商数为:“同商”。
较小的梯形是我们常用梯形,较大梯形需要有一个名称,这个新梯形的名称,是叫“第二梯形”,还是叫它“另一梯形”,还是叫它“较大大梯形”等,下次家庭课堂一定讨论定下来。
通信地址:北京市王府井大街东厂胡同乙14号楼6门613室王 祥。
邮编:100006。电话:010——65236717。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