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模”后高三理综学情考情调查分析及建议
摘要:近十年来,随着高考模式的改革与深入,各校非常重视理综考试,因为理综在高考中占300分,地位举足轻重,是高考成绩得高分的一个瓶颈。但长期以来,各校只重视理综的宏观方面,不重视理综的微观方面;只关心学生理综考的结果即成绩,不关心学生理综学的情况,更不关心学生理综考的过程。为了更好地了解高三学生理综学习现状和应考状况,及时指导他们有效学习,不断提高他们应考能力与应试成绩,有利于改进教师教学工作的盲目性,达到知己知彼的目的。
关键词:高三理综 学情考情
调查分析
2009年高考理综由浙江省首次自主命题,我们的学生进入高三下学期后,理综的学习现状和应考心理如何?物理、化学、生物三科拼盘的理综卷,学生又是如何做题呢?理综答题顺序如何?在每次训练过程中会暴露出哪些问题?学生的学习方法到位?能了解今年的理综考纲等?为了更好地了解高三学生理综学习现状和应考状况,使他们有效学习,不断提高他们应考能力与应试成绩,同时有利于改进教师教学工作的盲目性,达到知己知彼的目的,从而使我校今年理综成绩有新的提高,使高考成绩有新的突破。为此,笔者对本校高三学生的理综学情考情进行了调查分析。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根据雁荡会议(2008年高考分析暨2009年一模分析会)精神,在全校高三理科共9个班级开展理综学情考情的六方面(理综应试心态、理综失分状况、理综答题习惯、理综答题顺序、理综答题时间、理综学习策略)进行问卷调查,旨在提高我校的理综成绩和教学质量。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的是问卷调查法,自行设计《2009年“一模”后高三理综学情考情调查问卷》。问卷全部为封闭型问题,共50道选择题,所有问题基本上均提供3~4个可选项。于2009年2月24日对全体高三理科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有效回卷99.8%。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理综应试心态
1.理综学习信心:回答学习信心很强有13.6%、较强有24.9%、一般是41.9%,说明学生对理综自信心还是相当不错,但回答没有信心有18.9%,接近20%,说明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仍要加强理综自信心培养。
2.理综考试心理:学生普遍认为考前的心理调节重要,适当紧张或没有紧张参加考试几乎达82%,说明我们的同学基本上适应了考试,以平常态来对待。但很紧张还有17.6%,将近六成同学感觉卷Ⅱ部分造成紧张,是由于①考试时间长、题多量大,②每题分值大,一旦错失分较大,③三科一起时间难安排与思维转换慢几乎各占三分之一,七成多学生认为分科不难而拼盘的理综难,看来是试卷本身原因造成。我们要加强考试心理疏导工作,传授科学的答题顺序,减少不必要的做题思维转换,使他们更好地考试,从而提高成绩。可喜的是有25.1%同学认为物理、化学、生物三科拼盘的理综考试不难,已冲出了“包围”。
历年来由于物理大题没有梯度,考题相对较难,使得同学经常时间不够来不及完成,再加上物理120分值是拉分的大户,所有就造成“理科高考成在理综败在理综,而理综成败在物理”的看法,我们的同学也同意此观点。但我们今年要清醒地看到,今年的理综考试说明中调整了理综的三科分值,降低了物理的难度,这一点要引起注意。
遇到卷Ⅱ的难题时,做题心态是基本上良好:有67.1%同学是静下心来先跳过后有时间回来看看,学会放弃有25.6%
,只有5.7%是非用头去撞不破墙不可。高考是选拔性的考试,并不是所有的题目都能使学生解答出来的,高考理综能得300分同学几乎没有,就算是考上清华、北大的考生得没分几乎没有,所以学会放弃是必要的,也是可取的,是上策。
从第一次理综训练到现在,只有10.3%同学认为自己的理综成绩有明显的提高,有一点提高59.1%,还有30%同学认为没有提高或反而下降了。一方面说明学生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的出现疲软现象,另一方面我们的教师要精选、精编习题。
一模考试对老师来说,它既是一次教学成果的检测,也是一根勇往直前的标杆;对学校来说,既是一次位次的外在显示,也是一次学校声誉的提升;对学生来说,它既是一次知识的检阅,也是一种自信心的培养,同时是弥补知识漏洞的最佳时机,更关系到志愿填报问题,已成为考生和家长关注的焦点,因此我们要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
(二)理综失分状况
1.从学科层面上:物理题失分主要在电磁学占38.8%和实验占37.7%;化学题失分主要在实验题占45.6%和有机推断题占21.6%,其次是无机推断题为19.2%;生物题失分主要表现在实验为39.2%和遗传为29.1%,其次是代谢15.8%。我们学科教学平时要注重这几块做针对性的强化训练,以便首先扫除学科阻碍,改进教学方法(学生认为理综三科在教学上,最需要改进课堂的教学方法:物理为36.8%,化学为30.6%,生物占24.2%),不断提高学科成绩。
