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http://pic.dr.wenwo.com/fimg/857703029.jpg
五味所宜脏生病大论第九
黄帝问曰:谷气有五味,其入五脏,分别奈何?
岐伯对曰:胃者,五脏六腑之海,水谷皆入於胃,五脏六腑皆禀於胃,
五味各走其所喜,故谷味酸,先走肝。
《九卷》又曰:酸入胃,其气涩,不能出入,不出则留於胃中,胃中和温,
则下注於膀胱,膀胱之胞薄以,得酸则缩绻,约而不通,水道不行,故癃。阴者,
积筋之所终聚也,故酸入胃而走於筋。
《素问》曰:酸走筋,筋病无多食酸。其义相顺。又曰:肝欲酸,多食酸,
则肉胝而唇揭,谓木胜土也。苦先走心。
《九卷》又曰:苦入胃其气燥漏泄,五谷之气皆不能胜苦,苦入下。下者,
三焦之路,皆闭而不通,故气变呕也,齿者,骨之所终也,故苦入胃而走骨,
入而後出,齿必疏,是如其走骨也。苦走心,此云走骨者,水火相济,
故骨气通於心也,《素问》曰:苦走骨,骨病无多食苦。其义相顺。又曰:心欲苦,
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拨,谓火胜金也。甘先走脾。《九卷》又曰:甘入胃,其气弱少,
不能上至上焦,而与谷俱留於胃中,甘者,令人柔润也。胃柔则缓,缓则虫动,
虫动则令人心闷。其气通於皮,故曰甘走皮。皮者,肉之馀,盖皮虽属肺,
与肉连体,故甘润肌肉并皮也。《素问》曰:甘走肉,肉病,无多食甘。其义相顺。
又曰: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谓土胜水也。辛先走肺。《九卷》又曰:辛入胃,
其气走於上焦。上焦者,受诸气而营诸阳也,姜非之气,至营卫,营卫不时受之,
久留於心下,故洞心。辛者,与气俱行,故辛入胃,则与汗俱出矣。
《素问》曰:辛走气,气病无多食辛。其义相顺。
又曰:肺欲辛,多食辛则筋而爪枯,谓金胜木也。咸先走肾。
《九卷》又曰:咸入胃,其气上走中焦,注於诸脉。脉者,血之所走也,血与咸相得,
则血凝。血凝则胃中汁注之,注之则胃中竭,竭则咽路焦,故舌乾而善渴。血脉者,
中焦之道,故咸入胃而走血矣。咸先走肾,此云走血者,肾合三焦,血脉虽属肝心,
而为中焦之道,故咸入而走血矣。
《素问》曰:咸走血,血病无多食咸。其义相顺。
又曰: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谓水胜火也。谷气营卫俱行,津液已行,营卫大通,
乃化糟粕以次传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