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顺序有问题吗?

(2016-09-12 17:39:22)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学后记

http://s14/mw690/001LoLRyzy74N8Hoahn8d&690

 

    不是我钻牛角尖,而是有同事和我谈论,学生也向我质疑,倒是我自己平时没有注意过。
    说了这么多,是什么问题呢?
    还是《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里的事情。
    因为这是名篇,同事们读得特别认真,尤其是刚刚加入职场的年轻人,他们裸读文本,读到特别仔细。这是好事,值得我这样老教师学习。但是,无论多么经典的东西,似乎总有经不起推敲的地方,也许是我们的见识才能有限吧。昨天,我们就“日本看护妇”讨论了半天。今天一到办公室,又出来了一个“顺序”问题。
这个句子是这样的:

    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先买一个关子,你读出问题来了吗?
质疑:
    1.“空中,半空中,天上”到底谁最高?
    如果按我们平时的理解,蓝色的部分应该为“天”,“天”与“地”之间的部分为“空”。“半空中”应该是离地面比较近的部分,“空中”应该在“半空中”的上面。如果是这样理解的话,“空中,半空中,天上”这三个词正确的顺序,从上到下应该是“天上,空中,半空中”;如果从下到上,应该是“半空中,空中,天上”。当然,我们也可以不按顺序,随性而为。
    2. “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似乎告诉我们,“空中”是最高的。
    我们从这个句子来看,作者还是按了顺序来写的,而且是按自上而下的顺序来写的。既然是按自上而下的顺序,作者又把“空中”排在第一位,由此可见,作者认为“空中”是最高的。但,这似乎不符合我们的理解哩。
    3. “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似乎又在告诉我们“天上”是最高的。
    我们看,作者这次是按“从河水往上看”,也就是说,是从下往上看的,作者却把“空中”排在第一位,可见作者认为,“空中”是最低的,而“天上”排在最后一位,可见作者认为“天上”是最高的。
    这就把人搞糊涂了,到底是“空中”最高,还是“天上”最高?这也是同事、学生找我的原因,大家搞不清高低顺序了。
    4.“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作者一方面反复强调描写的顺序,一方面却是混乱的顺序。
    从整个句子来看,作者让人们看的顺序是从下往上,而描写的顺序却是从上往下。 
    这有点不按常规。但是,因为作者有交待,变一个花样也未尝不可。只是苦了学生,他们因为习惯成自然的原因,觉得别扭,甚至转不过弯来。

    我对这个顺序其所以没有感觉,是因为我是一个马虎人,书读得不仔细,常常想当然的一瞥而过,所以很难发现问题。这是我致命的毛病,以后得改改。另外还有一点,我喜欢这种随性而为的写作。思想如脱缰的野马,牵着作者走到哪就写到哪,没有必要那么注重逻辑纠缠文字吧。我们都知道,诗,其所以成为诗,就是陌生,就是不合常规,循规蹈矩是写不出诗的。而作者的这篇文章,就是诗一样的散文。所以,有点不合常规也是正常的。
    读文章,有时候,我们需要品词析句,体会文章的美妙之处;有时候,我们又要“只需意会不必言传”,大概知道作者的意思就行了。当然,我们还是更多地希望,教材中多一些规范,少出现一些有争议的地方。 

 

    写于2016.9.9  这几天不是过节吗?玩得太嗨,没来及发出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