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百元红包送新生为独立能力还是另有他意?

(2009-09-10 05:46:49)
标签:

杂谈

分类: 社会评说

百元红包送新生为独立能力还是另有他意?

 

久泰平


  近日,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一年级新生报到有惊喜,学校给所有独自来校报到的新生发放“红包”———100元现金或者同等价值的手机充值卡。经初步统计,约有1/10的新生将能获得此奖金,据介绍,今年该校报到新生总数为1145人,名单将于近日公示于校内网站上。这还是高校首次物质奖励独自到校报到学生。(9月9日《成都商报》)

  以物质奖励来刺激学生独立报到,还真头一回听说,如果按照该校学工部老师的说法,这种办法真的能“给报到新生带来正面提示”,进而使他们达到“树立自立精神,锻炼自己的能力”的目的,那真的是“意义重大”,问题是落到现实中,真的能起这么大的作用吗?我看未必。

  新生独自报到不等于独立生活能力强。不少新生入学(也包括非初次入学)由家长陪送,不是他们自己没有独立能力,而是家长不愿意让孩子独自去报到。其实,这很好理解。中国是一个伦理本位的社会,自己的儿女考上大学,作为父母的高兴,送自己的子女上学有时候是亲情的感情使然。把是否由父母陪送入学来判定学生自立自理能力强与不强,恐怕这是缺乏充分理由的,这个事情应该理性对待。像武汉某高校父母开着豪车送子女,提出建立独立卫生间的要求,这是溺爱孩子无疑。而有些来自农村的父母,不远千里送子女上学,完全是伦理亲情使然,因为孩子考上了大学是整个家庭的骄傲和荣耀,陪送孩子报到想一起享受入校时的那种荣誉感和兴奋感。

  学生的自立能力是平时修炼的,而不是一时靠发放“红包”刺激出来的。哪个孩子都不是天生就有自立自理能力,都是后天自我修炼的,这种修炼用“红包”是刺激不出来的。不是吗?有的孩子当大人指使他干点力所能及的活,都得跟大人讲代价要工钱,用金钱刺激下的孩子鲜有自立能力强的。现在,有些学生从小学到初高中只管学习,生活上的事全由家长包办,以至于离家上了大学后仍然依赖父母。有的女大学生连洗衣服洗袜子的活都不会做,要么花钱送洗衣店,要么攒到一定程度带回家由母亲代劳。这样的大学生即使用再大的“红包”,恐怕也刺激不出自理能力来。而那些生活在困难家庭的孩子,往往自立早能力强,有的从小就学着帮家长做家务,上了大学也有较强的勤工俭学能力。

  给独自报到新生发放“红包”是否另有用意?笔者并非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从报道看,放“红包”表面是关心学生的自立自理能力,其实也不完全是这么回事,学校担心家长过多地进校园导致工作压力大或许也是很实际的想法。报道称:近来各地多发的聚集性甲流传染更是让各大高校压力不小。一位负责迎新的老师说:“我们不仅要接待新生,还要有人力物力负责接待家长,防范疫情,压力很大,我们希望家长不要再大批来送了。”。鉴于此,与其拐个弯发“红包”要求学生独自报到,不如学校给家长发个通知,声明谢绝家长陪送新生入学更为直接了当。究竟是不是这个意图,看以后各个学年新生入学还发不发“红包”?新生入学后的各个学期再有家长送孩子校方还管不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