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之中品情怀——《藤野先生》教学实录
(2015-03-03 10:00:57)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学后记 |
一、课前预习,理清脉络
1.课文写了藤野先生哪些事?通过这些事件,我们可以看出藤野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文章除了写藤野先生的这几件事情外,还写了谁的什么事?这些事与藤野先生有什么联系?
二、品读语言,体会情怀
师:我们说,言为心声,现在,我们重点通过藤野先生的语言,来进一步认识藤野先生。先在书上画记藤野先生的语言,然后仔细体会。
PPT展示:(提示语不读,以下同)
(向我和蔼的说道:——)
请学生读,并让学生谈谈读到了什么。
(学生读,然后谈读到的感受,或者先谈感受再读。以下同。)
生:我读到了藤野先生对待工作的认真,对待科学的严谨,对待鲁迅的严格。
生:我还觉得藤野先生是一位和蔼的老师,从他说话的态度就可以看出来。(用和蔼的态度读)
师:读得不错,感受也深刻。现在,我这样改一下,你们看行吗?
PPT展示:
“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生:改过以后,觉得责怪的味道浓了,学生难以接受。(学生用责怪的口吻读)。
生:原句好,说明藤野先生了解学生,知道学生心里怎么想的。但他不是批评学生的任性,而是理解学生,让藤野先生变得亲切变得善解人意了。(学生用善解人意的口吻读)
生:藤野先生作为一个医学工作者,既有科学的严谨,要求解剖图一丝不苟,又有教师的善解人意和亲切平和。(读)
师:我们课文里鲁迅确实是因为好看才改动解剖图的。如果学生真的画错了解剖图,藤野先生这样说,不是会错意吗?
生:不是,如果学生真的是画错了解剖图,那么藤野先生这么说,就是给了学生一个台阶下,让学生不难堪,说明了藤野先生对学生的爱护和尊重。(用爱护关心的口吻读)
学生对比着读,读出感情。
PPT展示:
“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师:现在我们来看第二段文字:
PPT展示
(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
生:(学生读)我读出了藤野先生原来的担心,以及现在的欣慰。
生:藤野先生高兴之情难以掩饰。
生:我读出了藤野先生的表扬,读出了藤野先生的鼓励。
生:从“敬重”一词,我读出了藤野先生对中国民族习俗的尊重。其实,中国人是怕鬼的,如果藤野先生用“怕”字,就显得有点责怪或者看不起的意思。
师:这句话藤野先生是在什么时候说的?(生齐说,解剖实习之后)如果将这句话放在解剖实习之前来说,并且这么改动一下,你们看,效果怎么样?
PPT展示:
“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怕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不过你放心,世界上根本没有鬼,你只管解剖好了。”
生:好是好,也是对作者的关心。但是,我觉得,放在解剖实习之后更好,是对作者的信任,相信他一定能够克服心理的障碍,顺利完成解剖实习。(带着这种信任读原句)
生:放在解剖实习之前去说,就给人施加压力了。
生:我觉得,如果放到实习之前去说的话,就会有一种强势介入,作者也不会因为你让不怕就不怕,倒让人觉得有一种不够尊重别人习俗之嫌。
生:藤野先生知道,要把一个民族源远流长的鬼文化一下子从作者心里去掉是不现实的,要过心理关,还得靠作者自己,所以藤野先生给了作者时间,让作者自己去克服内心的恐怖,使得心理慢慢强大,他也相信作者能够强大,因此,我读到的还是尊重和信任。
学生反复读原句,注意重读的词,“敬重”、“放心”、“没有”。
师:下面这个句子,似乎不是写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关心或者爱,怎么也放到这里来了。
PPT展示:
(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生:这里表现的是藤野先生对科学的严谨,他的这种严谨,对鲁迅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他不是不相信鲁迅的介绍,而是科学的严谨精神让他觉得,还是眼见才能了解真相。(学生读)
生:我读出了藤野先生对深受裹脚之害的中国广大妇女的关心与同情,从“叹息”就可以看出来。
生:我觉得,是藤野先生对这种残忍的陋习的震惊,他不是不相信鲁迅的介绍,也不是鲁迅没有介绍清楚,而是他无法相信这种习俗的残忍程度,“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这是一种痛心的追问,究竟怎么会有这样的陋习呢?究竟怎么可以这样残忍地对待柔弱的女子呢?
生:我读出了藤野先生对鲁迅好,不是出于一种私情,而是出于一种医学的精神,他关心世界上所有需要医学帮助的人,包括他从来没有见过的中国裹脚的女人。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藤野先生对鲁迅的爱是一种大爱,是一种超越国境、毫无民族偏见的爱。
生:藤野先生是希望鲁迅把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因为中国太需要新的医学了,藤野先生这句话的言下之意是,唉,你看,中国多么需要新的医学呀。
师:藤野先生为什么把这样的重任寄托在鲁迅的身上?
生:因为鲁迅好学,他能够将藤野先生的讲义全部抄下来,他在学业考试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以至于那些日本的学生都嫉妒得写匿名信。
生:鲁迅不同于其他清国留学生,那些人整日只知道玩乐,不思进取,不知报效祖国,而鲁迅不与他们为伍,独自来到仙台求学,立志用医学来救助我们的国人。藤野先生正是看中了鲁迅的这份民族责任感才对他寄予厚望的。
师:藤野先生对鲁迅寄予了厚望,可是,鲁迅还是要中止学业,离开藤野先生。藤野先生会失望吗?如果你是藤野先生,你会对鲁迅怎么说?
