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韩:从战地记者到体育媒体人——来源:虎扑足球2013年04月09日
(2013-08-02 11:56:48)
标签:
文化 |
热爱足球的你,是否曾经梦想能以足球为职业,成为一名足球媒体人?可足球媒体圈的工作情况到底如何,你又是否清楚呢?虎扑足球推出专题《虎视媒体人》系列,专访数位资深足球媒体人,带领大家了解这个行业,了解足球媒体人的工作生活状态,希望能帮助大家对这个让无数球迷充满好奇的行当有个全面的认识。
本期的《虎视媒体人》请来了《体坛周报》的著名英超记者克韩老师!他是国内资深的评论员、英超记者,报道国际足球十数年,几乎这十年间每一期的《体坛周报》上都能看到克韩老师的大作,而你可知道他曾是新华社驻耶路撒冷的记者,那他为何选择转行报道足球?笔名克韩与中国队恐韩是否有关?好友颜强离开体坛他怎么看?请看本期《虎视媒体人》,克韩老师为您一一解答!
虎扑足球:从战地记者到足球记者,什么样的机缘让你做出如此落差巨大的改变?
克韩:在中国的新闻环境中,国际新闻和体育新闻算相对比较宽松的两个行当。两者也有共同点,需要反应迅速、语言较好。我一直对这两方面都很感兴趣,所以毕业后先做了国际新闻。其实我当时做国际新闻的成绩也不错,记得当时有一个“中国国际新闻奖”,我刚入行不到一年就拿到了通讯专题类一等奖,入新华社两年就去耶路撒冷这种重点分社当时也是比较少的。
其实我们还谈不上是战地记者,因为毕竟没有那么凶险,虽然在驻地很近的地方也发生过炸弹爆炸事件,但我对“战地记者”这个定义还有更高的期许。在耶路撒冷乱七八糟的事情很多,在那边你会看到很多人性黑暗面,我当时想也许体育新闻会更愉悦一点,让人心理更健康一点。后来我在热刺采访时,碰到过一个脖子上挂着大卫星的俱乐部工作人员,显然她是犹太人,所以我和她聊起以巴冲突,然后和她说:“太多炸弹,还是看球吧。”
当然,做体育新闻主要还是因为兴趣,从小对体育的兴趣就大。至于为什么是去体坛?我记得当年老六(也就是编《读库》的那个)听说我想去体育媒体,就建议我去《南方体育》,说比较符合我的风格。其实这是他误解了,在体育方面我是不文艺的,我喜欢硬新闻,不喜欢太多的附加东西。这种东西偶尔看之可以,看多了就会腻,这是我对体育新闻死忠粉读者的基本判断。
其实我第一次看体坛很晚。1990年代后期,有一次和朋友一起去湖南玩。有两个朋友的朋友,是球迷,到了交通不便的深山里,还到处找报摊想看体坛。我就想,这张报纸有没有那么神奇?后来就自己也买了一份看,发现确实很好。我评价新闻好坏的标准,就是你看完后是否愿意说给老婆听,体坛就是有很多新闻就是我在饭桌上念给老婆听的。所以体坛给我留下了极好的印象,最后有加盟体坛的机会就去了,这其中张斌老师还帮了不少忙,是他介绍我和瞿总认识的。
虎扑足球:什么时候开始用“克韩”这个笔名?为什么取这样一个名字?和中国队恐韩有关系么?
克韩:原因其实很简单,最初为体坛写东西的时候还没彻底离开新华社,所以不能用真名,随便挑了一个。其实笔名和中国队恐韩真的没啥必然关系,算是一个巧合。我记得最早用这个笔名时我还在为《足球之夜》杂志写稿,当时前面还有个姓叫“段克韩”(实际上是到了体坛后编辑为了省字才去掉姓氏的)。记得当时《足球之夜》有个德高望重的韩老师,段暄看到笔名后还开过玩笑:“你这不是让我和老韩之间闹矛盾吗。”
虎扑足球:还记得第一次现场报道的球赛么?遇到了什么困难?
