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梨名树
‘’五一
”小长假系列之一:古梨树的故事
古梨园简介:
古梨园又名宏伟公园,原为哈尔滨市太平区苗圃,1989年改建成开放式公园。占地面积9.9公顷,有30余种树木,共计2.56万余株。
改造后的古梨园按功能可划分为正门广场、童趣园、文苑、梨苑、剪形植物区、临水活动区、闻莺廊、特色林区、西门广场、静谷和文体活动区共11个大的区域,含各类景观40余处。

步入古梨园正门,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书有“古梨园”三个大字的假山。

影壁墙古风盎然。走下台阶绕步影壁,墙身为镂空不规则图案造型,琉璃顶上装饰二龙戏珠,秀丽多姿,美轮美奂。

如今的古梨园,是充满了古典园林风格,文化内含丰富。园林植物,园林建筑,园林水景,园林雕塑,园林小品搭配合理,协调统一,。融观赏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独具特色的一道靓丽景观。爸爸驻足给我讲述着。

突然,一阵内急袭来,我跑步前进,爸爸在后紧紧追赶!

静谷内恍若世外桃源,临天赖亭静听鸟鸣流水。

一路走来精神大振,移步换景,令人目不暇接。
“古梨园”因其古老的梨树而得名。
这里记载的是我省境内最古老的野梨树,树龄距今已经有130年的历史了,在2009年被评定为哈尔滨市第20001号古树名木,

这棵珍稀树种野梨树是有故事的。(摘自网络)
1920
年三月,时任东三省巡阅使的张作霖,到中东铁路护路军巡阅。当时护路军司令部驻扎在果园(现古梨园)附近。
在此之前,张作霖以 " 梨 " 请人测字,测字人讲 " 梨 " 下边为 " 木
",系扎根土下,破土而出之意,上边为 " 利 " 系大吉大利,无不利之意。" 梨 " 逢 " 霖 " 更为吉祥。
故张作霖命人经仔细搜寻在天恒山找到这株生长于一八八六年(光绪十二年)的野梨树,起运回果园,由他亲手栽植到现今的位置。
这株野梨树是我省境内有记载的最古老的野梨树,于 2009 年被评定为我市第 20001
号古树名木,在全市具有很高的知名度。

“五一”前后是观赏古梨树最佳时期,我们来的正是时候。
这株古梨树树形优美,挺拔多姿,胸径达70厘米,冠盖面积300余平方米。远远望去犹如一把撑开的大伞,繁茂的枝头上盛开着一簇簇素洁淡雅的白色花朵,如团团的云雾,似片片的雪花。
古梨树的“拐杖”
到 2019
年老梨树已经 133 岁了。
据陪这棵古梨树十几年的“守树人”介绍:由于这棵古树枝干繁多,树干所承受的压力极大,所以给大树安
个" 拐杖 ",可以保护树干。
老梨树的 " 拐杖 " 是 2003
年开始安装的,常年累月,风吹雨打,“拐杖”腐烂,需要更新。" 换拐 " 工作很有讲究:得一根根换,还要拿捏好 " 拐杖 "
的长短。挖除旧杆、换上新的,将土填平、踩实等一系列工作。
现在大家看到的" 拐杖 " 选材于防腐、不易受虫害、结实的樟子松。
告别古梨树,在携古式【梨苑】牌楼前停下脚步,留下不可复制的瞬间。
出梨苑向右走,来到文苑。文苑内孔像庄严,苍松翠柏,一片儒香雅致。
在孔老夫子的坐像前,是一块平坦的石板地,我突发奇想,开始向爸爸挑衅,爸爸毫不示弱地迎战,我根本不是爸爸的对手。
接下来,我们漫步在奇树园,欣赏着卧龙榆、姊妹树、连理枝的千姿百态。我穿梭在特色林内的各种花丛之中,奶奶追着我拍照。这里的百花争奇斗艳,阵阵芳香扑鼻,让人身心愉悦,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