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抑菜价不是蛮力可以解决的
(2010-12-03 07:59:43)
标签:
宋体菜价菜篮子工程政府销售环节杂谈 |
平抑菜价不是蛮力可以解决的
文/靖介
昨晚上海新闻说,鉴于近期菜价涨幅较大,为了稳定菜价,政府在菜场内开辟“专柜”,将市郊的新鲜蔬菜直接供应给市民,菜价大概可以省下10%,即假如一元一斤的蔬菜,居民买到可以省下1毛钱。听说政府还要加大投入,大力发展这样的销售模式。看了这样的新闻笔者为这样的做法非常担忧。
政府将涨价的视点集中在流通环节和终端销售环节,从而轰轰烈烈地开展田头直送“运动”。这样做的好处是,让老百姓能感受到政府在积极地为菜篮子工程努力,感受到政府的关怀和忙碌。满大街开上菜篮子工程专用车,车身上画上新鲜的蔬菜瓜果,老百姓看上去自然心里很平衡,情绪很稳定,不能否认,这样的障眼法对一些市民还是很管用的。
这样的做法却打破了供销平衡,暂时看见了菜价的下降(菜价下降的原因很多),实则是饮鸩止渴的做法。这个主意很馊,很蠢。
菜价的涨落,应该是由市场来决定的。一般情况下政府是不会参与市场行为。在特殊情况下政府是可以宏观调控菜价。当然政府参与一定是宏观控制物价,而不是政府参与组织人马、车辆、利用权力减免租金,直接参与。一旦政府在局部干预或是参与了市场行为,一定会打破市场平衡,破坏既有市场运行体系,对市场产、供、销利益链的杀伤力是不可估量的。
由于政府的参与,抢夺了菜贩的市场份额,菜贩生存难以为继,转行是必然的,转行的人多了,这块市场自然就给政府独占了。假如销售环节,就政府在主导,那不是市场经济,而是计划经济的复辟。其二,政府供应蔬菜品种很有限,会打击蔬菜市场供应的积极性。外地丰富的蔬菜品种不肯进入上海市场,从而导致市场蔬菜品种的短缺,最后吃亏的还是市民。其三,政府大量的资金投入到“对接”工程上,这样是做法会不会产生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既有的市场资源不用,自己要添置车辆,菜场专柜建设,员工的组织体系,对供应基地的垄断,甚至对菜农的控制……其实,如此发展下去,在下的忧虑不是杞人忧天,而是必须面对的现实。
政府调控菜价,可以给予各环节的临时性补贴,不能使用蛮力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去。难道政府是希望利用本次平抑菜价的机会垄断菜市场?房产市场已经被垄断了,划块地皮,接下来由老大、老二、老三……一条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