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们高考前的一封信(2018)
(2018-06-06 07:47:38)你们好!
在电影、电视里都曾看见过这样的场面:部队在临战前都要举行誓师大会,古代将士上阵时还要喝壮行酒,以鼓舞斗志、壮大军威;今天,在这里,作为你们的爸爸、妈妈的朋友,我也要跟你们唠叨几句,就算是给你们高考前的嘱托吧。
明天就是你们参加高考的大喜日子了,该是你们施展才华的时侯了!此时此刻,我想你们的心情一定是比较激动的,我和你们一样,心情也非常激动。还是那句老话,我们需要的是热烈而镇定的情绪,紧张而有秩序的工作。为了使你们顺利的通过高考,在此我提几点建议,供你们参考。先给你们讲一个案例:
美国一个心理研究组织曾做过这样一项实验:安排几个志愿者,先测量每个人的握力,平均是一百零一磅,然后将这些人催眠,并暗示他们现在是软弱无力,浑身没劲。经过这种催眠暗示之后,再重新测他们的握力,结果发现,他们的平均握力居然只有六十磅左右了。但是,在同样被催眠的情况下,如果给予他们一种完全相反的暗示,告诉他们每个人都是大力士,强壮无比。如此一来,其平均握力竟可达到一百四十磅。换句话说,他们的平均握力在瞬间增加了百分之四十。
高考就是这样,你们坚信自己能考好,那你们就一定能考好。因为自信心会影响一个人的能力。良好的心态和必胜的信心以及对高考考好的正确认识是能否考出水平的关键。有了一个良好的心态,你们才能汲取前进的动力!因此,你们一定要对自己充满信心,要相信经过学校科学、严格的训练,自己已经具有相当高的水平。只要正常发挥,就一定能考上相对理想的大学。这一点,你们必须有足够的自信。
下边我再讲一个青蛙的故事。
三只青蛙掉进鲜奶桶中。第一只青蛙说:“这是命。”于是它盘起后腿,一动不动等待着死亡的降临。第二只青蛙说:“这桶看来太深了,凭我的跳跃能力,是不可能跳出去了。今天死定了。”于是,它沉入桶底淹死了。第三只青蛙打量着四周说:“真是不幸!但我的后腿还有劲,我要找到垫脚的东西,跳出这可怕的桶?”于是,这第三只青蛙一边划一边跳。慢慢地,鲜奶在它的搅拌下变成了奶油块。在奶油块的支撑下,这只青蛙奋力一跃,终于跳出了奶桶(运用牛顿第三定律)。再讲我的一个学生的故事,他考过数学后,这个学生感觉自己的强项考得不好(其实那年数学高考题很难,能做出一多半就很不错了,他只是有三道大题没有做完),就想放弃下边的考试,后来在我的鼓励下完成了高考,最后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录取。高考各科都是非常出色的发挥是很少见的,有的高考状元也有头两门被考哭了的情况,但他们很快的能调整自己,把后边的科目考出了水平,夺取了最后的胜利。实际上有时候试题出的太难,大家都“考砸”了,这时候谁能在其它科目上发挥水平,谁就是超常发挥;还有一个同学,篮球打得很好,身高一米八三,平时学习成绩较差,考第一门时由于紧张竟然脑子里一片空白,只好出来解手,出门见到我,说:“我不能考了,所有的语文知识题都不会”。我对他说:“必须考,先写作文!”好了他上了一个本科院校。我讲这几个故事是想告诉你们,在高考中肯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甚至打击,你们是中间放弃还是坚持到底?天塌了砸大家,我们不会做或考不好的科目,其他学生也未必就能考好。所以我们在整整两天的考试中,请记住我的一句话,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积极的心态和消极的心态会产生截然不同的两种效果。在一次足球赛中,靠点球取胜。一个一流的足球名将竟然把球踢出了门外,教练问他为什么会失败?他说他满脑子想的就是千万别踢出门外。高考也是一样,你们要想怎样能在高考中考出高水平,而不是想高考考不好怎么办。