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1)班见面会
标签:
杂谈 |
分类: 家乡情深 |
在慈济中学安置图书的时候,碰到了熟悉的石老师。和石老师寒暄了一阵之后,石老师说非常想让我们去班上给学生们说点话什么的,并问我们的时间。得知我们在3号就要离开蔡岭,1号晚上在我们回家时,石老师就给我打来电话。说希望我们2号晚上和班上的学生分享一些关于高中学习的一些经历和体会。时间其实很紧,但是想着如果我们的一番话能帮助到学生,哪怕是一个,那就有很大的价值,我们就果断地答应了石老师。
因为时间比较仓促,有一些情况没有交代清楚。我们误以为是给高三的学生鼓劲,直到3号下午五点多和石老师见面聊班上的情况时才知道原来是高一的孩子。石老师给我们安排了一个半小时的时间,我们准备讲一个小时,留半小时学生
提问。晚上六点过五分的时候,石老师带我们进班,并简单地介绍了我们,土生土长的慈中学子吴红斌学长和远方(其实也不远,吉安而已)来的客人李丹学姐。接下来的时间主要交给我们了。
这种时候,男生应该打前阵,自然是吴先讲。吴站在讲台上一身正气。他先从“爱心书屋”的活动说起,我们回来主要是为了把募集到的图书安置好,给家乡的孩子送来一些书,希望能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在书籍中拓宽自己的视野,增长自己的见识。接着他主要从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两方面说开来。学习方法这东西,没有绝对的好与不好,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吴分享了一些自己归纳出来的方法,比如在睡觉之前要回忆当天学到了什么,反思有什么没有做好的。学习态度上吴分享自己的故事,曾经的他也有些年少轻狂,在学习态度上可能表现的有些狂妄,在态度上可能有些轻视学习本身了,这也导致他在学习时没有真正做到踏踏实实,可能这也是他第一年高考没能一举成功的一部分原因。但吴非常善于反省自身,敢于自我解剖,分析第一年高考失败的原因,在高四那年有了很大改进。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放低心态,以一颗平常心,踏踏实实地去做、去学习。一个知识点,我们以为我们上课听一遍就懂了,会写一道题就足够了,其实这还远远不够。我们需要在反复的练习中将知识消化,甚至内化,日积月累地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最后吴回归到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上,说到高一的学生尚有一些课外时间可以自由支配,建议他们多读书,读一些好书,丰富自己。
李则主要讲了两大块的内容,一是从“心”生发开来,说到“感、想、思”和“情、悟”等关键字,接着具体讲了“感恩”;二是就语文学习和考试简单分析了学习要点和一些学习习惯的养成。我们要用心去感受生活,享受生活。说到感恩,自然就会想到我们亲爱的爸爸妈妈。不管父母现在的做法我们是不是能很好的接受和理解,但我们都要相信,父母是真心爱我们的。再说语文学习,语文主要分为三大块:基础知识、阅读和写作。李和学生一起将这三部分进行了一个难度的排序,最难的是阅读,再说写作,相对而言最简单的是基础知识。基础知识主要是识记,在难度上确实不大,但这要求我们平日里注意积累,不能到考试之前才临时抱佛脚。李还特别建议大家可以练字,用字帖先描再临摹,先楷书再行楷。写得一手好字无论什么时候都是一件很光彩的事。再说写作,一般来说我们考场作文多是写议论文,这就主要包括论点和论据,论点是一个简明的看法或者想法,而论据则需要我们平时多去积累一些素材,这需要我们从生活中和阅读中去获得。李和学生一起回顾了07年和08年的高考作文题。虽然我们大多数人都认为:“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但李特别强调,不管今天的我们爱不爱语文,我们都不能逃避,有时候我们不喜欢一个东西,是因为我们还不了解它,没有走进它,甚至,不喜欢一个东西,我们依然要去搞懂它,说出为什么不喜欢它,这样才不是无知和胆怯。这也顺便说到兴趣的问题。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是,有时候我们明明没有兴趣,却又不得不做,那就不要总是抱怨和排斥,换一种心态,因为你不得不学,何不快乐地学呢?努力学好它,你就成功了。人生是分阶段的,每一个阶段有不同的任务。高中三年你的目标主要锁定在考大学。我们不要继续批判应试教育了,应试教育对农村的孩子来说是相对公平的,是我们走出大山的踏板。高三的时候比较紧张,高二课业负担会比较重,高一相对而言算是比较轻松和自由的。希望高一的孩子能找好自己的定位。
http://s1/middle/605deac4xbcc8c1ab7d70&690
吴和李讲完石老师都进行了简短的总结,让我们留了联系方式给学生,方便后续的交流。之后有一些学生和我们联系,说了自己的一些困惑和问题。我们真心希望,可以帮助到他们。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