生:你别走,你的国家正需要你这样的医学人才。
生:你不知道我在你身上花费了多少心血,你就这么走了,学业半途而废,不是太可惜吗?
生:你就这样半途而废了,你实在辜负了我对你的期望呀。
师:我们来看藤野先生是怎么说的。
PPT展示:
“为医学而教的解剖学之类,怕于生物学也没有什么大帮助。”(他叹息说。)
生:我读出了深深的不舍和挽留。“为医学而教的解剖学之类,怕于生物学也没有什么大帮助。”既然对学生物“没什么大帮助”,不如就留下了继续学医吧。
师:既然我们读出了挽留,读出了不舍,那么,我在这个句子的后面再加上这一句怎么样?
PPT展示:
“为医学而教的解剖学之类,怕于生物学也没有什么大帮助。你还是留下来吧!”
生:加上这句不好。虽然还是不舍还是挽留,但是,却有了老师利用自己的威严来影响学生干涉学生之嫌。
生:从原句中,我读出了藤野先生对鲁迅的理解与尊重。他虽然对鲁迅中断学业的离去非常不舍,也想挽留。但是,他仍然非常尊重鲁迅的选择。
师:那既然尊重鲁迅的选择,就什么也不要说。
生:藤野先生这么说,体现了一位老师对学生的指导作用,他是在提醒鲁迅,为医学而教的解剖学之类,于生物学是没有作用的。言下之意就是,你去那儿,一切需从头开始,你要有思想准备呀!
生:对,藤野先生给了鲁迅及时的提醒,但是,他不强求,他将决定权给了鲁迅,他充分尊重了鲁迅的选择。
师:现在我们回过头去看,仙台医学院的那些职员对鲁迅好吗?
生:其实也是好的。
师:但是,这种好,与藤野先生有什么不同呢?
生:他们不能像藤野先生那样理解尊重鲁迅。鲁迅原来住的旅店只因为离监狱近,他们就几次三番几次三番强行让鲁迅搬走,害得鲁迅要吃难以下咽的芋梗汤。
生:他们也不问问鲁迅愿不愿意搬走,更不问鲁迅喜不喜欢吃芋梗汤。
师:哦,原来写那些职员,是要与藤野先生进行对比,突出藤野先生对鲁迅的理解与尊重。那我现在还有一个问题,既然藤野先生这么理解鲁迅尊重鲁迅,鲁迅为什么不把离开的原因直接告诉藤野先生,而要撒谎?是不是鲁迅不够尊重藤野先生?
生:鲁迅离开藤野先生,是因为两件事,一是匿名信事件,这是因为日本人中的反华分子看不起中国人,故意为难中国人,让鲁迅寒心。第二件事是看电影,电影中,日本人在杀中国人,而周围的中国人在充当看客,而看电影的日本人却大声叫好。鲁迅觉得中国人病的不是身体,而是心理,所以他才弃医从文的,希望唤醒麻木的国人。这两个原因,都是因为日本的反华势力所致,如果告诉藤野先生,作为一个有良知的日本人,作为一个有正义感的日本人,藤野先生会很难受的。所以鲁迅没有说真话,这不是对藤野先生的不理解不尊重,相反,为藤野先生好。
生:这是鲁迅善意的谎言,目的是为了不让藤野先生太难受。
师: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藤野先生在这样反华势力盛嚣尘上的大背景下,毫无民族偏见地对鲁迅好,更不简单。所以,鲁迅先生对藤野先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PPT展示:
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生:虽然鲁迅用了“伟大”一词来评价藤野先生,但是,我觉得,读这段文字的时候,不需要慷慨激昂,这是作者一直深藏心中的一份思念,经过时间的发酵,温润而绵长,适宜慢慢地品味。(读)
生:这表现的是藤野先生超越国界的友谊,是毫无民族偏见的大爱,我觉得,就应该读得慷慨激昂,尤其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以及“大而言之”、“希望”、“伟大”,这些地方更应该重读,读得大气磅礴。(读)
师:我们一位同学是品茗,一位却是豪饮。但是,都抒发的是对藤野先生高度的赞誉无限的思念。人们说,一位好的老师,不但让学生铭记一生,更会影响学生一生。藤野先生又是怎样影响鲁迅一生的呢?
PPT展示:
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生:“只有”说明鲁迅对于丢失了藤野先生修改过的讲义的惋惜之情。而将藤野先生的照片挂着寓所的墙上书桌的对面,让自己时时都能看到,更说明了鲁迅对藤野先生的思念之情。离别已经二十多年了,照片一直还挂着,藤野先生对鲁迅来说是多么重要呀!(读)
生:除了思念,还有深刻的影响。藤野先生的鼓励鞭策,一直继续着,“正想偷懒时”,仰面看见藤野先生的照片,忽又良心发现,增加了勇气。藤野先生一直在激励着作者。(读)
生:我觉得,藤野先生的正直也影响着鲁迅,“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深恶痛绝的文字”,与藤野先生在全国反华势力非常嚣张的情况下,没有民族偏见,仍然对鲁迅很好,是何其相似呀。(读)
师:藤野先生不但让鲁迅铭记,更是时刻鼓励他鞭策他,我们齐读这段文字,进一步感受这一点。
PPT展示
只有他的照相
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
书桌对面。
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
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
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
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
而且增加勇气了,
于是点上一枝烟,
再继续写些
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