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沙尼亚:欧元区的经济增长飞地

标签:
爱沙尼亚塔林欧元区财政紧缩国债汉萨欧债危机杂谈财经 |
分类: 新闻 |
20年前,当爱沙尼亚摆脱前苏联的统治独立建国时,经济千疮百孔,百废待兴。
http://s16/middle/605a91a9gb1995e81620f&690
席卷南欧的主权债务危机,正在将欧元,这个昔日欧洲一体化进程中最强有力的政治纽带,变成危机的祸首。深陷欧债泥潭的希腊、葡萄牙,由于没有自主的本国货币,不能通过货币贬值这一最方便的办法,削减债券,只能在一波又一波的信用危机中越陷越深。
但是,就在欧债危机的风头浪尖上,爱沙尼亚却在今年1月1日,毅然决定放弃本国货币克朗,启用欧元,成为欧元区第17个成员国。
近一年的时间,爱沙尼亚旅游经济回升,财政出现盈余,债务水平良好,信用评级攀升,电子政府高效。地中海国家的债务愁云,不仅在地理上,更在心理上,离这个波罗的海小国很远。
在爱沙尼亚的首都塔林,城墙塔楼环绕着童话般的中世纪汉萨老城。46岁的卢卡斯开了一家希腊餐馆,他自己掌勺,雇了2名爱沙尼亚人作招待。饭店生意还不错,不大的店面,一半坐满了食客,大多是来自日本、芬兰、丹麦和德国的游客,“当地人很少来饭店吃饭,因为他们消费不起,”卢卡斯指着店里的2名招待,“他们工作很努力,很老实,从来不迟到。”
“真是个奇怪的国家,”卢卡斯感慨道,回想起几个月前他背着一屁股债,从希腊逃到爱沙尼亚,这里就像是天堂。
几年前,卢卡斯在雅典开了一家园艺公司,从荷兰进口鲜花和绿色植物,批发给当地花店。生意应该很赚钱,平均利润率在10%到20%之间——前提是,他能够及时拿到货款。但在一个从上到下都没有“信用”的希腊,他拿到的只是“白条”。在卢卡斯供货的46家花店里,只有3家店及时付款。其余的买家总是都以种种理由赊账,欠款。为什么不去法院起诉那些欠债人?卢卡斯苦笑着说,希腊有句谚语:只有当你负担得起诉讼费时,才会上法院。
最后,卢卡斯的公司被拖欠的货款超过4.5万欧元,卢卡斯欠银行贷款几万元,而这家银行说不定欠着其它银行更多的钱,希腊的债务危机就这样简单地生长着。
小本生意的资金链难以为继,卢卡斯只能关掉公司,尽可能地远离希腊,来到塔林开餐馆。几个月下来,他逐渐开始偿还希腊银行贷款。
爱沙尼亚、卢森堡和芬兰是欧元区国家中为数不多的3个能够将财政赤字控制在欧盟3%标准线以下的国家。在欧盟范围内举行的银行风险测试中,98%的爱沙尼亚银行都顺利通过测试,没有一家金融机构持有希腊债券,商业银行的养老基金也没有像其他欧洲银行一样,大量买入希腊债券,从而能够在希腊债务漩涡中独善其身。
今年7月,国际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惠誉将爱沙尼亚的信用等级提升到A+,在东欧国家中,评级仅次于斯洛文尼亚的AA,惠誉认为,“评级的提升,表明爱沙尼亚的经济增长强劲,公共财政良好,外债占比下降,银行体系稳定”。另一家评级机构标普也同时提高了爱沙尼亚的信用等级。
今年上半年,爱沙尼亚的经济增长率达到8%,财政盈余1.15亿欧元,预计全年将实现收支平衡。爱沙尼亚的国债占GDP比率为6.6%,相比而言,意大利国债占比为120%,希腊为160%,即使欧洲经济的火车头德国,国债比率也有60%。
在一片狼藉的欧元区经济中,爱沙尼亚几乎成为风暴之外的宁静飞地,它究竟有着怎样的经济魔力?
