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四川宜宾印象:游李庄古镇!(下)

(2012-06-01 08:34:21)
标签:

长江

大院

风情

高原原创

李庄古镇

旅游

美酒

文化

宜宾

分类: 人文·四川

http://s1/middle/605c9f96xc1600961b5ea&690
我们继续在李庄古镇里闲逛!

这是李庄古镇里很有名的羊街老建筑,建于清代。


http://s3/middle/605c9f96xc1600b70b516&690


http://s6/middle/605c9f96xc15e6fb67885&690
羊街是古镇里保存最完好的清代建筑,也是游客们到李庄最喜欢游览的一条街。


http://s7/middle/605c9f96xc15e72046ba6&690
同济大学医学院也在此地办过学。


http://s10/middle/605c9f96xc1600639dcf2&690
同济大学医学院老校舍,现供游客参观。


http://s4/middle/605c9f96xc16003e5d802&690


http://s15/middle/605c9f96xc1600074f869&690
曾经的同济大学医学院大门,也是清代的老建筑。


http://s13/middle/605c9f96xc15ffd1a3e47&690


http://s5/middle/605c9f96xc15ff90a97ae&690


http://s1/middle/605c9f96xc15e879ec220&690
古镇里悠闲生活。


http://s15/middle/605c9f96xc15e893f73de&690


http://s13/middle/605c9f96x79bccb46b5ec&690


http://s3/middle/605c9f96xc15ff44c7003&690


http://s7/middle/605c9f96xc15fec6b1ab6&690
小巷深处有人家。


http://s5/middle/605c9f96xc15fe9b2d314&690


http://s2/middle/605c9f96xc15fe7119bd5&690
这条街叫“席子巷”。


http://s15/middle/605c9f96xc15fe4539daf&690
在几十米的古街里有古玩书店,奇石等。


http://s16/middle/605c9f96xc15fe1c3a65e&690
最有名的一线天的小巷。


http://s8/middle/605c9f96xc15fddfc9c9e&690
古镇书屋。


http://s3/middle/605c9f96xc15e9ca23bd2&690
游客们在古街里留影纪念。


http://s2/middle/605c9f96xc15ea15d2aa1&690
酒香还怕巷子深吗?在古镇里自然少不了卖酒的店铺。


http://s11/middle/605c9f96xc15ea32853ca&690
席子巷,则是一条过去为前店后厂的加工和销售草席而得名的小巷,这条建于清代初年的小巷长60米,宽不过2.5米,两边均为木结构、青瓦顶的二层民居。平日,席子巷十分静谧清闲,只有三两妇女、老人和孩子坐在石阶上静静地玩耍。席子巷是李庄古街巷的代表。


http://s8/middle/605c9f96xc15fda74cfee&690


http://s8/middle/605c9f96xc15fd82b16c6&690


http://s9/middle/605c9f96xc15fd4c56812&690
从羊街出来一条绕过古镇的小路上爬山虎爬满了院墙。


http://s16/middle/605c9f96x79bcc82426a1&690


http://s6/middle/605c9f96xc15fced826d9&690


http://s5/middle/605c9f96x79bcc7a3ed92&690
李庄同济纪念碑。


http://s3/middle/605c9f96xc15fca7ecd09&690
历史是不能忘记的,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些历史吧!

很喜欢纪念碑的碑铭!


http://s5/middle/605c9f96xc15eb31cef54&690


http://s10/middle/605c9f96xc1600f6ae169&690
同济大学工学院旧址。


http://s1/middle/605c9f96xc15eb71725c0&690

http://s7/middle/605c9f96xc16012523b86&690
周氏老酒坊,离着很远就闻到酒香了!


