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第一村——白哈巴

标签:
大美新疆西北第一村白哈巴图瓦人“部落”行摄 |
分类: 行走南北 |
非常满足地看过了人间仙境禾木村,我们登上了去往西北第一村——白哈巴的旅程。那儿怎么样,比之禾木村呢,如何?导游说,风景差不多,但人家是西北第一哨所所在地,还有一个凄婉悲情的爱情故事,还产生了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白桦林》。走到边境线的小村子里体验一下,感受“金鸡”的“凤尾”之特有的魅力,也是相当不错的呢。喔,白哈巴村是咱们国家版图上“金鸡”的那个尾巴尖子,被美誉为“凤尾”。如此说来,和禾木村相距不过几十公里的白哈巴也很有看头了,一车人便兴致大增。
进到村子里一看,风土人情和禾木村还真差不多,放眼望去都是图瓦人的木屋,牛羊的模样也长得很像。可以说,白哈巴是小版的禾木村,而禾木村是大版的白哈巴。但是,朴树苍凉凄婉的《白桦林》则出自这里的一个爱情故事。说的是上世纪60年代,一个图瓦青年报名参军保家卫国,与未婚妻在村边的白桦林相约,“发誓相爱用尽这一生”。可是边境战事结束,青年再没能回来,他战死在沙场。从此未婚妻一个人坚守在白桦林,直到今天已白发苍苍仍孤身一人。大约十几年前,朴树来此采风,听到了这个美丽凄婉的爱情故事,非常感动,回到北京就写下了风靡一时的《白桦林》,一扫当时的抽风式音乐带来的空洞和无聊之风。俺原本不喜欢朴树的颓废劲儿,但对这首《白桦林》却实实的着迷,进而由此改变了对朴树的印象,觉得这小子骨子里还有真性情。而今俺来到了这有着西北第一村和第一哨名头的白哈巴,看到了这首好歌的创作源头,心还真有点为之一动呢。虽然比不得朴树的艺术气质型感动,但俺的感动应该更纯粹更淳朴吧,因为俺不是容易激动的艺术家,是一介普通老百姓。可惜,村子里没有喇叭,没有飘荡这首好听的歌曲,也没有人哼唱。耳边响起最多的是牛儿“哞、哞”的叫唤声,和开进村子的汽车“嘀、嘀”的鸣笛声。是滴,如今和平年代了,要积极进取,要讲究经济效益,要把日子过好,坚贞执着的爱情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俺心里有点小小的失落,和无可奈何。俺希望白哈巴像庐山每天都放映《庐山恋》一样,每天都播放《白桦林》,俺喜欢这歌曲的情调和氛围。俺想,兴许只有那个年代才能产生那样纯美的爱情,那样的爱情才配有人为之歌唱。现如今都实行商品经济了,《白桦林》可能也就不合拍了。但是,俺却特别想亲眼看看那已飘着白发的美人儿,俺想向她深深地鞠一躬以表敬意。但心底的另一个声音则说,让她安安静静的吧,看到白桦林就是看到了她。
得了,俺们且看看边境风光,看看那条不甚著名的大峡谷,看看铁丝网以外的邻国哈萨克斯坦,再看看咱们由于旅游经济而正在逐步脱贫的村子吧。俺还欣喜地看到,几乎所有游客都争着在中哈界碑前留影,尤其是那些帅哥靓女们,嘻嘻哈哈笑逐颜开的,好像留影就意味着自己也有颗爱国心,俺也照了一个,俺也有颗红亮的中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