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2015-06-14
对“交经八穴”交、合问题的初步探讨
程莘农
这八个穴位。能用于治疗多种病证。《针经指南》记载:公孙穴主治27症,内关穴主治25症,临泣(足)穴主治25症;外关穴主治27症,后溪穴主治24症,申脉穴主治25症,列缺穴主治31症,照海穴主治29症。其临床应用甚为广泛。而且疗效亦好。李梃说:“八法者,奇经八穴为要,乃·十二经之大会也。”又说:“周身三百六十穴,统于手足六十六穴,六十六穴又统于八穴。”这足以说明此八穴之精义所在。惟几百年来,对这八穴如何交、合问题,尚称阙疑。兹据《内经》、《难经》、《甲乙经》、《十四经发挥》、《奇经八脉考》等书初步加所以探讨。
一、公孙与内关
(一)公孙(足太阴脾经络穴)通冲脉
1.《灵枢·逆顺肥瘦》说:“夫冲脉者……,其下者……循阴股内廉人腘中,伏行胕骨内,下至内踝之后属而别……;其前者,伏行出跗属下循,入大指间……。”
2.《灵枢·五音五味》说:“冲脉任脉皆起于胞……”。《素问·举痛论》说:“冲脉起于关元,……。”考《甲乙经》:会阴为,“任脉别络,挟督脉、冲脉之会。”关元为“足三阴、任脉之会。”
3.《灵枢·经脉》说:“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指之端,循指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入腹,属脾,络胃……。”《十四经发挥》说:“……历公孙……经冲门、府舍,会中极、关元……由腹哀别行,再从胃部中院穴之外上膈,注于膻中……。”《难经·二十八难》说:“冲脉者……至胸中而散也。”
据此,足太阴脾经公孙穴,系于小腹部的胞中,会阴、关元,交经通于冲脉。如据冲脉的下肢支脉通于足大指和脾经相合,亦可说在本穴处相交。
(二)内关(手厥阴心包经络穴)通阴维脉
1.《难经·二十八难》说:“阴维起于诸阴交也。”《十四经发挥》说:“……又与足太阴、厥阴会于府舍、期门……。”
2.《灵枢·经脉》说:“脾是太阳之脉,……入腹……上膈……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下。”《十四经发挥》:“……再从胃部中脘穴之外上膈,注于膻中之里……”
3.《灵枢·经脉》说:“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起于胸中……,其支者,下臂,行两筋之间。”《十四经发挥》说;“循郗门,间使内关……”
据此,手厥阴心包络经内关穴,系于胸膈部,交经通于阴维脉。
冲脉,阴维脉通过足太阴脾经经脉及手厥阴心包络经经脉的联属关系,而相合于胸、心、胃。
二、临(泣)足与外关
(一)临泣(足)(足少阳胆经输穴)通带脉
1.《难经·二十八难》说:“带脉者,起于季胁,回身一周。”《十四经发挥》:“……又与足少阳胆经会于维道……”《甲乙经》:带脉、维道均为“足少阳,带脉之会”。
2.《灵枢·经脉》说:“胆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眦……下耳后,循颈……至肩上……入缺盆;其支者,……加颊车……以下胸中,贯膈……。”
据此,足少阳胆经临泣(足)穴,系于季胁部的带脉维道,交经通于带脉。
(二)外关(手少阳三焦经络穴)通阳维脉
1.《难经·二十八难》说:“阳维起于诸阳会也。”《十四经发挥》:“……与手足少阳会于天髎,又会于肩井……”。《甲乙经》:“天髎为手少阳、阳维之会。”肩井为“手足少阳阳维之会”。
2.《灵枢·经脉》说:“三焦手少阳之脉,……出臂外两骨之间……上肩而交出足少阳之后,入缺盆,布膻中,散络心包,下膈……;其支者……系耳后……下颊……;其支者,至目锐眦。”考《十四经发挥》:“……循外关……上肩循……夭髎交出足少阳之后,过……肩井……。”
据此,手少阳三焦经外关穴,系于肩部的天髎、肩井,交经通于阳维脉。
带脉,阳维脉系通过手、足少阳经经脉的联属关系,而相合于目锐眦、耳后、肩、颈、缺盆.、胸隔
三、后溪与申脉
(一)后溪(手太阳小肠经输穴)通督脉
1.《难经·二十八难》说:“督脉者……并于脊里,上至风府,人属于脑。”“考《十四经发挥》:“……过风门,循……大椎……。”《甲乙经》:大椎为“三阳、督脉之会。”
2.《灵枢·经脉》说:“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交肩……属小肠,其支者,……循颈……却人耳中,其支者……至目内眦。”《十四经发挥》:“循于外侧之前谷,后溪……乃上会大椎,因左右相交于两肩之上,其支者……循颈之天窗……却入耳中,循听宫而终也。其支者……至目内眦睛明穴”。
据此,手太阳小肠经后溪穴,系于颈椎部的大椎,交经通于督脉。
1.《难经·二十八难》说:“阳跷脉者,起于跟中,循外踝上行,入风池。”《十四经发挥》:“……生于申脉……又与手、足太阳阳维会于臑俞……。”《甲乙经》:“申脉为“阳跷所生也。”《奇经八脉考》“……至目内眦与手、足太阳足阳明、阴跷、阳跷五脉会于睛明穴。”
2.《灵枢·经脉》说:“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其支者……至耳上角;其直者……还出别下项,循肩髆内挟脊抵腰中……属膀胱,其支者,……出外踝之后。”
《十四经发挥》:“起日内眦睛明穴……,其直行者……复出下项抵天柱……自天柱而下,过大椎……历风门……其支别者……出外踝……申脉……。”
据此,足太阳膀胱经申脉穴,系于外踝下本穴,交经通于阳跷脉。
督脉、阳跷脉系通过手、足太阳经脉的联属关系,而相合于目内眦、颈、项、耳、肩髆、小肠、膀胱。
四、列缺与照海
(一)列缺(手太阴肺经络穴)通任脉
1.《难经·二十八难》说:“任脉者……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
2.《灵枢·经脉》说:“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上膈,属肺,从肺系……;
其支者,从腕后(列缺)直出……。”又《灵枢·经别》:“手太阴之正,别人渊液少阴之前……。上出缺盆,循喉咙,复合阳明。”
据此,手太阴肺经列缺穴,系于喉咙,交经通于任脉。如据手太阴经起于中焦(胃脘部),亦可说在胃脘部相交。
(二)照海(足少阴肾经穴)通阴跷脉
1.《难经·二十八难》说:“阴跷脉者,亦起于跟中,循内踝,上行至咽喉。”《奇经八脉考》“……同足少阴内踝下照海穴……至喉咙……。”《甲乙经》:照海为“阴跷脉所生”。
2.《灵枢·经脉》:“肾足少阴之脉,起于小指之下;别入跟中……;其直者……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十四经发挥》:“……别入跟中,……照海……其直者……循幽门上膈……历步廊,人肺中……上循喉咙……;其支者,自神藏……注胸之膻中。”
据此,足少阴肾经照海穴,系于足内踝下本穴。交经通阴跷脉。
任脉、阴跷脉系通过手太阴肺经,足少阴肾经脉的联属关系,而相合于肺系,咽喉、胸膈。
程莘农.对“交会八穴”交、合问题的初步探讨.日本针灸治疗学会志,1980,29(1):2
前一篇:脐针细解
后一篇:夏桂成:三种不同痛经的辨证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