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风云之三
记得马甲刚写老总小传时,蒙网友看得起,转到了别的论坛上,于是不免有些正义人士“义愤填膺”,将马甲骂个狗血喷头,就差一点扣上“蒋匪余孽”的大帽子了——至今想起来也是心有余悸,其实我的本意只不过是想让大家换个角度看问题而已。所以说我写老总尖酸也好,刻薄也好,那只是个主流和分支的问题,正史大传马甲不比任何人读得少,不过说来说去都是那些东西,着实无味得很。所以马甲呢,只谈分支,不谈主流——这并不是说马甲不了解主流(先申明一下,省得挨骂)。
在井冈之初,老总的作用是无人能替代的,没有老总,就不会有后来红军的辉煌——最少润同志还要积蓄很长时间的力量,当然也不排除在积蓄力量的过程中就出现“出师未捷身先死”的可能。那时小字辈(包括育同志等人)还没有成熟,黄埔早期的大哥二哥倒是会打仗,可还是北伐时那一套硬碰硬拉开架子的把式,在敌我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只能是送死;而黄埔晚期的小弟弟却还没有太多的作战经验,而老总就是当时稳定军心挑大梁的不二人选。/
?# 9 x/ J! Y) V8 O) [% M
润同志后来(尤其是在解放战争时期)傲视天下,挥书八极,其杰出的军事才华是没有人能否认的。但在井冈时,说得好听点是英雄无用武之地,说得难听了么……一次润同志带小部队遇袭(还是土匪),呵呵,枪一响,大家一下子跑个精光(估计润同志要跑在前面),什么东西都丢了,弄得吃饭都要用手抓——可笑的是后来有人还举例说润同志……不过这就是政治工作对头,“溃而不散”的典型,那些跑散的兵倒是一个不少地逃回了井冈山。
R7 z- s0 e% B3 ~0 ~8
S
但胆量也是历练出来的,伟人也一样。象后来四军下井冈,经粤北转赣南,一路上让人家追得屁滚尿流,打一仗败一仗,老总和润同志见了敌人就是不敢交手。这一路一直逃窜到大柏地,手下人不干了,要造反,死活要干一仗——逃也确实逃不动了。润同志和老总见士气可用,就破釜沉舟一回,这一仗规模不大(当然和后来比),但惨烈的程度却是为红军创建以来所罕有——要是败了,四军就无葬身之地,最危急处,润同志折木为棒(谁都知道他从不带枪),率贴身人员作鱼死网破之博(想想也是有趣)——当然是打赢了。后来润同志才有雅兴赋什么什么“赤橙黄绿青蓝紫”的,还“持彩练当空舞”呢,那哪是彩练,是他自己手里抡的大棍子。(
A1 A( ^0 N) Q' B; x' T+ D7 I
0
d u1 M& o! V- d'
G
扯远了,接着谈井冈。老总上山,身后还带着尾巴——那就是他在滇军讲武堂的同班同学杨如轩,这个国军二十七师的师长,还想踏平井冈山呢。可惜时候不对,朱毛合兵一处,正是士气旺盛之时,老总放下了包袱,自然对穷追不舍的老同学也不客气,而润同志呢,得了强助,也该出口恶气了(以前是让人家打来追去),于是就有了首战五斗江,一占永新,这仗打得也漂亮。根据地的人民自然欢欣鼓舞,老总的指挥才能也好,带来军队的战斗力也好,都是初露锋芒,这一次在井冈的初次亮相就博得了满堂彩。
y%
F# {( E% O
但这只“羊”记吃不记打,很快就卷土重来,还带了另一只“羊”杨池生的一个团和也是老总的同学王均的一个团,兴师动众的,前来报仇。可结果还是一样,依旧是个稀里哗啦,不仅丢了一个整团,自己还让老总这个同窗兼战友给留了点纪念——杨某人的耳朵让子弹给穿了一个洞,这老总也是有点忒不讲交情了,想当年在上犹崇义时这杨某人可是睁一眼闭一眼让老总练兵呢。这仗在史书上叫二占永新,这两仗下来,井冈形势为之一振,比润同志单打独斗时不知强了多少——永新人口几十万,物产丰富,远比宁冈要强,润同志称之为比一国更重要。$
j5 w8 }# [$ h/ b j
顺带说一句,马甲此次在山内的大井,终于查询到了当年这“两只羊”的下落,这“二杨”在建国后自然难逃法网——被捕入狱是想当然的。按说这两位后来都不太显山露水,都是小小的师长,官不大,抬抬手也就算了。但坏就坏在这二位曾多次进剿井冈山,摧残了革命的幼苗,罪无可赦。于是杨如轩被判了无期,直到七几年才保外就医,很快就死了。杨池生么,也判了十几二十年,结果也强不到哪里去——我估计老总肯定没给他二位说好话。这就是人生,当初在滇军讲武堂老总和这两位还情同手足呢——一念之差。'
c( P2 h1 f' M# ]2 P. C
井冈地盘是大了,一片欣欣向荣之相,那么成立统一的组织就成了当务之急了,得了江西省委的恩准,成立了湘赣边界特委——统一领导井冈的军队和地方党委。润同志也实在是倒霉,非跑到这个湘赣边来,自己给自己找两个大爷——湖南省委和江西省委都是他的太上皇,谁的指示都是圣旨,谁也惹不起。不过这特委的人员构成我看是有问题的,二十多个人的特委委员中选了五个常委,老总和胖子竟然都不在内——润同志这个地头蛇是压了老总一把。老总呢,是在人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心里搓火是肯定的。
V$
q0 _0 v V" ~- J3 a
现在来看那时的报告,还很有意思的。大面上老总和润同志关系融洽,这是上面的事,但下面就不那么斯文了,润同志的三十一团和老总的二十八团这两个主力团也有不少矛盾——其实磕磕绊绊也属正常。二十八团从湘南来,穿得破破烂烂,军队的纪律自然没有老井冈好,三十一团就称之为“流氓无产者”,“军阀习气”,二十八团呢,则回敬三十一团是“学生娃”,是“小资产阶级分子”——别说,我觉得都说得很有道理哩,不打不相识么。0
~5 ?, E! m3 Q( p+ _: `: y
4 G6 W; v) p- t9 [+
`& h0 b
二十八团能打仗,枪多子弹也多,三十一团就差远了,上面要从二十八团调枪调子弹,就是调不动。二十八团说:我们有枪自己会扩红。这三十一团也不软,嘴还挺硬:给我们我们也不要,我们有人,自己会去缴。呵呵,没有一盏省油的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