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谁说民间武术没有高手?

(2010-01-04 08:49:20)
标签:

散打

武术

泰拳

败军之将

梅惠志

中国

体育

谁说民间武术没有高手?


文/靖介

http://blogimg.eastday.com/attaches/2010-01-04/073016770476/preview073016770476.jpg

梅惠志第一次真正接触泰拳是在1990年。当时,作为北京武术散打队的首任总教练,他带队参加刚刚设立的京港搏击会,虽然带去的都是当时的国家级顶级散打高手,但那一次中国散打惨败于泰拳。

 虽然,从中国功夫与泰拳的对抗历史中,中国传统武术的成绩还不如散打来的好看,但大多数中国人仍然相信,真正的中国武术的技击精华是在民间,在传统拳术中。虽然没有任何确实的证据证明这一点,但人们更愿意相信,在那些与世隔绝的密境,有神仙般的武林高手存在。

 “虽然存在民间有高手这一说法,但民间拳手的水平并不高。与散打相比,基本没有对抗性。”梅惠志说,他曾经会过许多民间高手,“很多都坚持不到十秒八秒。”
民间武术大多没有经过对抗训练,一上擂台就“不管练习什么拳,最后都成了王八拳”。对抗起来根本没有反应,挨上两下就不打了。

“有一位练习八卦掌的,比赛开始了,他还在那转圈子,被我们的队员追上去,踢了两脚,就不打了。”梅惠志说。那一次,最后冠军都被体校队员拿下。

 这么一个过了气的泰拳手下败军之将不知道哪里来的勇气,居然伙同《瞭望周刊》的记者炮制出如此“雷人”臭文。该文的核心思想就是梅惠志最强大、最无敌、也最了不起,实在令人疑惑的就是一个代表国家输给泰拳的败军之将居然还如此大言不惭地说中国武术是“花架子”,不堪一击。在下不知道梅惠志是何方神圣,当然在下也不需要了解这样的败军之将。因为他“炫耀”、幻想、回忆的仅仅是过去武术情况而已,没有令人信服的论证和论据,仅仅就是信口雌黄、胡言乱语而已。

 从本文介绍的梅惠志先生情况来看,现在充其量也就是混在圈子里的“老资格”而已。对中国武术的看法实在太片面和狭隘,看似一个揭穿皇帝新衣的无辜儿童,实际动机却是哗众取宠、不甘寂寞、具有利用武术“作秀”之嫌。

 常识告诉我们,不一样的事物是没有可比性的。梅惠志先生武术和散打居然能活生生地扯在一起开打。武术唐朝以来开始实行武举制,对武术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如对有一技之长的士兵授予荣誉称号。裴民将军的剑术独冠一时,裴民的剑术、李白诗歌、张旭草书并称唐代三绝的美誉,可见武术作为一种文代形式已相当具有影响。

宋元时期,以民间结社的武艺组织为主体的民间练武活动蓬勃兴起,有习枪弄棒的“英略社”,习射练习的“弓箭社”等。由于商业经济活跃,出现了浪迹江湖,习武买艺为生的“路歧人”。不仅有单练、而且有对练。

明清时期是武术大发展时期,流派林立,拳种纷显。拳术有长拳、猴拳、少林拳、内家拳等几十家之多;同时形成了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拳等主要的拳种体系。

到了近代,武术适应时代的变化,逐步成为中国近代体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民国时期,民间出现了许多拳社、武士会等武术组织。1927年,在南京成立了中央国术馆。1936年中国武术队赴柏林奥运会参加表演。

然而,散打是中国武术的一部分,就是把武术中最直接、最简单的招法提炼出来,以快速击倒或摔倒对手为目的的竞技体育项目。1978年,国家正式启动武术散打试点工作。1979年,原国家体委决定在浙江、北京体院和武汉体院三个单位进行武术散打项目试点工作。1982年,确定了“全国武术散打竞赛规则”初稿,并在北京举办了全国武术对抗项目邀请赛。很显然我国发展和重视散打竞技项目的历史满打满算也就30年时间(梅惠志带散打队比赛也就搞了12年时间)。

也就是说散打是武术海洋中的一支细流,不是梅惠志先生所一叶障目的说法具有可比性和对抗性。散打具有高强度的技击性、对抗性。因此,和拳击一样对身体的要求极高,对选手的体重级别限制非常严格;而武术的“切磋”却没有年龄、体重的限制。假如梅惠志先生所说民间功夫无高手的说法成立的话,那就忽视了竞技运动的基本常识,“条件”的一致性和对等性。就好像两个人用双拳打架,正常情况下40公斤的男人怎么和80公斤的男人对抗呀?

如上理由,养得精壮的散打壮士偏要和耄耋门派长老去争高低,不用打大家都应该知道结果意味着什么。因此,在下断言梅惠志先生说民间功夫无高手的说法是错误的,是哗众取宠的;民间当然有对抗性好的功夫高手存在,只不过你没有看见而已,高手也不屑与你争个高低。

当然在下也知道梅惠志先生长期练武,头脑是“简单”的,但愿不要用简单的头脑来对付在下,毕竟您也算是“练家子”的,在下毕竟没有练过,不在一个档次上,瘦弱的身躯难以抵挡您的拳脚。只不过在下提醒您说中国民间功夫无高手的说法“打击”面太广,看法是片面的,也提醒善良的《瞭望周刊》读者千万别不明所以地“上当受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