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薛兆丰经济学讲义》读后感之一

(2019-04-07 22:39:29)
标签:

薛兆丰经济学讲义

分类: 读书
    之所以叫之一,是因为还没看完,而且,觉得自己应该再看一遍,加深下了解。
    虽然是自己主动 买的这本流传已久的畅销书,但是对于打开这本书我是有抗拒的,作为一名经济学专业的本科生以及研究生稍微还是跟经济沾了边,我觉得自己还是有点经济学基础的,而对于这种以通俗的方式讲解经济学,总是生怕其落入那种把经济学定理和原则拿来又讲一遍的窠臼,损害了我那一点点所谓的专业性。所以,在书架上放了很久之后,偶然来我家的姐姐看到后说“原来你有这本书啊,奇葩说还上过呢”,然后她就把书拆封了,而我是有一点点洁癖的,觉得拆了封的书如果久了不看就会落灰,而一本书如果我还没看过就落了灰会很不舒服,于是,就这样我开始看这本畅销经济学书了。
     全书的内容正如扉页作者所言:“我的愿望是,每个中国人都能体验经济学带来的乐趣,具备经济学的思维。”作者用了10个章节,通过各种案例,很多案例是国外现成的而不是虚拟的,结合国内正在发生或已经发生的案例进行讲解,涉及稀缺、成本、需求、价格、权利、耐心、供应、信息不对称、合作、协调,通过这些讲解,作者试图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情不是简单如表面所见,房屋限价就是有利于穷人,建造保障房就是造福社会,对很多事情当我们透过经济学思维而不是感情思维去判断时,也许会有不同的看法。其实无论经济学思维也好还是什么思维也好,重要的在于在面对事物时,不要简单地被感情或者舆论、媒体所左右,要根据事件的本质理性地分析、判断,这样才能得出一个相对客观的判断。
        书看到近结尾,突然发现其实现在我说不出来我曾经以为的经济学原理和规律是什么,而我说不出的原因,一方面是原来的学习太过教条,总是以单纯的记忆为主,而没有个人的分析、判断和应用;二是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发散性思维和疑问,单方面接受比较多,反过来的质疑或者是验证比较少,由此造成了对学过的规律和原理的理解不够,从这本书的写作内容看,作者除了我们之前所学的经济学原理外,还把制度经济学、法律经济学等的内容综合于其中,让我们觉得单调的经济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最近还看了一本关于历史的书,是用漫画的形式把中国的朝代大事描述出来的,凡是想要让自己在某一方面深入的人,必然要思考如何把这些知识灵活起来,这样才能把知识串起来,而不是简单地记忆或背诵。在这方面,我的欠账还很多。扯远了。
       在读《薛兆丰经济学讲义》的过程中,我不断地感受到作者想要让读者树立一种中性思维的愿望,那就是不要简单从感情出发来决定或判断事情,好像凡是打着为普通人着想的旗号就是做正确的事,凡是保护少数人利益的事就是坏事,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看最终的结果是兼顾了效率还是公正,还是只是打着公正的旗号降低了效率,从而更多地带来了不公正。也许作者的讲述不一定完全正确或合理,但是这种思维方式是值得学习的。
       未读完,接着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