2.从知识的储备、能力层次、试题难度上:学生认为主要失分是对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掌握不够扎实占44.8%,其次是获取知识、迁移知识的能力存在欠缺为27.1%。77.9%同学认为提高理综成绩的关键在于掌握各科的双基知识。
学生在审题与表达能力(如解题步骤不完整、文字表达不严谨、计算过程不规范、专用术语不规范、计算结果不准确、书写潦草涂改多)自我感觉良好。但是学生“会做但由于非智力因素造成失分”仍占22.9%,在
“你平时每次在理综试卷考试中因答题或书写不规范而失分大概在多少分?”中,回答小于20分为61.1%,30~
20分为23.8%,似乎有点矛盾,这要结合各科阅卷分析情况来看是否真实可靠。不管如何,绝大多数同学都认为这种无谓失分,是不应该的,太可惜了,要非常重视。
(三)理综答题习惯
1.开考习惯:接近70%同学开考习惯很好,能够“快速通览一遍所有试题占36.8%”,或“先看清试题说明的要求,如开头说明的一些常量取值,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等。还要看清共有多少道题,多少大题,多少小题,反面有无试题,是否有缺页等现象为32%”,但仍有27.8%
同学卷一发到就急于做题,可能是紧张或者认为时间不够等。对“由于开考时心理因素的影响,前三题往往错误率较高,你有没有复查”的回答是令人满意。
2.审题习惯:俗话说,三分审题,七分答题。良好的审题习惯,正确的审题方法,既能提高解题速度,又能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因此,审题是考试夺取高分的关键之一.理综考试没有良好的审题习惯和方法吗占26.7%,一般有64.2%,良好仅7.2%。在理综考试中暴露出的审题问题主要是:缺乏相关的学科基础知识,对信息理解不到位甚至错误37.9%,题干中文字信息多,畏惧心理强,养成一种不认真审题的坏习惯24%,不能排除干扰信息,抓住主要信息18.7%,时间不够,那有时间认真审题16.7%。学生对读题能力9.2%、审题能力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3.涂卡习惯:绝大多数同学涂卡习惯良好,“全卷完成一起涂为52.7%”和“全部选择题完成一起涂为32.6%”,不过班主任要对“做一题涂一题7%”的同学提醒,改变不良涂卡习惯,因为这种不良涂卡习惯会严重消耗时间。
(四)理综答题顺序
1.理综试卷卷Ⅰ答题顺序:卷Ⅰ的试题是按生物、化学、物理编题的,70%同学认为按试卷题目顺序答题,按科目顺序答题占15.8%,按优势学科先来为7%,按先易后难灵活答题为6.8%。这种回答是满意的,看来学生的做法是科学的、有效的,符合考生的考试心理。因为命题者在编写试卷选择题部分时,一般是按照先易后难的梯度来进行的。
2.理综试卷卷Ⅱ答题顺序:卷Ⅱ的试题是按物理、生物、化学编题的,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就明显不同于卷Ⅰ答题顺序,答题顺序的处理相对比较灵活,34.6%同学按优势学科先来,38.1%同学按科目顺序答题,按先易后难灵活答题为16.9%;近一半的同学先做化学,近四成同学先做生物。整个答题顺序是化、生、物占43%,生、化、物为33.5%,符合主流方向和试卷难度要求和学生的做题习惯,我个人认为是值得肯定的。因为生物、化学试题总体上相对容易些,而物理科的某种客观原因,按试卷题目顺序答题学生只占9.9%(与按物、化、生占11.9%基本吻合),先做物理只占15.4%。物理教师通过此调查,一方面要面对现实、心平气和,另一方面要认真学习考试说明,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学生认为理综三科在教学上,最需要改进课堂的教学方法物理为36.8%,摆在首位),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传授学科知识,让“三驾马车”并驾齐驱。
(五)理综答题时间
近七成同学认为做理综卷有科学的时间分配,但有三成同学回答没有时间分配,相对做卷比较盲目。我个人认为由于试卷是拼盘的,所以科学的时间分配是很重要的,只有这样提高得分率才能得到保证。
在卷Ⅰ即选择题部分(客观题部分),有八成多同学用的时间是50分钟内,其中近六成同学用的时间是50~ 40分钟,二成是40~
30分钟,小于30分钟有0.8%,相对比较合理与可喜,当然大于50分钟还有16.9%,主要是选择题每题的平均解题时间过长,大于3
分钟24.6%。同时我们要看到,八成多同学中用时50~
40分钟有近六成,还不十分理想,同时在回答理综选择题你做题的“快”、“稳”问题上,求稳不求快为33.1%,求快也求稳为37%。所以我们接下来还必须进行限时的选择题专项训练,调整好、训练好他们的解题速度。
在卷Ⅱ即非选择题部分(主观题部分),有六成多同学用的时间是100分钟内,其中90~ 80分钟为13.2%
,小于80分钟为1.9%,近六成同学中有近一半是用时在100~90分钟,大于100分钟还占34.8%,所以也就造成时间不够,有70%同学试题未做完的现象存在。
从卷Ⅱ物理大题用时来看:在50分钟内完成的占77%,其中50~