http://s9/middle/605c9f96xc16014777708&690
有小五粮液之称的李庄白酒,方便游客选购带走。


http://s8/middle/605c9f96xc15ebf95e737&690
工人们在酒坊里辛苦的劳动着。

 李庄老酒厂是厂长周正红祖辈几代人经营起来的,厂里的酿酒工都是李庄镇人,别看他们大多是30来岁的壮汉,但从事酿酒的年头已有一二十年了。他们每天劳作在酒窖里,默默无闻地制作着高粱白酒,并在当地销售,并不与宜宾声名显赫的“五粮液”名酒争风。当然,他们每天也有自己的乐趣,劳作之余美美地喝上几两自己酿造的高粱酒。


http://s2/middle/605c9f96xc16017a7a80c&690


http://s7/middle/605c9f96xc1601b233b12&690
老式照相馆,已经没能工作了!


http://s1/middle/605c9f96xc15fc6eb6c2b&690
长江里的奇石。


http://s4/middle/605c9f96xc15fc3d1cdd4&690
这个石雕水缸我很喜欢。


http://s7/middle/605c9f96xc15fc1145dfb&690


http://s10/middle/605c9f96xc15ecd137429&690
这家的李庄白肉很好吃,游客实在太多了!


http://s12/middle/605c9f96xc15fbccf1f9f&690
随便找家老字号把午饭解决了。


http://s14/middle/605c9f96xc15fba516cce&690


http://s1/middle/605c9f96xc15ed2b7f040&690


http://s1/middle/605c9f96xc15fb63fd1cc&690


http://s11/middle/605c9f96xc1601dd32b4e&690


http://s15/middle/605c9f96xc15faeb1eb94&690
放生池的龟!


http://s5/middle/605c9f96xc15fb2f3ce24&690
寺院里的放生池。


http://s8/middle/605c9f96xc15ee0975b67&690
游客们在逛古镇。因为这里的天气实在太热了,美女们别忘了打伞哈!


http://s16/middle/605c9f96xc15fac003579&690


http://s12/middle/605c9f96xc15ee585ed3b&690
历尽沧桑的的院墙。


http://s3/middle/605c9f96xc15ee7104442&690
胡家院也是清代四合院老建筑之一。


http://s7/middle/605c9f96xc160212f4ea1&690
李济旧居也是古镇的一道风景。


http://s7/middle/605c9f96x79bcd07ed0c6&690
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李庄白肉,小碗里装着用蒜泥和辣椒酱制作的蘸水,实在好吃咯!


http://s7/middle/605c9f96xc16028a2a64e&690
 李庄白肉选料精、火候准、佐料香,特别是刀工片制,堪称一绝。成菜白肉把瘦均匀,晶莹剔透,每片长20厘米,宽10厘米,厚1至2毫米,肥而不腻,爽口化渣,无穷回味。


http://s16/middle/605c9f96xc1602d1560a4&690
师傅在饭店门口向游客们展示刀工和切好的白肉。

 

民俗饮食中有选料、火候、刀工、佐料独特的“蒜泥白肉”,又长又薄又透亮;因其长,曾“称裹脚肉”,因不雅而改此名。当时专家师生都喜吃。外籍教师也常来,因语言不甚流利,常常“拍屁股”示意,要那用上好猪腿肉做成的这道名菜。这是民俗文化中的一个趣闻。
 民间流传李庄白肉因周武王起兵伐纣,起义各路人马将身首断开的妖狐苏妲己割片蘸上蒜泥分而食之演变而来。因其肉片薄而长,且用一支筷子裹而食之,名“裹脚肉”。抗日战争期间,在内迁翠屏区李庄的文化人陶孟建议下,“留芬”饭馆老板欣然接受建议,将“裹脚肉”改名为“李庄刀工蒜泥白肉”。

  今天,随着李庄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李庄的当家名菜“李庄白肉”,已成为李庄小吃一块响当当的金字招牌,闻名遐迩。何卫东,李庄人氏,人称“何三白肉”,13年前刻苦钻研白肉刀工技术,调料工艺,煮肉火候,在众多白肉师傅中取得了“李庄白肉第一刀”的称号。因慕名而来品尝白肉的游客很多,“第一刀”一年要片1000多斤白肉,每年过年正值旅游旺季每天有50至100斤的销售量。据“第一刀”介绍,他于近年来收了4个徒弟,他希望能收更多的徒弟,把“李庄刀工蒜泥白肉”的美味以及这种传统工艺带到越来越多的地方。

(来自网络简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