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诗歌写作的技巧及感悟
(2012-05-18 01:44:19)
标签:
徐志摩现代诗歌修辞手法沙扬娜拉席笛海 |
分类: 原创评论 |
作者/席笛海
谈到诗歌,我们自然而然就想到了诗人。何为“诗人”?诗人,也就是写诗的人。古人云“诗者,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是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诗歌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朵奇葩,是语言的精华,是智慧的结晶,是思想的火花,是人类最纯粹的精神家园。诗歌同其他文学体裁不同,它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再现某一时段内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精神生活,饱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富于想象,语言优美凝结而形象性强,具有节奏感,画面感和韵味感。作为一种文学艺术,诗歌除了它表层的意义之外,更多的是深层的意义。
(二)捕捉典型形象
什么是典型形象,我认为它是现实存在的东西。作为诗歌的典型形象是指诗人根据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所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人、物和自然景象。以诗歌的形式表现现实生活图像。一件好的雕刻艺术品定会有它独特的东西,和独特的艺术价值,这才称得上是“好”。一首好的诗歌亦是同样道理。一首好的诗歌,无非是借助准确、鲜明的形象,去比拟不可视的情感或不具象的事物。只有了解生活,热爱生活,深入生活,才能捕捉到具有新意的形象,挖掘出不同寻常的思想内涵,才能写出别具一格的好诗。
诗歌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或意象)。
1.人物形象。
指的是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也就是说直接或间接地将形象主体表现出来。比如大家熟知的《沙扬娜拉》,这是徐志摩写给日本女郎沙扬娜拉的诗作,这表面上是写沙扬娜拉和自己惜别的场景,但却表现了对沙扬娜拉的依依惜别的深情,并塑造了一位性情温柔,形神毕备的日本女郎的艺术形象。
2.景物形象(或意象)
什么是诗歌中景物形象,按照我的理解就是诗歌中意象。也就是意境。人们常说:“两足不成鼎,缺象不成诗。”由此,可见“象”在诗中的重要位置。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灵魂,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寄托主观思想感情。比如赞美女性的美,我们一般用“玫瑰”、“玉”、、“翡翠”“仙女”等意象来比喻。这样更体现女性的美,也能把自己的情感蕴涵在其中。再如我们熟悉的《再别康桥》一诗,诗人大量借助自然界的景物,描写剑桥大学的美丽,比如“云彩”、“金柳”、“艳影”、“青荇"、"水草"、"虹"、"梦"、"长蒿"、"星辉"、"笙箫"、"夏虫"、"康桥"、"衣袖"等意象,通过这些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剑桥的怀恋和不舍之情。
(三)意境的创造
谈到诗歌,我们首先想到的是意境。什么是意境,我想有些人对这个概念很含糊。所谓意境,在汉语字典里是这样解释的“意境是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就是诗歌中的艺术境界。“诗无言外之意,便同嚼蜡。”如何创造意境,我觉得应该在意象上下功夫,做到情景交融。比如我的习作《西沉的落日》最后有一段“西沉的落日啊/拂去我眸子里的哀伤/那枷锁,那镣铐/请归入于你的大火/我只愿做愁容清瘦的高洁”借助“西沉的落日”将此诗的境界表现出来。从而达到“我只愿做愁容清瘦的高洁”的艺术境界。
(四)运用修辞手法
诗歌是高度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既然是高度概括,反映社会生活,那就必须具有鲜明的艺术形象;使人一读就能产生共鸣。诗歌是浓缩语言中的精华,一两句就能入木三分。很多好的诗歌通常在修辞手法上下了很大功夫。运用修辞手法强化诗的感情,从而达到诗所要表达得艺术境界。诗歌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象征、对比、夸张、对偶、拟人、反复等。采用不同的修辞格会取得不同的表达效果。我们来分析一下梁小斌的《中国,我的钥匙丢了》这首诗。“中国,我的钥匙丢了。那是十多年前,我沿着红色大街疯狂地奔跑,我跑到了郊外的荒野上欢叫,后来,我的钥匙丢了。”这是“文革”背景的诗作。
(五)韵律的把握
在现代诗歌里谈韵律,我觉得思想上有些许古董。现代诗歌不像古体诗歌那样讲究细节。比如押韵。我认为现代诗歌如果按照韵律去写作,那它就不叫做现代诗歌。现代的东西就应该不受任何传统得束缚。思想上,风格上都可以大胆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