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所欣赏的人才跌入大墙,心隐隐地痛

(2009-12-09 16:37:50)
标签:

大墙

高才生

笔者

高墙

下放知青

分类: 情感天地

    早几天浏览凤凰网,闪眼间居然瞄见了一个熟悉的名字。因为收受贿赂几十万,这个昔日的同事兼友人,在权力中心的位置上,跌入了高高的大墙。新闻本不怎么“新”,却因为新闻的主角是过去熟悉而且非常欣赏的人,心里有点隐隐的痛。

    一个才华横溢的77级高才生,写得一手漂亮的好字,文章也是顶呱呱的绝,和湖南师大中文系77级的几才子有得一拼。大学毕业后,与笔者前后时间被分配到同一所中学教语文。和大多数刚刚走出学校门的年轻人一样,如笔者一般的普通人,从下放知青到人民教师,身份的天翻地覆,使得大家倍加珍惜得来不易的工作,因而诚惶诚恐地备课、按时按点地进教室,生怕耽误了教学,贻误了学生。可高才生不同,他对被分配到自己不喜欢的行当,觉得十分憋屈,于是心里恨恨的。因此办公室是坐不住的,他总是躲在宿舍里读书或写小说。学校领导念他是名校高才生,对他的“不务正业”和“非同凡响”表现了十分的宽容。但是,心不在教书的高才生,真可谓“技多不压身”,除了读书写作,象棋下得也很好,经常会弄一屋子的人切磋棋艺。和许多下棋喜欢骂骂咧咧的人不一样,他从不吵闹,总是一派谦卑的样子,甚至有点像《棋王》里的脚卵。如是之下,虽然书教得一般般,为人的口碑却很好。尤其是他那招牌式的白门牙,一露一脸笑,也有点动人呢。他经常会在周六的时候,请笔者为他代课,以便早些回家看望父母。很多年轻老师认为他对教书的懈怠是情有可原的,没人说他的不是。

    后来他就考进了报社,当记者去了。人们议论说,这下总算是人尽其才了。没多久,市委宣传部看中了他的文笔,将其调入了新闻科,专门负责市领导有关新闻的通稿。由此他步入了政界的边缘,距离权力中心很近了。

    可能是在领导身边呆着的缘故,政治嗅觉比之平头百姓自然要高出许多。他似乎敏感到人生的机遇即将来临,“该出手时要出手”。有一天与他在市里开会相遇,三两句话寒暄过后,他提出请求笔者一定要借个机会引荐拜会某领导(笔者同学的父亲)。他表现出的急切状态,令在“谋人”方面天生愚钝的笔者觉得“怪异”,便问他有什么事。“就是想接近领导,于己方便呗。”于是笔者就如实告知了同学结婚的信息。我同学结婚那天,他真的去了,非常高兴的样子,并且抓住这一难得的机会向嫁女的领导敬了酒。

    再后来他就一步一个台阶地攀上了政治舞台,进入了当地的权力中心。笔者从心底里认同他的才华,却因为调离的缘故,再也没有继续接触的机会。听同学说,省领导十分欣赏他的文采,曾在公开场合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没承想,令笔者再次获悉高才生信息的机缘,竟是他身陷囹圄的新闻。

    其实他是一个普通工人的子弟,家里没有任何官场背景,能跃上高位,应该说主要是凭他超群的才华,或许加上他后天对借升官出人头地的强烈欲望和非凡敏感。这样一个在笔者记忆里纯纯的青年才俊,居然也会攫取不义之财,而且多次出手,结果东窗事发,跌入高墙,真令人唏嘘不已。

    他进去了,他的妻子怎么办,他80高龄的父母怎么能接受这残酷的现实呢。笔者很为他的家人担忧,因为那是很有情义的一家人。出了一个高官,原本是件值得骄傲的事情,如今却被一道高墙阻隔了和和乐乐的父子和夫妻。兴许他年迈的老父亲在想,风光的背后有如许的不堪,宁愿选择儿子平庸;也或许他的妻子在想,与其因为获取财富而堕入深渊,还不如守着清贫。

    笔者唯有叹息,任何朝代,任何时期,缺乏监督的权力,走向腐败是偶然加必然,只是可惜了一个难得的才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