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联一周年纪念】吴水云:他乡故我

标签:
都昌教育联合会青年 |
分类: 家乡情深 |
上学后,他从课本上知道了群山的外面也住着人,有一个广阔且精彩的世界。他曾朝着太阳落山的方向一直走,一直走,一直走···他深信这样就可以看到外面的世界。可他失败了,他发现山的后面还是山,是山,是山,是山!
后来,这个孩子考上了大学,火车把他载到了“外面的世界”,他终于相信了那些群山是可以翻越的,他欣喜不已,快乐得如同是自己创造了新世界。他的同学都来自五湖四海,听着大家介绍自己的家乡,他才真正感受到原来每个人的世界是那么的不同。他发现,在他乡与人话故乡,有人骄傲,有人怯懦,有人淡漠。他喜欢听骄傲的声音——高亢、热情、振奋,而他的故乡,却贫瘠、落后、愚昧。在那些骄傲的声音面前,他第一次因为故乡而觉得自己寒碜。但,他的声音不弱,他细致地描绘家乡的山水、风物、人情,恍如那是一个世外桃源,美丽、和谐、恬静,让听的人纷纷提议,“咱们一定要去他家那边旅游!”。他笑了,骄傲了,并深深地感受到原来自己是那么爱这片生长的山水,即使它贫瘠、落后、愚昧。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有个声音告诉他,爱自己的故乡,就应努力让它变得更好、更美、更值得人爱。
一位老师说,“大学教育就像农村的抽水机。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要耗费多少资源,才能培养出一个大学生,可从农村走出来的学生,基本上都留在了城市——工作、生活,鲜有人思反哺,为家乡做点事,于是农村越发的贫瘠,从物质到精神”。老师的话给他一个很大的反击——自己于家乡,只能做一个索取者吗?
“不,我要做建设者!”他坚定地告诉自己。
然,一己之力,何极绵薄;若携众人之力,则可使山移石摧。
有心就有路!当他向人诉说他的期盼时,他遇到了许多和他一样的学子——在他乡,念故乡,思报之,盼同盟。于是,一呼百应,学生都昌联合会自发而起,从北京到武汉到南昌到南京等各大城市的在校都昌籍学子纷纷加入,大家相互交流、探讨、帮扶,并从自我做起,发起各项回馈家乡的活动。募集图书、开展讲座、录制视频,为家乡的教育吹来了一缕春风;农村土地流转、农村义务教育、旅游文化等实地调研活动,不仅让学子们更好地认识了自己的家乡,也为家乡的建设和发展提出有据可依的参考建议;各种聚会交流活动,让在他乡的学子更知故乡情。
“他”是你,也是我,是我们每个从农村走出来的人。从好奇地打量这个世界开始,我们一步步翻山越岭,渐渐远离故乡,随着对世界的认知不断完善,我们的心却越来越紧系家园。其实,从渴望出走,到渴望反哺,我们一直都在追求着美好——美好的生活、美好的世界、美好的家园。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海茫茫,山之上,有国殇。”这是于右任先生的临终诗,令人沧然涕下。或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故乡,不管它离我们多远,它都在那,在我们的血液里、筋骨里,不离不弃。所以,即使在他乡,你我依旧是故人——故乡的人!
我心中有一个梦想,若青年从大学起就开始将个人的发展与家乡的建设联系起来——探索、思量、考察、行动,人人有一颗回馈家乡的心,那我们一定能建设好家园,也一定能走出一条青年毕业后顺利返乡、快乐返乡的道路!
学生都昌联合会成立一周年了,相信它没有终点,也将不只是都昌!
我喜欢看燕子从外面叼来泥土、碎草,在屋檐下搭窝的场景。我们就如那燕子,需要搭建自己的家园。做一个建设者,让我们的孩子有家可依,无需漂泊。
谨以此文,致敬学联成立一周年!
作者: 吴水云
吴水云:都昌蔡岭人,2012年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硕士毕业,国家心理咨询师三级,从事教育顾问、心理咨询等,为学联成立前“爱心书屋”图书募集活动发起人。
欢迎关注学生都昌联合会微信公众平台:
http://fmn.rrimg.com/fmn064/20140401/1015/original_JBP4_516200001065125d.jpg
学生都昌联合会新浪微博:http://weibo.com/sdcu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