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残荷·风骨

(2012-11-21 13:13:23)
标签:

惠州西湖丰渚园

冬日残荷

风骨和底蕴

“硬笔”画

摄影

分类: 惠州风物


残荷·风骨

     年复一年,赏荷拍荷,渐渐地,看淡了荷的艳色,看重了荷的底蕴。这大抵可以解释,俺为什么喜欢残荷,喜欢这清冷肃杀中的不屈的生灵。残荷,不尽止于破败残损,她干枯的茎、叶,老瘦的枯莲,残缺中,总是透着某种傲岸和不羁。尤其是,冬日阳光清照,残荷静立在镜子般的水面上,更有了几分仙风道骨般的神秘和飘逸,即便有些颓唐,也笼罩了一层诗意的光晕。也许,正因为有了这种“风骨”,古往今来,残荷一直为文人雅士所激捧。《红楼梦》中,诗心灵秀的林黛玉,本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却因李诗中有一句“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便情有独钟,挥之不去。俺虽无长才,却愿有雅趣,自从喜欢上摄影后,对残荷的偏爱,便也“与时俱进”了。只是喜欢归喜欢,如何表现残荷的“风骨”,却一直苦于找不到着力点。昨日,天朗气清,忍不住又去荷塘边转悠,但见满目残荷,清劲瑟索,不期然间,注意到弯曲的荷梗与水中的倒影,水上水下虚实相连,构成一幅奇特的“画面”,尤其是那颇见“骨力”的荷梗,一如画家笔下清劲的线条,或奇崛,或扭曲,或肆意挥洒,或随性伸张,在荷塘中绘出一幅幅笔力劲健浑然天成的“硬笔画”。俺一下子找到了感觉,荷的“风骨”,在寒水冬晖的映衬下,活生生地呈现在俺的眼前……

 

残荷·风骨

  P.2


 

残荷·风骨

        P.3

 

 

残荷·风骨

        P.4

 


残荷·风骨

          P.5


残荷·风骨

        P.6


 

残荷·风骨

        P.7

 

 

 残荷·风骨

        P.8


 

残荷·风骨
  P.9


 

 

残荷·风骨

         P.10


 


残荷·风骨

        P.11

  

  

 

残荷·风骨

        P.12

 

 

 

残荷·风骨

       P.13



 

残荷·风骨

       P.14


 

残荷·风骨

       P.15



残荷·风骨

  P.16

  

残荷·风骨

  P.17

 


残荷·风骨

  P.1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