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眩晕

(2015-01-13 20:27:58)
标签:

杂谈

眩晕

熊继柏医案:头痛头晕案两

不寐头晕案

彭某,女,48岁,门诊病例, 2009年6月12日初诊。

患者长期失眠,头晕,潮热,盗汗,心烦易怒,手足心热;舌苔薄黄,脉细数。绝经已2年。

辨证:阴虚火旺。

治法:滋阴降火。

主方:当归六黄汤合三甲散加味。

组方:当归10克,生地15克,黄芩6克,黄柏6克,黄连2克,熟地15克,黄芪30克,生龙骨30克,生牡蛎30克,炒龟板30克,地骨皮10克,炒酸枣仁30克,炒浮小麦30克,丹皮10克。15剂,水煎服。

6月26日二诊:诸症减轻,但仍潮热,盗汗,心烦,易感冒,畏风,视蒙;查舌淡,苔薄黄,脉细数。以玉屏风散合三甲散加味。

组方:防风6克,黄芪30克,白术12克,煅龙骨50克,煅牡蛎50克,炒龟板40克,草决明30克,炒酸枣仁30克,炒浮小麦30克。15剂,水煎服。

7月10日三诊:潮热、盗汗缓解,心烦减轻,畏风寒,近日咳嗽;舌苔薄白,脉细。以玉屏风散合止嗽散加味。

组方:防风6克,黄芪40克,白术12克,桔梗10克,炙紫苑10克,百部10克,白前10克,陈皮10克,杏仁10克,川贝母15克,薄荷10克,甘草6克。10剂,水煎服,以收全功。

按:《类证治裁·不寐》曰:“不寐者,病在阳不交阴也。”患者绝经2年,步入更年期,肾气渐衰,天癸将竭,冲任二脉虚惫,阴虚火旺,以致失眠;故宜滋阴降火,以当归六黄汤合三甲散滋阴泻火,则病自愈。后期又兼自汗、畏风、咳嗽,则予固表、疏风止嗽之剂,以祛邪扶正,标本兼顾。 (熊继柏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李点整理)

头风摩散方”,见于《金匮·中风历节病篇》。药由“大附子一枚、盐等分”组成。

其法是“为散,沐了,以方寸匕,摩疾上,令药力行。

女25岁,小产后因受大风寒,得产后风湿病,我诊之邪气太重,用鹿衔草30g三幅,后鹿衔草3g磨粉日一次,连续一月。寒湿去,正气虚。嘱咐其用我自制养精丸善后。

前不久一晚,因不管窗,晚上自觉头受风寒,寒气直入头,遂头晕,昏沉,自觉定了一个锅盖一样,发作不久自觉恶心反胃,饮食不香,嗜睡。

诊其证为,少阳证,处小柴胡汤加味一幅:柴胡12g 清半夏30g 生姜30g 大枣60g 红参20g 黄芩3g 炙甘草10g 巴戟天30g 桑枝60g

服药后自觉恶心加重。

思“《伤寒论》: 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

断为邪气太重,应该再用外用法,帮助驱邪。

于是处方:制附子100g 盐100g 白芷30g 鹿衔草30g 香加皮30g 川椒20g 熬水 冲浴头部,并按摩风池风府二穴。然后内服小柴胡汤:柴胡15g 清半夏30g 生姜30g 大枣60g 红参20g 黄芩3g 炙甘草10g 巴戟天45g 一幅病人头浴后,自觉开始恶心,头闷。然后立刻服用小柴胡汤。

自觉体内气血往头部运行,头部温暖,毛窍全开,头脑清晰。一幅后诸证除,仲景诚不欺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白血病
后一篇:水红花子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