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定窑黄釉云龙纹捧盒

标签:
收藏 |
分类: 陶瓷艺术 |

定窑是从邢窑演变而来,宋代六大窑系之一,是继唐代的邢窑白瓷之后兴起的一大瓷窑体系,主要产地在今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原属今定州市)的涧磁村、野北村及东燕川村、西燕川村一带,因该地区唐宋时期属定州管辖,故名定窑。
唐代《通典》注云:“黄者,中和美色,黄承天德,最盛淳美,故以尊色为溢也。”黄色是历朝帝王所崇尚的专属颜色,成为权利、尊贵的象征。以黄釉瓷而论,它是皇室的御用瓷,到了明清时期对黄釉瓷的管理更为严格。黄釉瓷是皇家尊严的一种体现,被宫廷垄断,严禁民间使用。而龙的地位随着时间与社会阶级分化日益明显而提升,就是“神权”与“政权”都集中在帝王一人身上,并以龙象征神圣、尊崇的帝王,号称“真龙天子”。龙的形象变成了皇帝的专属符号,龙纹是皇帝服装上最显著、最高贵的纹样,象征真龙天子唯我独尊、至高无上的政治权威。
这件北宋定窑黄釉龙纹捧盒,或许就是宋皇室专用的器皿之一。捧盒高 9厘米,直径19厘米,底足直径9.5厘米,盖面为单龙戏珠,四周面部如意云纹,采用模印工艺手拉制作。底足有“易定”竖排手写体款式。
五代到宋辽时期,龙纹还是继承了前朝的风格,基本是以贴塑、堆塑、模印为主。宋代时期,龙纹经常会出现在定窑、耀州窑、吉州窑、龙泉窑等窑口的瓷器。宋代龙纹的特点是矫健雄奇,看似异常迅猛,犄角分叉较早,龙角曲度大,多云纹环绕,嘴部大张,露齿吐舌,龙发飘向脑后,尾部张开,如同火焰。此类龙纹大多出现在定要印花器上,龙凤纹在宫中大量采用,禁止民间使用。特别是在定窑印花云龙纹洗上表现尤为明显。

前一篇:北宋钧瓷玫瑰紫折沿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