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哪里来的,回哪里去吧……
(2013-07-19 17:47:26)
标签:
家长里短身边人事召之即来挥之即去“乡下人”杂谈 |
分类: 楚楚随谈 |
一对60出头的老夫妻,应儿子的召唤从农村来到了城市,住进了采光极好通风不错的大宅子,任务是料理孙儿孙女的吃喝拉撒睡,让正需呵护的孩子们舒舒服服地长大成人。
老太太小小的个子,红光满面、精神十足,每天一大早就出门买菜,提着满满一篮子上四楼,气儿都不带喘的,身体倍棒;老爷子就不咋地,脸色蜡黄、瘦骨嶙峋,走路爬梯慢慢吞吞,他陪着老伴也依赖着老伴过日子。一晃8年过去了,这对老人,在儿子外出谋生的岁月里,帮儿子支撑着家务,拉扯着孙儿孙女读完小学进中学、然后住读高中,直至考进大学。先是孙女到外地读大学去了,紧接着孙子也去了外地读中专,邻里邻居都说,阿婆把孩子们一个个伺候出来了,自己可以松口气歇息一下,好好在此安享晚年吧,这个小区环境好,人又都熟悉了。“不行的,我儿子说了这套房子要租出去,收2000多元呢。我们不能住的。”熟知情况的邻居又说,你大儿子和媳妇自己不在这里,都是你两老打理这个家,没有功劳有苦劳呀。再说,你不是还有个小儿子住在这个小区吗,你可以去那里住呀。“我是想去的,可是儿媳妇不答应,小儿子也没有办法。我们只能回到乡下去了。”热心的邻居进一步说,你老头不是要经常打针止咳吗,回到乡下就没有这么方便了。“算了,乡下是我们的老家,回去总有自己的房子住的。”
老人走了,从哪里来的回到哪里去了。楼道里似乎冷清了许多,看不到老太太的满面红光,也听不到熟悉的老爷子沉重的脚步声了。他们出出进进整整八年的房子里,住进了别的不认识的人。
老人的大儿子小儿子,依旧着自己的营生和好日子,孙儿孙女们也不再出现在小区了,似乎他们也不大关心自己的祖父母,在乡下的日子过得好不好,他们的祖父冬天咳得厉害不厉害?
因为很少看得到老人的儿子,也不知他们长成什么样子,是像妈妈多还是像爸爸多呢,也许谁也不像。他们的父母如此的忠厚老实,却遭到儿女的如此对待,引得邻人议论纷纷。
“他们不是父母生养的吗,怎么不知道反哺呢?”
“带大自己的儿女就把父母赶回老家,亏他们做得出来。”
“小儿子也不是东西,明知父母有苦难言也不知道人尽其事。”
“小儿子还是当老师的呢,对自己的父母都不知尽孝,怎么去教育学生呢。”
俺原本是不太主动关心邻里家事的,可是这两个老人的遭遇着实让人心里不平,可又没有办法改变困局,真的很无奈!有一日老人的小儿子被人指认,说,就是他的父母,被赶回乡下了。俺仔仔细细地看了几眼,这小儿子长得蛮像他妈的,细皮嫩肉又眉清目秀,还真是人模人样的。可惜了,皮囊虽好,心眼却不咋地。
有时候俺会想,假如老两口是干部身份、曾经大权在握,或则做过大买卖、有不菲的身家,他们的儿子会这样对待他们吗?依他们当下的作为推断,这两个儿子肯定会打破脑袋抢着父母亲住进自己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