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书笔记(6)----孔子的"礼"

(2010-10-10 11:57:00)
标签:

文化

 

孔子的“礼”

“礼”是孔子教学内容的重心,贯穿在孔子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孔子一生向往恢复“周礼”,回到周公时期的礼治社会。因此,学礼、复礼、传礼是孔子思想体系和他一生活动的主线。

什么叫“礼”?

“礼”就是处理社会、政治、人事、男女、婚姻、丧葬、祭祀等的准则。孔子认为人的尊卑、贵贱、长幼、上下、男女之间的名份和身份,都要用“礼”来加以规定和限制。“礼”的内容包罗万象,大致说来包括以下方面;

一是,典章制度之礼;硬性规定了不同身份人的权力、地位、待遇。例如;当什么级别的官有多大的权力、俸禄和享受的待遇;举办婚丧祭祀时允许采用的仪式和排场;居住什么规格的房子,穿什么样的衣服,用什么样的交通工具等等;甚至是享受娱乐和音乐也有不同的规格和仪式,总之,社会的一切都要用礼来加以限定。

二是,人际交往之礼;首要的是君臣之礼,“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城之兵,莫非王臣”,皇帝一统天下,为万民之主,拥有绝对的权力,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其他如“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男女授受不亲”等。

三是,宗庙祭祀之礼;君王可以祭天地山川,叫做“封禅”。诸侯可以祭社稷之神,而老百姓只能在家中祭祀等。

四是,立身行事之礼;孔子说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是规定了君臣、上下、父子、兄弟、男女、贵贱等不同等级、不同身份人的权力、义务和立身行事的准则。在这种准则下,要人们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否则就是“非礼”,就是“礼崩乐坏”,就是大逆不道,就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说穿了“礼”就是用外在的形式,将人的等级和地位制度化、具体化。使人的等级制度看得见、模得着,成为可以掌控的东西。概括说来,“礼”就是“等级制度”,就是“礼教”。这种礼教几千年来虽然为统治者构建了一整套的统治模式和规范,使中国的封建专制社会延续了二千多年。但对广大的民众而言,“礼”就是要人们接受统治者制定的社会秩序,安于自己既定的身份和命运,不要改变、不要反抗。“礼”是一道篱笆圈,地位越高、权力越大,这个篱笆圈就越大、越松,越不受压束。而处于这个篱笆圈中心的是受压的“庶人”,是被礼教禁锢得最紧的人。所谓的“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这就是明证!孔子宣扬的“礼教”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是毒害人民的精神鸦片,正如鲁迅先生说的“礼教”吃人。

其实,孔子说的“礼”是一个势利眼,对有权有势的强者,“礼”只是可有可无的,有用时就利用它,一旦阻碍了自己权力的保有和扩张,则会毫不掩饰、毫无顾忌地突破它、推倒它,再按照自己的意图建立一套符合自己利益的新礼制;而对弱者、对民众,它就是一具牢固的精神枷锁、一顶思想的紧箍咒,不允许人们越雷池一步,否则,便会遭到万劫不复的厄运。 

历代的大儒们围绕着为封建统治者和权势者服务,引经据典,把孔子说的“礼”归纳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这17个字,这就是“三纲五常”。尤其是夫为妻纲,孔子说“惟女子和小人难养也”。极度的男尊女卑,便是轻视妇女的源头,硬性把妇女压在社会的最底层。所谓“七出之条”;不孝公婆、无子、淫、妒、有恶疾、多言、窃盗这七种莫须有的“理由”,男子就可以随时随地抛弃妻子。为了加固其男尊女卑的实行,宋朝的理学儒家们更是进一步提出“存天理,灭人欲”、“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几千年来,中国妇女便陷入了万劫不复的悲惨境地,看看千百年来留下众多的贞节坊、烈女碑,我们仿佛都能听到无数无辜女子在地下哭泣声。

今天,人类社会正在走向民主、平等、自由,我们再度研究孔子学说,就必须去其糟粕、存其精华。吸取其有用的道德精华,抛弃其吃人、害人的糟粕。在保障人权、实行平等、民主的大道上前进。任何社会、任何国家和地方,人们不可能在地位和财富上做到人人都一样平均,但每个人的人格是应该,而必须平等的。天下为公,民族、民权、民生这是人类颠不破的真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