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大师、诺贝尔奖得主但拒绝领奖的萨特说:“一个人想成为什么,他就会成为什么。”如果你们认为自己被打倒了,那么你们就真的被打倒了。如果你们想赢,但是又认为自己没有实力,那么你们就一定不会赢。如果你们认为自己会失败,那么你们就一定会失败。胜利始于个人求胜的意志和信心,胜利者都属于有信心的人。临考前这几天,每天挺胸抬头快步走,有助于增强信心,要相信自己的力量,不要迷信任何人。信心是高考成功的灵魂,只要你们有良好的心态就能达到你们力所能及的目标。
今天,你们除了必须具有必胜的信心和一定考试到底的决心外,还要认真做好考前的准备工作。最好做一个周密的考试计划。包括物资准备、生活准备、学习准备、考试全过程的规划以及考试技巧、考试中的各科注意事项等等,这些内容你们们的班主任老师和任课老师一定讲得很多了,我这里着重讲几点注意事项。
现在你们的实力上大局已定,但是如何使自己发挥好一些,还大有可为。我认为有几件事情可以做。
第一件事,要继续调节生物钟。人在一天当中有些时间段比较兴奋,就比较机灵。有些时间段比较迟钝,就比较呆板,比较傻。我们希望考生在考试这个时间段(上午9点到11点半,下午3点到5点)是他的兴奋期,那他就能考得好。
现在剩下三天了,有些同学使劲学习,开夜车,这很不利。也有人过分放松,闷头大睡,也不好。正确的做法要按照高考的时间作息,每天上午9点到11点半,下午3点到5点,这段时间应该像高考那样,连续地高强度地脑力劳动,或者做题或者复习。屁股坐得稳,像考试一样进行学习。
这个时间过去之后可以适当休息休息。为了使下午适度兴奋,中午应该休息一会儿,最好创造条件睡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晚上不要熬夜,不要早睡也不要晚睡。我觉得比较合适的时间是10点半左右到11点睡。如果睡得过早,你们醒得就早。好比5点你们醒了,你们就想看书,你们看会儿书,看累了却该进考场了,那会儿脑子就不兴奋了,不利于考试。睡早了不好。睡晚了也不好,你们开了夜车,这会儿好像有所得,但是第二天精力不济,使考场发挥不好。实力不可能在几个小时增加;但是如果你们精力不济,会导致你们发挥不好。
如果每天都能在这两个工作时间段努力工作,中午适当的休息,晚上不开夜车,兴奋点调节到上午和下午,那么就好了。
现在多数考生是晚上兴奋,这对考试是不利的,所以,现在要做的第一项工作是继续调节生物钟。
需要指出的是:每天上午9点到11点半,下午3点到5点,要做近两三年高考的原题,高考真题要比一般的模拟卷更为科学严格,做这样的题目,你们才能体验到高考的感觉。
第二项工作,要为最后的复习时间准备好书面资料。
从6月7号到6月8号叫考试时期,考试时期每个学科都能分到一点复习时间,这个时间咱们不妨把它叫做“最后的复习时间”。最后的复习时间是你们临阵磨枪的最佳时机。如果你们事先没有准备,以数学学科为例,临到考试前想看数学了,教科书好几本,资料成摞,考卷一大堆,你们都想看,你们就翻啊翻啊,结果什么也看不清楚,也看不进去。所以我觉得临阵磨枪需要有些物质准备,每个考生应该在最后的时间里,为这最后那有限的“最后复习时间”准备好要看的书面资料,它应该包括以下三个内容:
1,不放心的知识。有些知识跟你们的粘合力差,不容易记住,最后把这些你们不放心的知识看一看对你们很有好处。
2,做题的一些经验、体会,或者一些现成的结论,你们需要把它复习复习以便在考场上运用。
3,错题帐。一模以后你们做错的题,反映了你们的弱项,而一模以后的题,最有17年高考的味,把近来做错的题再看一看,对高考是会有帮助。
如果把不放心的知识、错题、经验、结论复习一遍,就一定能起到临阵磨枪的作用,你们把它们复习完了,这点热乎劲肯定能盯到考试结束,你们走向考场就能镇定自信。这点事做一做是很有好处的。