从西班牙安达卢西亚地区来爱沙尼亚创业的帕拉尔对此有着切身体会。他在塔林开了一家语言培训机构,为外籍经理人提供语言培训和咨询服务。帕拉尔创办这家公司,只花了18分钟,全部通过政府网站搞定。或许是由于塔林历史上就是汉莎同盟成员,爱沙尼亚依然保留着浓厚的重商主义传统。帕拉尔说,在这里,只要你有点子,想做什么都可以。他举例说,每半年填一次退税单,他只要花20分钟就可以完成。当政府表示要削减赤字时,他们首先削减的是政府官员的工资。
“没有人想着要为自己的腰包捞点什么,”帕拉尔说,而在西班牙,这是不可想象的事情。“他们开着公车,还必须是宝马,必须配司机,头发梳得油光锃亮,穿着深色西装,到处去巡游视察,念着别人替他们写好的发言稿。但实际上,他们什么也不干。”
当然,爱沙尼亚也不是天堂,“对于一个西班牙人来说,这里有点‘冷’。我在西班牙,一天拥抱和接吻的次数,比这里一年都多。” 帕拉尔说。
20年前,当爱沙尼亚摆脱前苏联的统治独立建国时,经济千疮百孔,百废待兴。爱沙尼亚将所有尚能赢利的国有企业私有化,将亏损的工厂全部关闭。缺乏自然资源的爱沙尼亚,旅游业和第三产业成为拉动经济最重要的突破口。爱沙尼亚大刀阔斧改造塔林旧城,石板路,钟楼,古堡,护城墙,原汁原味的中世纪波罗的海古城,每年吸引数百万游客。
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爱沙尼亚国内房地产业泡沫破灭,经济陷入衰退,2009年GDP下滑14%。按照欧元区国家的入门标准改造国民经济,并最终拿到欧元入场券,成为爱沙尼亚摆脱经济危机、融入欧洲的主要任务。
爱沙尼亚政府宣布实行严格的财政紧缩政策,精简政府机构,削减医疗保障和社会服务开支,降低工资标准40%,甚至连塔林市区的路灯到了凌晨3点半以后也熄灯,以节省电费。同样面对金融危机,爱沙尼亚没有像其他南欧国家一样,靠扩大外债规模“开源”,而是通过内部勒紧裤带“节流”。
2010年7月,欧元区财长会议在布鲁塞尔认定,爱沙尼亚在通胀、债务和赤字水平、利率和货币稳定性等方面达成欧元区的标准,同意爱沙尼亚以 15.6466克朗兑1欧元的比率,加入欧元区。
尽管希腊、意大利等国已经在开始讨论退出欧元区的可能性,爱沙尼亚人却对欧元充满信心,这是他们融入欧洲的象征。至今,许多爱沙尼亚人还收藏者政府免费发给他们的欧元和克朗兑换计算器。在塔林,有一家纹身店,花45欧元,可以将一枚欧元硬币的图案刻在胳膊或脖子上。对于平均月薪仅有800欧元的爱沙尼亚人来说,这份对欧元的忠诚代价不菲。
经济发展不算奇迹 但代表未来希望
在塔林的一家小咖啡馆里,记者拿出Ipad,打开网络设置,居然搜索到附近近10个无线网络,轻松地选择一个免费网络,上网发发微博。
互联网免费通讯软件Skype相信许多网民都使用过,通过Skype打国际长途,费用仅是电话公司的几十分之一,本土电话更是免费畅打。这是爱沙尼亚最具国际知名度的企业,在全球有1.7亿用户,微软公司刚刚以85亿欧元的高价收购了Skype。
很难相信,一个人口只有130万的波罗的海小国,居然是欧洲第一个实现政府内阁无纸化办公的国家,在爱沙尼亚,所有政府部长的工资单、文件和记录,都储存在电子数据库中,无纸化操作。打造数字化、互联高效的电子政府,爱沙尼亚将宽带网络铺到了国家的每一个角落,甚至将“公共图书馆必须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写进了宪法。
如果不是欧元区其它国家的惨淡经营,爱沙尼亚的经济发展还远远称不上是奇迹。她的外贸出口额很低,基本上是附加值较低的半成品,劳动生产率也不高,人均GDP仅有欧盟平均水平的40%,在欧债危机的冲击下,第二季度的失业率高达13.3%,更重要的是,如果欧元区经济危机进一步蔓延,波罗的海国家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经济学家预计明年的增长率将从今年的3.4%下降到1.7%。
德国《明镜》周刊说,如果把欧洲老牌国家比作一辆轿车,宽敞舒适稳重,爱沙尼亚就是一辆电池驱动的Smart小车,没有电动车窗,虽然简陋,却代表着未来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