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宣科与纳西古乐》·一段缘

标签:
杂谈 |
分类: 丽江故事 |
说到纳西古乐,不得不说一位与纳西古乐息息相关的人,那就是大名鼎鼎的丽江名人--宣科先生。
被称为纳西神人的宣科,是大研古乐研究会的会长。高高的颧骨,黝黑的皮肤,说话时手舞足蹈,幽默诙谐。看他的样子,顶多也就50多岁。做过中学英语教师的他,将中英文串在一起,以近乎脱口秀的方式,向中外游客介绍他对中国古老文明及当代社会的见解。在这里,现代与古代,东方与西方,相互碰撞又水乳交融。在他颇具感染力的演讲中,许多人对中国古老文明有了新的了解。
在每首乐曲演奏之前,宣科都要介绍这首乐曲的背景,并随时抨击一些社会现象。他说:“我们纳西族人是崇尚文化和艺术的,前几年,纳西族年轻人心中的偶像是我这样有文化的人,可现在不行了,现在年轻人心中的偶像是流行歌星。我就是敢说话,我不怕,我就是要把这个舞台变成文化批评的场所,为此,我特意穿了和鲁迅一样的长褂。”音乐会场响起观众的掌声与笑声。宣科就是这样,在亦讲亦演中将纳西古乐呈现给观众。每当宣科用流利的英语讲解乐曲时,台下的外国游客都微笑点头表示赞同。正如宣科在演出前所说,“音乐的价值不在于技法,而在于内心。”
《宣科与纳西古乐》这本书当时在丽江很好卖,看见很多游客手里都有一本,时而拿出了看看······
纳西族纯手工制作的
玉龙雪山的风采
木头制作的,画师们刻画的丽江古城
古老的东巴文
《宣科与纳西古乐》这本书和丽江特有的物件(这一身行头很有丽江味吧)
以上是纳西古乐这本书的封面和内容,大量的讲解了宣科是怎样收集的纳西古乐的过程和出国演出的情况
我于05年春节在丽江听完纳西古乐后和宣科先生的一张合照,中间的小女孩是我的女儿四岁,宣科已经是75岁高龄了,讲着一口流利的宣科式的英语和丽江味十足的普通话,很逗,也很幽默。是宣科的魅力太大了还是这本书给以我太多的对宣科 的关注,他左手拿着签字笔,右手拉着我女儿的手对她说“来爷爷拉着你的手,照照相”声音很响亮,当时四岁的女儿吓得哭了,后来他又用丽江话和她说,女儿慢慢才的不哭了,纳西族小姑娘赶快按下了相机的快门。
一些从丽江带回来的纯手工艺品
宣科和纳西古乐曾到过英、法、挪、芬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到一处,便成为当地的新闻热点。据介绍,在整理曲谱,组建乐队,并从理论上对纳西古乐进行研讨等方面,宣科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更为可贵的是,现在的乐队里已经培养了一些年轻的纳西乐手。
在丽江古城一座中间带有天井的二层古院,就是丽江中国大研纳西古乐会。地上没有方砖,也不见地毯,只铺着一层新鲜松针,踩上去软软的,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松香气。正房作为舞台,古朴而简陋,台上横梁处悬挂着一排十几位老先生的照片。舞台两侧有一副对联“乐尤药也,能活人亦能杀人;礼乃理焉,可治世亦可乱世”。在掌声中,老艺人颤颤巍巍在女孩的搀扶下缓缓上台。身穿牛仔裤,外着一身蓝色马褂的宣科走上舞台。从他的开场白中,我们就感到,宣科,不是一个“照本宣科”的人:“大家好,我看大家都不错,但我们的纳西音乐差不多要完蛋了,因为像我这样的中青年,噢,对不起说错了,应该是中年人,都已经73岁了,而我们的古乐社平均每年都要逝世两个人,而且,今年逝世的指标已经用完了。大家可以看看,舞台上方挂着的照片,就是我们已经去世的十几位老艺人,最近的两位还来不及挂上……”
宣科真的是把东巴古乐推向了世界,让人们了解了神秘的东巴文化,但是如果一个人不具备一个民族给他的基本的道德标准的话,他还有什么资格去宣扬自己民族的文化精髓。
纳西人最讲究一个“笃”字,而宣科只是一个在经济操作能力很强的人,很虚伪,很狡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