第三、也是我要特别强调的是,六号下午你们去看考场时,一定要在考场自己的座位上上一个小时自习,最好是做一个小时的练习,要注意做那些已做过的考卷。实质上,就是让你们按照考试的过程提前模拟一下,比如,你们可以想象现在老师在念考场规则,在发答题卷,在发考卷,等等。另外,要看看桌椅板凳是否合适,不行请监考老师调换一下,要和监考老师搞好关系,要有礼貌的向老师提出自己的要求。很多学生和你们一样在外校考试,你们要在看考场时熟悉一下周围的环境,有的同学担心在外校考试会考不好,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因为人在一个不熟悉的环境里,就会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上,水平会发挥得更好。作为考生,考前紧张是非常正常的。考试的过程其实也就是第一门紧张,你们提前到考场上上上自习,紧张的情绪就会提前释放出来,这是多年来考生的实践证明了的很有效的一种方法。
六号下午到考场上你们的座位上上一个小时自习,或者“考试一小时”,亲密接触你们的考试桌椅,这是很有必要的。
第四、正确认识考试
什么叫不考砸?会做的题都作出来了。
什么叫正常发挥?会做的题目80%以上做对了。
什么叫高水平发挥,会做的题目100%的做对了。
什么叫超常发挥?哪些开始没有一点思路的题目竟然解决了一道甚至更多,有的尽管是只做出了一部分。
高考全国通用的铁律:卷面分数拿到85%,上一类重点大学;卷面分数拿到80%,上重点大学没问题;卷面分数拿到70%至75%,上好的本科没问题;卷面分数拿到60%至70%考上本科没有问题。
在高考中,如果你们在考场上把会做的题目都做出来了,那就是成功,那说明你们已经发挥了你们的高水平。如果你们不仅把会做的题目做出来了,而且把会做的题目都做对了,或者差不多都做对了,那就是超常发挥!
第五、注意考试过程中思维的转换。由于文科、理科的思维方式有很多是不一致的,因此,在考试的过程中要注意上午考试的学科和下午考试的学科之间文理思维的转换。比如第一天高考上午语文、下午数学,上午考完语文后,你们不能将思维的方式仍停留在文科上,应该看点与下午考试数学有关的准备好的资料,做几道简单的做过的试题,以实现思维的转换。为什么下午有的同学容易考砸,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他们的思维仍停留在上午的文科思维上。
刚开始考试,你们多少会有点紧张,因此,要坚持入境易缓的原则。为什么刚开始考试时学生对一些简单题总是出现较高的错误率?这是因为一般来讲,学生进入学科学习状态需要一段时间,时间的长短因人而异。为了使自己尽快的进入状态,考试前,看看相关的内容,做几道简单的题目对于考试时尽快进入状态是大有好处的。在考试中遇到一些思考几分钟后毫无思路的题目怎么办?即卡壳怎么办?当成千上万的考生正在上刀山下火海的时候,你们呢,为了胜利,大胆放弃。考试成功的标志并不是看谁做的题多,而是看能否把考试的有限时间用在会做的题目上,并把它做对。所以在考试中,一定要给那些会做的题目多分配时间。
第六、其他需要注意的问题
1、如这几天有点紧张,吃饭也不香,休息也不好,怎么办?对于几乎所有的同学来讲,高考前出现紧张、焦虑的种种现象,是非常正常的。适度的紧张对高考时有好处的,它可以更好的使你们考出好成绩。只有那些不想高考的或神经病才没有一点紧张的感觉。所以说,不紧张反而是不正常的。
2、六号晚上休息不好怎么办?(人的潜能是无限的,一晚上休息不好没有必要大惊小怪,休息不好就考不好纯属胡说八道!以前我的一个学生考试前一天晚上一直到第二天凌晨五点没睡着,语文照样考了全市第一,要坚信休息不好仍然可以考好,)
3、胃口不好吃不好怎么办?吃不好就考不好更是胡说八道!原一中学生考上清华的范振兴全家三百多元的收入,吃得好吗?
