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出生地
眼前陌生的故乡
记忆中的出生地
眼前陌生的故乡
四十多年前的文化馆老同事被她老同学领去游览过贡口,知我老家是贡口,近日她提议拉着我去看看(我不会开车)。是啊,1964年8月13号(或23号)入胶南二中(住校)上学,从此,只有假节日回贡口。1968年3月5号(或8号)从胶南二中入伍,1971年4月(几日记不清了)退役回贡口(参加了拦海大坝工程的宣传工作),一个多月后到县文化站(现在的文化、广电、新华书店的混合体)报到,只有春节回贡口。1973年全家迁县城后,75年春节回贡口在二达家住了一夜即返县城。还有印象的是1993年为青岛市晋京民间艺术展到泊里镇取泊里蓆(展品),小学同学的文化站长陪我到了一趟贡口转了转,村里的“大街”(政治、文化、商业的集中地)还在,但有特点的石头铺路变质了。特别具有标志性村貌的南沟还在,但快填平了(此沟在另文中有较细表述)。“贡口”二字起源的港口码头荒废了,但旧址还在(同学还给拍了张照片留痕)……近二十多年中还去过两次,都是在村北头的二达家中待了一会就走了,未在村中转转。
这次老同事拉我到贡口,就是想转转,上了年纪的人总有思乡之情。到了贡口时已近中午,街上人很少,曾在市民政局担任过领导工作的老同事在村老年服务中心停下车,熟悉的介绍了有关老年服务中心的一些功能,和几位来打饭回家吃的老人进行了简单交流,我耳朵听力不太好,只记得一位老人高声说“感谢共产党!”。我们戴好口罩进室内参观了服务中心的有关设施,确实挺好!在服务中心门口给我留了个影后,我们驱车找那几个标志性地点未成功,好不容易到了一个小码头,我仔细看了,不像是旧址。码头边上有一挺剩索的年轻妇女,一交谈,是邻村山后在这里经营的,还认识她们同村的我的一位同学加战友,但不了解这里的情况。后来,她热情地为我们拍照,我也委托她向她同村的我的老战友问好!离开码头后,在一荒芜的老房处好像看到了旧址,因有当年写“语录”的标志,故可定为“文物”,但弄不清楚是什么方位。又转了转,因很少在街上碰到人,碰到个年轻的又说不明白,所以转了一顿连自己出生地并断续住了近二十年的祖居地方位也没找到……重遊了拦海大坝,从大坝北面近些年建的贡口湾大桥驱车返回,心里茫然。眼前的故乡,是如此的陌生,和记忆里的泊里南方“官庄”只有名字相符……故乡啊故乡!
2022.5.17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