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属国过居延”中的“过”怎么解释?

(2015-11-19 16:06:41)
标签:

教育

分类: 文本解读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每次和学生一起学习这首诗,都会纠结这个“过”的意思?

其实,要解释这个“过”,首先还要理解“属国”。

“属国”,我们课本上的解释是:典属国的简称。汉代称负责外交事务的官员为典属国,这里诗人用来指自己的使者身份。

如果“属国”是诗人自指的话,那么,“过”就应该是经过。整个诗句的意思就是,我(出使边关,现在)已经经过了居延这个地方。

如果这样解释的话,后面的“萧关逢候骑”,不是已经告诉我们诗人的位置了吗,为什么还要在这里特地交代一句“我已经经过了居延”?诗人的意图似乎无法理解。

从网上翻阅的资料中,看到了另一种声音。“居延”在现在内蒙与外蒙交界的地方,从长安出发的王维,前往凉州(甘肃武威县,当时河西节度使幕府驻地)慰边,是不需要经过居延的,从最后一句的“萧关逢候骑”中知道,他已经来到了“萧关”(现在宁夏固原东南),更可以看出,他是不需要经过居延的。

如果是这样,“属国过居延”的“过”解释为经过就不妥了。

我还看到网上对“属国过居延”的“属国”有另一种解释,属国,即附属国。

如果这么理解的话,这个“过”就是“超过”了。这句的意思就是,附属国超过了居延。

居延是汉朝的疆域。诗人说“属国过居延”就是说唐朝疆域超过了居延,言下之意就是说,唐朝比汉朝强大,疆域远远超过汉代。这一方面是对当朝的赞美,另一方面,也表明我这次使边任务的艰难。

两种理解,我比较倾向于第二种,觉得第二种于情于理都说得过去。但是,我们的教材为什么会选择第一种呢?难道只是与“单车欲问边”相对应?

诗人呀诗人,你能不能站出来告诉我你的本意,免得我们琢磨来琢磨去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变味的学习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