克韩:03年的皇马中国行应该是我第一次随体坛集体采访,以球队翻译的身份参与。没有什么太大困难,当时我们的主要作用是打入内部通风报信,还帮小贝修过手机。我还是比较有操守的,否则的话也许轮不到陈冠希了(哈哈哈,开玩笑)。
虎扑足球:一般比赛结束后,体坛周报的写稿截点和出版流程是怎么样的?
克韩:有一个普遍的误解,就是认为周六的英超比赛我们会当场写稿。其实体坛不是每天出报,而是一三五,所以周一出报的稿子都是周日才写的,这样才能保证有最新的材料。如果是周日的比赛,时间相对会比较紧张,这种情况我们和编辑都会事先沟通,比赛会有那些焦点的人物、焦点事件值得关注,先提前找好材料做准备。很多时候我们要完场就交稿,顶多不超过完场后半小时。普通的读者很难理解,传统报纸出版的流程很长,编辑还需要整理校对,印厂还要排版印刷,然后还要发行上摊,这需要不少时间。
虎扑足球:报道过这么多次国际大赛,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次?
克韩:每届都有每届的不同,很难说出具体那次印象特别深,但要说最忙的话应该是04年。那年我是先去欧洲杯报道,后来又回国参加亚洲杯,再飞去雅典报道奥运会,当时一个夏天跑了三次大赛,那年夏天好像体坛只有我是三个大赛都跑了。
虎扑足球:作为一个码字为生的记者,什么时候感到最有成就感?最得意的一篇报道?
克韩:最高兴的事情莫过于有读者和你交流你写的文章,有读者和我说今天买报纸有看到我的文章,这就是让我很开心的事情,说明有人在注意你的文章。我当时从新华社来体坛,这也是其中的一个原因:在新华社一天写10多条英语新闻稿,有多少人看?我在耶路撒冷写过很多新闻、专题、特写,我后来google过,只有一篇还能在美国犹太人组织的网上找到。
我个人比较满意的有一篇作品,卡塔尔亚运会后的报社社论《亚洲是平的》。倒不是说文字有多好,当时有个具体情况:时间非常紧,出报前一天瞿总安排下来的任务,没有具体要求,只有个题目《亚洲是平的》。我当时头很大,心想这简直没法写啊,就想推掉,不过敦南总编说还是得写。
既然要写,我就冷静了下。因为这个题目和当时的热门书《世界是平的》的肯定有关系,这时候你就感慨平时多看杂书还是有好处,因为我正好看过托马斯•弗里德曼的这本书了。我就先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把这本书重新梳理了一遍,最后用其中的名言警句带文章,结合亚运会的实际情况,来阐述小国在全球化大环境下主办大赛的主题。思路一理顺,稿子很容易就写完了,做版的编辑看了都说不错。
虎扑足球:您和颜强老师多年交情,对于他离开体坛,您是什么时候知道的?是不是特别遗憾?