40分钟33.1%,小于40分钟43.7%而大于60分钟仅占6.8%。从下面的调查来看物理在50分钟内完成的“完成”,其实是虚的,因为题没答完呢。
从卷Ⅱ化学大题用时来看:在50分钟内完成的占90%多点,其中40~
30分钟52.9%,小于30分钟7.9%,占30.4%同学是在50~ 40分钟内完成的。大于50分钟8.3%。
从卷Ⅱ生物大题用时来看:在30分钟内完成的占75%,其中30~
20分钟61.8%,小于20分钟13.2%。大于30分钟仍有近四分之一,其中主要集中在40~ 30分钟为21.6%。
高考是选拔性的考试,考试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由于部分同学解题速度慢,且时间分配不好,在某一道难题上停留时间过久(停留时间经常过久有31.3%,有时有,有时没有为56.7%),造成题目做不完而失分。在“一般来说,遇到一个大题目,你认为思考了多长时间仍然理不清解题的思路,应视为难题可暂时放弃”上有20%同学认为大于10分钟,10~
5分钟有39.5%,只有40%是在5~
3分钟内暂时放弃,就进一步说明学生理综费时现象,所以“如果给我足够的时间,如3小时,我的得分会提高”
30分以上有25.6%,10~30分有58.4%。这种现象更充分说明了我们在平时的训练必须讲究解题速度,速度出成绩,必须要有“刘翔效应”。
通过对比平时每次理综考试和温州市第一次模拟考试,我们可以发现:由于时间不够70%同学未做完;只有20%同学可以做完,但没时间检查;仅有不到10%同学说除了做答还有时间检查。看来我们平时还要加强同学们的解题速度,只要在速度上才能赢得时间,提高效率、提高成绩。时间就是分数,而解题速度就决定了同学以后生存的“分车道”。
(六)理综学习策略
1.学习反思:每次理综考试成绩的反思或分析有很详细、全面(学会分析、联想、迁移、总结)仅占7.7%,40.3%同学有但停留在校对题目层面,有主要分析失分在那里为36.2%,几乎没有还有14.5%。有65.7%同学能及时有效校对理综测试,不及时占22.9%,已有答案无须校对4.6%,甚至认为校对没什么效果有6.1%。
说明三科教师对学生的要求还不严格,措施不到位,没有引起学生思想上足够的重视。学生只有重视了、反思深刻了,学生下次才能不犯或少犯原来的、同类的错误。反思是学生成绩提高的助推器。
对于一模后的试题分析,是重中之重。如何补救知识漏洞?如何巩固薄弱环节?如何调整复习策略?
2.回归课本:回归课本是关键,调查中没有回归课本学生仍有21.1%。也许有的老师认为现在还不是回归课本的时候,但我希望我们的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做到回归课本,要指导学生回归课本,使之养成良好的习惯。
3.整理资料:做好复习资料整理是学生复习阶段一个环节,复习资料整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成绩提高的过程。但仍有23.6%同学没有做,有一点为61.3%,经常有做仅12.8%。看来平时既缺乏力度,也反映出学生平时就没有这种习惯。更谈不上平时去建立理综的“错题集”了,没有去做近一半同学,经常有做仅11.6%。希望我们的教师要通过宣传往届生、状元生良好的学习方法,提供给学生好的案例,张贴相关的资料,形成一种氛围。
4.做题思路:通过对“生物重在把握实验题,你对生物实验设计题做题思路”很了解为5.2%,还可以60%,不好说为33.3%。说明同学们对理综常见的大题,做题还不熟悉,思路不清,没有形成应有的解题模式。物理、化学也一样,在后阶段一定要重视大题题型的专项训练,形成解题模式。
5.高考信息:今年是我省实施新课改的第一年高考,再加上理综又省自主命题,学生了解今年的《理综考试说明》多少,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学生对今年高考理综考试的了解与熟悉情况,把握的程度。因为《理综考试说明》里边不但有命题纲要部分、难度、示例,而且有样卷(试卷结构)。通过调查,学生看过较了解仅4.8%,看过了解一点近一半同学,没看过但听老师说过有37.7%,没看过也没听过不了解8.8%。也许是刚发下,也许是学生没有订。但不管如何,希望我们的老师在组织学习的同时,看了后,一定要把与学生关系大、重要的印发给我们的同学学习。
三、结论
通过本次问卷调查,我们取得了大量的、第一手的数据资料,发现了理综学情考情方面的许多问题,填补了我校多年来在此方面的空白。笔者认为:1.要加强学生对理综学习的自信心培养,加强学生对理综考试的心理疏导工作和心态调整。2.要加强理综三科失分知识块的研究,不断提高学生的审题与表达能力。3.加强学生的答题习惯培养,如尽量减少无谓失分。4.不断强化和训练学生的理综三科的答题顺序和答题时间,使之程序化。5.加强学生理综学习策略研究,让学生学会反思、回归课本、整理资料等。希望理综老师认真对待上述分析与建议,进一步加强研究,有待于我们“一模”后理综复习及指导的策略调整,为整体提高我校今年的理综成绩做出更大的努力。
由于能力有限及时间仓促,该分析相当粗糙,上述分析肯定会存在许多纰漏,或分类不当,或缺乏深度,敬请谅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