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1
川芎味辛,性温,长于散风寒,利气血,是治疗风寒头痛的常用要药。用川芎治疗风寒头痛的配伍方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1
与辛温药同用共成发散风寒之功,常用川芎、羌活、白芷、防风、细辛、藁本等。如《普济方》川芎羌活散(羌活、细辛、川芎、藁本、荆芥、白芷、防风)祛风散寒,治疗风寒外客之头痛。《辨证录》芷桂川芎汤(白芷、桂枝、川芎)川芎配伍白芷、桂枝散风寒、止头痛。
川芎配伍细辛尤善治风寒头痛。如《普济方》芎辛丸用川芎一两,细辛半两,甘草一分为丸,薄荷茶送下。治伤寒非时头痛。
1.2
治疗风寒凝滞之头痛,川芎在与辛温药为伍的同时,又常配伍以辛热之品,如川乌、草乌、附子、干姜等。辛热之品,其性开破,刘河间谓之“冲开力强”。用于风寒头痛,其功有三:一是增强辛温药发散通阳之力;二是辛热开破,通经络,又可增强镇痛之效;三是辛散疏通,调畅气机,畅达气血。《鸡峰普济方》圣饼子重用川芎配川乌、天南星、干姜、防风、天麻治偏正头痛。
1.3
风寒外感,易凝滞气血,以致痰浊、瘀血阻滞经络,头痛顽固不愈。此时,治当散风寒与祛风痰并用。《圣济总录》天南星丸(天南星、川芎、香墨)治风痰气厥,头痛,呕吐痰涎。
1.4
风寒头痛经久不愈,或疼痛剧烈,川芎常与虫类药配伍应用,可收搜风通络蠲痛之功。如《御院药方》芎黄汤(荆芥穗、全蝎、大川乌头、川芎、细辛、雄黄)治偏正头痛,外伤风寒,鼻塞声重,清涕多嚏者,即用川芎配川乌头、全蝎搜风散寒通络止痛。
1.5
调气之品,善于上行,亦能利气止痛。川芎与调气药特别是降气药的配伍,是治疗头痛的常用方法。川芎与调气药配伍后的主要作用如下。
1.5.1
1.5.2
1.5.3
1.6
川芎辛温走窜不居,通达而善行,与辛温、辛热为伍,能散风寒止头痛,但用之太过,反能燥津耗血,且辛温又能助热。故辛温之剂治风寒头痛,每佐以辛甘凉润之品,养血润燥,并能制约其温燥之性。《济阴纲目》二方(雨前茶、川芎、防风、藁本、细辛、当归)即以辛温散邪与甘润养血为伍。
辛温之中佐以辛凉苦寒。辛温之品,上行头目,既可增强辛温药疏风止痛之力,又可制约其性温之太过;而苦寒之品,性降下行,寒可制热。故与辛温为伍,一制其升散太甚,再制其温热太过,使辛散温通而不助热。辛凉之品,如菊花、蔓荆子、薄荷皆为常用要药。
2
川芎辛温,本不适宜于热证头痛,但经过配伍,亦能取得散风止痛的良好效果。
2.1
辛温之川芎与寒凉药为伍,取寒凉以制约其温燥之性,而取其辛以发散疏透,通利经脉气血。
2.1.1
2.1.2
2.1.3
2.2
2.2.1
2.2.2
3
风湿头痛用川芎的主要目的是散风以助胜湿,通络以利止痛。《兰室秘藏·头痛门》说:“凡头痛皆以风药治之者,总大体而言之也。高巅之上,惟风可到,故味之薄者,阴中之阳,乃自地升天者也”。风湿外感治用辛温升散,一能辛散风邪,一能温散湿邪,二者相和则惟辛温之风药为首选。常用之品如羌活、防风、苍术、独活之属,诸药能散风胜湿,配伍川芎、蔓荆子等则散风通络止痛,常用方如羌活胜湿汤。
总之,外感头痛治需发散,发散既可散风祛邪,又能辛润通络以止痛。川芎为治疗外感头痛常用要药,与诸发散之品配伍,可以用于风寒、风热、风湿等外感头痛。
[本文来源:《中国中药杂志》第29卷第7期2004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