克韩:我跟颜强老师算得上君子之交,10多年的交情了。我和他同年同月同日生,你说星座这个东西还真有点道理,因为我俩脾气还是很像的。但我不是那种喜欢跟朋友应酬玩乐的(其实颜强老师也不是,哈哈哈,默默黑一道),甚至有点社交恐惧症,苏东老师等人都知道,认识很多年约会吃饭的时间其实很少。我生活中的好朋友都是圈外的,有律师有banker,我信奉“工作和生活分开”的信条。
对于他离开体坛,我的感想就是惋惜惋惜再惋惜,因为他是体坛不可或缺的人才,他在体坛的很多工作是别人无法替代的。其实我知道他出走这个消息,比其他人还相对晚一些,前面说过了,我基本不社交,所以消息方面是比较闭塞的。
在足球记者这个圈子里,有很多文笔很棒的人,比如说林良锋老师、王勤伯老师等等。体坛还有很多编辑无名英雄,比如你们采访过的张玉强,现在已经负责报社广告这一块的边疆,离开体育媒体这一行的萧兮,他们都很厉害。不过如果要限定举三个文笔、识见和判断力都上佳的同行,我会说是颜强、骆明和魏航,最后一个也是体坛的编辑,鬼才。
颜强的离开是体坛的遗憾,但我也很高兴看到他在新的岗位上风生水起。
虎扑足球:应该说您是标准的微博控,每天花多少时间在网上?一般浏览哪些网站
克韩:每个人的微博玩法不同,我大部分时间把微博当笔记本,看到好玩的东西、好玩的图片就用微博记录下来。现在用在微博上和人交流的时间,比刚开始时要少了很多,毕竟有工作也有家庭,“人到中年万事忙”,不能在上面花太多时间。所以有没有看到的评论或艾特,也在这里致歉,确实不可能每个都回复。
我看微博的另外一个想法,是新闻需要最鲜活的语言,要会用年轻人喜欢的语言,这样才能吸引读者。以前我是用电脑IT类的报纸杂志,来了解年轻人的语言和流行的词语,现在有了微博就更方便了。另外粉丝也确实很好玩,他们的评论往往比我的主贴好玩得多,这种交流挺好的,对我很有帮助。
我自己平时还是看博客和网站更多些,因为比起微博会少些浮躁。我看英文媒体网站为主,每天的阅读量大约是1M的txt文件,这个我可以截图为证。浏览内容也不局限于体育,各类内容都会关注,因为需要了解整个新闻的英国背景。
虎扑足球:虎扑有许多志在投身足球媒体圈的年轻人,您会给他们什么样的建议?
克韩:我一般不鼓励年轻人投身足球媒体圈,因为足球当兴趣可以,当职业就会减少很多乐趣。最近欧冠八强没有英超球队,可以不带写稿任务地看球,才是真正的享受。另外这一行本身在收入方面的投入产出比并不算很高,可能只有少数顶尖的记者才能养家无忧,对此大家应该有清醒的认识。
另外,对足球的理解很重要。现在你是一个球队的球迷,深入了解这个球队的时间很多。但一旦你成为一个记者,你需要了解20支英超球队,而不是某支你喜欢的球队。最重要的可能也不是英语,而是你的中文好不好:我常说,英文好不好的关键还是中文好不好。你的知识面广不广?现在好的稿子都不只是关乎足球,比如王勤伯老师读了很多文学和哲学的书才能写出来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
避免眼高手低的办法,就是自己试试看:比如周日的英超比赛,我有时候写完全部稿子会在微博上长吁一口气,这时候你看看离比赛结束的时间大概是多久,然后你就按照这个时间看一场比赛,之后自己写写看,看你写的信息点,和我们最后交待出来的信息点,有多少不同?还有哪些需要改进?新闻无学,关键是实践。
阅读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比如你要报道西方的东西,首先《圣经》就是你必读的,而且要读原文的。因为很多西方社会的典故都出自《圣经》,对西方人来说是从小熟知的事情,如果你没读过,当他们说出这些东西的时候你就会很困惑。西方那些名著都需要通读一遍,要好好珍惜大学时间去读,等工作后再想去读就可能没有整块时间了。
其实这个话题太长,以后可以专门就这个话题再谈。
虎扑足球:平时看虎扑么?对虎扑的内容有什么看法和建议呢?
克韩:先说实话,我不看国内的中文足球网站,一个都不看。不是说不好,主要是我连英文网站都来不及看,所以分身乏术。不过偶尔大家会给我传些虎扑的东西,那上面有不少强人,对单个球队的研究相当深。我同时觉得虎扑这种网站形式挺好的,将来的小孩也许都不看报纸,只看网站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