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黔宝”银币

(2019-01-11 14:22:16)
标签:

收藏

杂谈

分类: 古钱币

 “黔宝”银币 “黔”贵州省的简称。“黔宝”为贵州银币的一种,因为贵州清代铸钱机构称“宝黔局”,“黔宝”的取名原由,正是裁撤宝黔局不久的事情,两者是有关联的,“黔宝”的币面文字可以理解为贵州官方指定专用炉座仿照上海等地银号熔制银锭。以前有人说“黔宝”是使用简单工具进行手工铸造,因为“天高皇帝远” 的缘故,“黔宝”没有通过清廷的批准手续。因为很多人没有见过实物,故纷纷猜测,很多世界钱币学者都认为“黔宝”是个谜?

  如果你真的见过“黔宝”的实物,就不会说是由简单工具手工铸造,因为它和当时的光绪元宝以及各省的造办同样精致,不差分毫。也可以说它同样出自由湖北两广总督张之洞率先引进英国铸币的机器。当时经朝廷批准铸造银元共有十九个省,除中央户部,地方省所铸铜元,皆在其正面上缘镌写省名。这十九各省中是没有贵州的。但处于天高皇帝远的贵州不一定不想有自己的银元,它也可以用英国铸币机的先进技术为自己制造银币。于是,“黔宝”就产生了。

当时人们都认为1888年贵州能制造“黔宝银饼”是极其难想象的事情,因难以见 到“黔宝银饼”的实物,1982年美国钱币专家CHESTER L KRAUSE所编《世界银币目录》一书中认为“黔宝银饼”是臆造出来的,目前全国各地博物馆均未有“黔宝银饼”的真品实物展出,有些博物馆只有仿造品陈列,早在1949年,钱币学专家史嘉干所编的《中国近现代币制汇考》第113页详细地解释了光绪十四年、十六年“黔宝银饼”的详细资料,并配有实物拓片, 充分证明了“黔宝银饼”是真实存在的。
  从史料记载,贵州当时商贸金融不发达,在钱币流通上使用量不大,所以铸造量少,明清贵州本地不产银,大多从云南省进 银料,费时费事,没有大量生产铸造的必要。其次“黔宝银饼”工艺水平不高,当时不受世人关注,再则由于“黔宝银饼”含银量在98%以上,贵州少数民族妇女 特别喜爱佩戴银饰,“黔宝银饼”含银量高,颇受苗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欢迎,有的“黔宝银饼”被改铸为饰物,这是“黔宝银饼”传世量不多的主要原因。

布衣庄氏收藏一枚光绪十六年贵州官炉造的“黔宝”一枚,直径40毫米,厚2.5毫米,重26.8克。正面中央珠圈内镌竖写的“黔宝”二字,其中的“宝”写法为“寳”,“宝”字从尔。银币外侧近边缘处环镌另一装饰性珠圈,两个同心珠圈之间的圆环空间内环镌根部结束的两根花藤图案,造型生动别致。钱币背面镌有33毫米直径的珠圈,内镌刻一条长卷须盘龙,两侧各有一个火球。外侧的的齿型纹内环镌“光绪十六年贵州官炉造”十个汉字。银币周边为齿形纹环绕。该银币有使用痕迹,造型生动别致,炯炯有神,手感温润,包浆明显。

从此,“黔宝”的真币面世,它不再生活在朦胧的猜测中,而是活生生地展现在世人的面前。

银币正面照片:

 “黔宝”银币

银币背面照片:

“黔宝”银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