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知觉的恒常性

(2017-05-04 09:15:43)
标签:

心理学

知觉

恒常

物体

知觉恒常性,是指在一定范围内改变知觉条件的情况下,人们对物体或品质的知觉却保持恒定的一种心理倾向。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距离,不同明暗度的情境之下,观察某一熟知物体时,虽然该物体的物理特征(大小、形状、亮度、颜色等),因受环境影响而有所改变,但我们对物体特征所获得的知觉经验,却倾向于保持其原样不变的心理作用。像此种外在刺激因环境影响使其特征改变,而在知觉经验上却维持不变的心理倾向,称之为知觉恒常性。

知觉的稳定性或不变性。在不同的条件下观察同一物体,其表面特征看起来基本上保持不变,在不同的光源下观察,其颜色没有显著变化;从不同角度观察,其形状没有明显变化;当物体后移时,它的大小也没有明显变化。这几种情况物体的物理特性已经发生变化,而知觉形象却没有发生相应变化,这说明:知觉并不完全随物体的物理光学规律而发生变化,知觉是相对稳定的,也就是知觉具有恒常性。

拿大小知觉的恒常性来说,人们判断一个人的身高,即使距离不同也会得出同样的结果。事实上当他在距离近时,视网膜上视象的视角要大些;距离远时,视网膜视象的视角要小些。但是在大小知觉中,由于视觉系统已把物体的距离因素衡量了进去,所以在不同距离判断同一物体的大小时,结果始终比较一致。

人的身体与环境的正常关系是保持知觉恒常性的重要条件,如果人的自身状态与周围环境的正常关系发生混乱,知觉恒常性便受到破坏。知觉在照度、距离和位置等发生变化的条件下,对物体的知觉仍旧保持不变的趋势的不变性。 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我们的知觉映象在相当程度上仍保持着它的稳定性,这就是知觉的恒常性。 如外形的恒常性、大小恒常性、明度恒常性、颜色恒常性、对比恒常性、方位恒常性等。

这是由于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建立了大小、距离、形状与角度的联系。当观察条件变化时,利用已建立的这些联系,就能保持对客观世界较稳定的知觉。如:当你倾斜你的头部观察世界,但世界不会因此倾斜。视觉系统会依据不同的形式的证据(例如距离的暗示,过去的经验)来解析输入视网膜的各式各样的内容、数据。恒常性对于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有重要意义。如果知觉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时刻变化,那么要想获得任何确定的知识是不可能的。

亮度恒常

一匹黑布和一匹白布并列时,看起来黑布呈黑色,白布呈白色;那是因为黑与白两色的亮度不同,构成不同的视觉刺激使然,是一种以生理的视觉器官为基础,获得的视觉经验。亮度恒常性的心理现象,其形成原因有两种解释:其一是因为对物体本身的特征熟悉(熟悉粉笔是白色,煤炭为黑色),因而对物体特征做解释时,大部分凭个人经验,少部分凭视觉资料;纸张是白色,墨汁是黑色,即使不看,也会知道。其二是因为物体本身对光反射率不变的关系。

本段大小恒常

同一物体在网膜上构成影像的大小,常因所观察物体距离远近而改变;距离愈远,影像愈小。这是以生理为基础的视觉现象。但根据视觉资料判断物体大小时,我们并不纯以网膜上影像的大小为根据。从视觉生理的观点看,从物体到眼睛之间的距离,与该物体在网膜构成影像的大小,恰成反比。虽然视觉的生理现象是如此,但由生理基础的视觉现象转变为知觉的心理现象时,却始终保持一支铅笔原来的大小形象。这说明知觉是主观的心理现象。但知觉的心理现象,也并非全然否定了由视觉所得客观资料的特征。网膜影像较原来缩小一半时,我们就知铅笔的距离放远了一倍。如此网膜影像的变化,就成了我们判断物体远近知觉的线索。

形状恒常

当观察者面对一个门口时,如将门扇从全闭到全开,门扇的形状将有多种变化。全闭时是长方形,全开时是一垂直条形,半开时则是变为近边较长远边较短的梯形。此门因角度改变而产生的形状变化,在眼睛的网膜上,随时反映出来。这是以生理为基础的视觉现象。但由之所得心理性知觉经验而言,门的形状是保持长方形不变的。像此种心理上保持物体形状不变的觉现象,和为形状的恒常性。物体形状在视觉生理上网膜的形状改变,而知觉心理上仍保不变的现象,显然与个体生活经验有关。开始学习画图的幼儿园小朋友,在他们所画的图形中,很少看到形状恒常性的现象。他们在画一排远近不同的房子时,都会把门窗画成一样大小的长方形。

颜色恒常

很多物体本身带有固定的颜色,如西瓜的皮是绿的,切开后里面的瓤是红的。物体的颜色之所以能被我们看出来,那是因为物体色泽对光波的反射。在多半的情形下,仍保留原来对物体颜色的知觉。像此种不因物体环境改变而保持对其颜色知觉不变的心理倾向,称为颜色恒常性。颜色恒常性与个体的生活经验有关。颜色恒常性这个概念,只限于用以说明知觉的心理倾向,而非指物体本身的颜色恒常不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意识
后一篇:知觉的选择性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