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所住的城中村有一家“兰州拉面”,旁边有一家“桂林米粉”,隔着电脑维修店,又有一家“沙县小吃”。之所以要在名号上加引号,是对这三个差不多专业名词化的字号表示敬意罢了。中国的演艺界有张国立王刚张铁林这一组铁三角,而兰州拉面,桂林米粉和沙县小吃也算得是小规模快餐业的铁三角了。这三种小店,街头巷尾随处可见,名号差不多,稍微特别的,也只不过加上“正宗”二字,但不比麦当劳肯德基那种加盟方式,很多店只是挂个名而已,实际的进货制作之类都是各自为重,自己管自己。这样也有一个好处,就是“一千家桂林米粉店有一千种味道”。
今天要说的是桂林米粉店了。这应该是一间家族店吧,两位青年偏中年的男性,一位青年偏中年的女性,一个看起来年纪不大的小姑娘。他们之间的关系我不清楚,只能推测这位女性是两位男性之一的妻子,那个小姑娘大概是他们的侄女之类。而两位男性,稍微有点谢顶的似乎是黑瘦精神者的“领导”,可能是小店的“CEO”。这小店24小时开着,女子组负责白天,男子组负责晚上,白天自然是“女人领导女孩”,晚上就看到有外卖的时候,都是黑瘦精神那位出去送,稍微谢顶那位或者抽抽烟看看报,或者接待店中的来客。不管他们究竟是什么关系,反正我进了店对他们都称呼为”老板”。
不管经营者外表如何,自然是慈眉善目平易近人最好,但做饮食关键还要看“产品”的味道如何。想吸引回头客,你味道不好的话,陪再多的笑脸也无用。我很喜欢喝汤,不管是广式的老火靓汤,还是简简单单的蛋花汤,都来者不拒,当然味道越醇厚越好,但是味精高汤精制作的“人工高汤”我也觉得不坏。而这家桂林米粉的汤头,看似清澈如水,喝下去却浓厚醇香,据说是用牛骨之类炖出来的老汤。大概好汤就是这样简简单单的吧,有人说好的鸡汤什么作料也不用放,连盐都不要,喝的就是一个鲜味。想起之前看过一个饮食节目,讲到一家“杂烩煲”,具体的名字是忘记了,我说是杂烩老板肯定会有意见的。确实有点杂,只不过材料高级到了一定的程度,山鸡腿打底,山猪前蹄蹄髈,金华火腿片,精选香菇和竹笋片,秘制干贝,一层层码起,然后最上面是三片大大高级鱼翅,大火开,小火炖。原料有些我忘记了没写出来,而写出来的原料也是每一样都能大大的写一篇的名料,只是我对名字不熟悉无法细述,这是台湾的节目,这一煲最后报价折算成人民币大概是好几千了,还要排队预定来晚了就没了。炖上几个小时,等味道溶融汤中,然后被鱼翅吸收,喝汤吃鱼翅,那大片的鱼翅尤其诱人(虽然我这个粗人更关注那几个蹄髈)。老板和主持人夸夸其谈,说道:“我这一煲,什么调料都不放,只靠火腿那一点点咸味”,我不由得要鼓掌,这就是本味的精髓啊。可惜这老板上节目太得意忘形了,接下来一句:“再加一点点味精”,让我顿时没了胃口。当然即算我有胃口,也吃不起了。但是求求您好好追求原味,远离味精吧,好几千块钱的东西啊。
一堆废话,最后的观点是这家桂林米粉的汤底不错。粉是普普通通的桂林米粉,圆柱体的。不过因为个人偏好,我一般都是吃河粉,以河粉来寄托我喜欢湖南米粉的感情(这次过年回老家要好好吃几碗才行)。三种可以选择的盖面:脆皮锅烧(可以理解成连瘦肉一起大块炸出来的油渣,外酥里嫩),叉烧,卤牛肉。我很喜欢脆皮。
一碗脆皮干捞河粉,加点又脆又嫩的酸笋,再加点几乎让我辣出眼泪的油辣椒,拌匀,大口大口的吃,再用一小碗盛上滚烫的鲜汤,小口喝着,不亦快哉。
笔走至此回过头一看,废话虽不算无趣,但多少冲淡了主题。希望以后能把废话和主题好好结合,煲在一起,保持醇厚的原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