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沉痛悼念我国著名固体物理学家李正中先生

(2012-09-23 23:45:16)
标签:

南京大学

固体物理学

固体理论

李正中先生

校园

我国著名固体物理学家、南京大学李正中教授不幸逝世

    先生姓李字正中,籍贯江苏仪征, 生于1934年12月17日,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先生于1955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系,又于1958年在南京大学理论物理学研究生毕业。1963—1965年,作为理论物理学访问学者,先生赴前苏联莫斯科大学工作,其间师从国际著名理论物理学家波戈留博夫(Bogolyubov)院士。1986年,先生升任教授,同年6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任博士生导师。自1992年起,先生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4年,先生休致。

    先生长期从事理论物理与凝聚态物理的教学与科学研究工作,在理论物理学尤其是固体理论的教学与科研两方面均具有很深的造诣。 在教学方面,先生自1958年毕业留南京大学任教以来,一直在教学第一线主讲《固体物理学》和《固体理论》课程,并指导研究生。先生学识丰富、治学严谨,且平易近人、诲人不倦,故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和尊敬。他亲手培养了6名博士和15名硕士,经他授课与指导的其它学生更数量众多,可谓桃李满天下。先生著有国内第一本《固体理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年第一版),作为高校研究生基础课程的主要教材,该书为培养凝聚态物理学高层次人才做出了重要贡献。1988年,《固体理论》获“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一等奖”和“南京大学(86—87年度)课程建设一等奖”。1996年,先生被江苏省教育厅授予“江苏省优秀研究生导师”称号。因在理论物理学和凝聚态物理学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的贡献,先生于1996年获得“南京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两项,于1997年3月获“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于1997年10月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由于学术和教学水平高,先生曾连续两届被任命为“国家教委物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并兼任学科指导组组长(1991—2000年)。先生乃书香门第,祖上三代皆从事教育事业,影响深远。 1994年,先生被江苏省教育工会授予“优秀教育世家”称号。

    进入新世纪,深感培养凝聚态物理学高层次人才的迫切需要,先生对现有教材《固体理论》进行了修订与更新,使之能够反映国内外固体理论学科的最新发展、研究成就和先进的教学水平。在第一版的基础上, 先生对原书进行了大幅度的修改、补充和更新,将38万字的原著扩充为64万字的《固体理论(第二版),由高教出版社于2002年12月梓行。《固体理论》新版是“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改革计划”的研究成果,被教育部推荐为研究生教学用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国内同行专家认为“《固体理论(第二版)》在学术水平,内容的组织和选择,以及讲述方法上是国内在这一领域中最出色的优秀教科书”。无可否认,先生杰出的固体物理学教学实践为南京大学的凝聚态物理学与理论物理学这两个国家重点学科的建设做出了不可忽略的重要贡献。不仅如此,该书还是凝聚态物理学研究人员的一本重要参考书,在海内外华人同行中享有很高的声誉。

    在科学研究方面,早在五、六十年代先生就从事过极化子、合金内耗与金属结合能、磁性及超流等项目的研究,其中“有序—无序的内耗理论”与“极化子格林函数的研究”被列入建国十年来(1949—1959)我国物理学的科研成就。60年代,先生关于“超流动力学方程”的研究,由波戈留博夫院士推荐在前苏联科学院学报(1965,1966)发表。80年代以来,先生从事强关联电子体系(重费米子系统和高温超导体),无序系统,以及自旋电子学等前沿课题的理论研究,主持并顺利完成了七个国家基金项目,在国际学术榜(SCI)刊物上发表论文90余篇,受到国内外同行的重视、引用和推广应用。例如:先生指导博士生许望,将处理强关联电子体系的隶玻色子(slave-boson)方法首先推广到无序系统,建立了“重费米子合金理论”,成功地揭示了稀土族重费米子化合物中的相干效应与金属—绝缘体(M—I)转变特征,被国际上称为“许—李推广的隶玻色子理论”。 由先生主持完成的科研项目“重费米子系统正常态的理论研究”获1992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993年,先生发表理论文章:“重费米子系统的磁输运理论”。在该文中,先生提出了两项重要的理论预言。6年之后,这两项理论预言被国际上四个著名的实验室(如美国Los Alamos国家高磁场实验室等) 同时在不同的材料中证实。另外,这些实验室还应用该理论成功地解释了一批新的实验结果。1994年,先生建立了“强关联电子体系的角分辨光发射谱(ARPES)理论”,揭示了氧化物高温超导体ARPES谱中反常特性的微观机理。1996年,先生提出了“重费米子半导体压力效应的微观理论”,国际同行认为该理论可用于半定量分析压力效应的实验结果。基于这些科研成就,先生在1991年1月至2002年12月的十二年间,被“国际理论物理中心”连续任命为“协联研究成员(1991-1996)”和“资深协联研究成员(1997—2002)”。 先生还参加了国家重大基础研究(973)项目,并担任子课题“自旋电子学理论”研究组的负责人。在此项研究中,先生于2003年建立了“有限偏压铁磁隧道结中隧穿磁阻(TMR)的量子理论”(2004年2月发表),该理论成功地解释了TMR变号等一组新现象。在2004年的国际磁学会议上,该论文受到同行的高度评价,认为它改变了本领域的现状,是一项出色的工作。

    2012年9月21日7时29分,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不幸逝世,享年78岁。抱病期间,直至生命的最后时刻,先生仍十分关心理论物理与凝聚态物理的教学和科研事业以及后辈人才的成长。先生将一生的心血都放在科学和教育事业上,是年轻一代的楷模。先生的去世,无疑是我国凝聚态理论学界的重大损失,更是南大物理学院的巨大损失。作为先生《固体理论》名课的授业弟子,博主将永远怀念李正中先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