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宋代定窑“尚食局”款龙纹芒口镶沿盘

(2019-06-21 15:42:02)
标签:

收藏

分类: 陶瓷艺术
宋代定窑“尚食局”款龙纹芒口镶沿盘

定窑是宋代六大窑系之一,也是中国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珍品。定窑是继唐代的邢窑白瓷之后兴起的一大白瓷窑系。主要产地在今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的涧磁村及东燕川村、西燕川村一带,因该地区唐宋时期属定州管辖,故名定窑。

定窑原为民窑,创烧于唐,极盛于北宋及金,终于元,以产白瓷著称,兼烧黑釉酱釉和绿釉瓷,文献分别称其为"黑定""紫定""绿定"  北宋中后期开始烧造宫廷用瓷。

宋代瓷器由于对瓷器需求量大,按照传统的烧造法已经不能满足瓷器满足需求,为了量产,北宋定窑盘、碗采用覆烧法”,为了使匣钵里放更多的瓷器在烧制前必须刮去口边之釉,露胎而形成,这就是芒口。一正一反两个碗扣在一起烧,烧出来都是芒口。其工序是瓷器先拉好胚,待半干时套到预先刻好花纹的碗砣上拍打然后把瓷碗瓷盘的沿儿修剪整齐上釉,然后刮掉里外口沿和足底的釉面。刮掉里外釉是为了防止与外壁及支垫粘连。
   
然后把准备烧造的瓷器放到匣钵里,瓷器之间放上垫圈的支垫与圈壁约80度采用覆烧,这样防止瓷器在高温烧造的时候产生粘连。
   
定窑瓷器采用覆烧方式虽然产生了芒口,造成瓷碗和瓷盘口沿无釉,但是提高了产量,也节约了瓷器烧造成本。
   
由于覆烧的垫圈匣钵只能用一次,对瓷土的消耗极大,成本因素最终导致了覆烧工艺的消失。覆烧要求垫圈匣钵与瓷器材料一致达到同等收缩比,必要条件是有优质瓷土,这限制了芒口的普及,所以窑口少。瓷器烧造后,为了弥补芒口的缺陷,古人很聪明,用金、银、铜圈镶在口沿上作为装饰,不仅弥补了瓷器烧造的缺陷,而且提高了定窑瓷器的档次,使得定窑在宋徽宗之前的100年里一直是北宋宫廷官窑瓷器。

定窑器以其丰富多彩的纹样装饰而深受人们喜爱。装饰技法以白釉印花、白釉刻花和白釉划花为主,还有白釉剔花和金彩描花,纹样秀丽典雅。北宋早期定窑刻花、构图、纹样趋简,以重莲瓣纹居多,装饰有浅浮雕之美。北宋中晚期刻花装饰精美绝伦,独具一格。装饰图案常用印花、划花和堆花手法,秀丽典雅。印花图案,自然形态经巧妙变形,构成严谨;刻划花,较印花更活泼生动,别具一格。

该藏品采用的是印花芒口烧工艺,烧成后口沿镶嵌描金金属片。盘内为模具印花三爪龙纹,龙体肥美茁壮,颈部及尾部纤细,鳞片粗大。

盘子底足内有手刻“尚食局”三字。

器物的釉色为象牙黄。

藏品直径21.5厘米,高5厘米,盘壁厚2毫米左右,透光。

藏品现存放于山东布衣庄氏处。

藏品详图:

宋代定窑“尚食局”款龙纹芒口镶沿盘

宋代定窑“尚食局”款龙纹芒口镶沿盘

宋代定窑“尚食局”款龙纹芒口镶沿盘


宋代定窑“尚食局”款龙纹芒口镶沿盘

宋代定窑“尚食局”款龙纹芒口镶沿盘

宋代定窑“尚食局”款龙纹芒口镶沿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