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桂枝汤为什么要用芍药?

(2012-11-21 21:18:28)
标签:

转载

   桂枝汤是汉代张仲景治疗太阳中风证的首方,对此方的研究不能潦草而过,我多年思考此方窥探到仲景用药心法。桂枝汤方是桂枝3、芍药3、生姜3、炙甘草2、大枣3(只写药量比例不写用量以免套用,套古方于今病与刻舟求剑何别?)寥寥5味药,内藏用药玄机。

   《伤寒论》“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张仲景是河南人,中是方言伤的意思。也就是伤风感冒。太阳病,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太阳病,病位在表,定性为寒邪。宗《黄帝内经》“因其轻而扬之”,理当疏散风寒以解表,怎么用酸微苦寒的白芍药呢?同一种疾病在不同人体可以表现不同的症状,笔者认为桂枝汤是外有风寒兼有内热而设。太阳中风与伤寒的区别是发热汗出,如果风寒袭表,在表阳气被寒邪束缚当发热无汗,若有汗在表之热当随汗泄,故笔者认为太阳中风发热为兼有虚热迫汗自出。所以桂枝汤君桂枝疏散风寒,生姜辛辣助之并可和胃止呕,大枣养血补虚。白芍药酸,微苦而寒,入里养阴泄热,热退汗可自止。炙甘草调和诸药,防止白芍药伤胃气。

    此方桂枝与生姜用量是6份,辛温药用量大于白芍药酸苦寒一倍,故药效趋势偏于走表,桂枝汤倍芍药也就是辛温与酸苦寒的用量是1比1,作用趋势就入脾胃了,有桂枝加芍药汤与桂枝汤倍芍药加饴糖的小建中汤为证。

    我读仲景书师其心用其意,但不拘泥其方,灵活组合,因人配伍。

 

                                       张雷  壬辰年10月13日   读书札记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