4、进入考场后发卷前有点慌怎么办?(做做考场镇静操)
5、考试过程中头发昏怎么办?(做做考场镇静操中的鸣天鼓)
6、考试过程中卡壳怎么办?(想想三轮解题法)
(三轮考试法和考场镇静操附后)
最后,强调一点,有一条铁的原则你们必须遵守,那就是每一门考试过后,不与同学、老师、家长议论答案,若老师或同学违反纪律,你们一边走一边的回答应该是:考得不错。回家赶快休息和准备下一门功课。
高考过后,随着各个高校通知书的到来,你们将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上学。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当你们取得成绩和有什么好事时,别忘了给伯伯捎个信,让我分享一下你们的喜悦;当你们在外边遇到什么麻烦事和不顺心的事时,别忘了告诉你们的伯伯,我将和你们一块分担忧愁;不管将来怎样,你们永远是我们最亲爱的孩子!
最后,伯伯预祝你们取得优异成绩!
请代我向你们的爸爸妈妈问好!并告诉他们,只要他们吃好了,睡好了,你们就一定能考出优异成绩。
李根保
2018年6月6日
考试前,尤其是面临重要考试时,老师都会告诉我们一条非常重要的答题方法——会答的先答,不会答的后答。事实证明,这个方法是使考试获得成功、出奇制胜的法宝。但到今天,这件法宝在许多同学身上不灵了,考试居然达不到平时写作业的水平,让同学们确实倍感困扰。我今天介绍的三轮解题法就是解决怎样在考试时发挥出自己最佳水平的一种方法。它的理念是以我为主,以发挥出考试最佳状态为本,按照分轮次解题的要求,构建自信、有序、可控的机制平台,拓展自我进步、成功的轻松空间,实现应试能力的跨越。三轮解题法要通过以下几点实现: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卡壳”继续做有两种可能,一种是经过很长的时间,仍然没有拿下来,结果你们的心情呢,降到了“冰点”。还有一种可能,经过很长的时间,攻下来了,但是对与不对,很难有把握,以至于对做后边的题目产生干扰。所以,遇到“卡壳”的情况,要高高兴兴的暂时放弃。
但若同时将它当作考试方法,因为它仅是定性地指出方向,定量分析不清楚,缺乏可操作性,所以出现有人用它灵,有人用它不灵;有时灵,有时就不灵的现象。尤其是重要的考试,每题必争,每分必夺,哪道题都不想轻易放弃,哪一问题都想攻下来,哪一分都不想丢的时候,就往往失灵。而“三轮解题法”是一种定量的方法,量化清楚,可操作性强。当第一轮做完,有一个重要的环节——
任何一名高三学生几科都曾有过这样的考试经历,在考试过程中某道题不会,不得不放弃了,但当答到后边某处时,忽然一下想起前边那道该怎么做了。或者是答到后边某道题,或者看见一道题的某句话、某个符号等,立刻唤醒了记忆,产生了顿悟,激发了灵感等,前边那道题就做出来了。这就是实践的依据。(理论上的依据略)。在第一轮卡壳的题目中,有很多是审题不清的问题。
考试时,从答题开始到达到考试最的佳思维状态需要一个上升过程,但是达到最佳思维状态后,有些人还能下来,如碰到一道5分左右的小题,自以为能做出来,但抠了半天就是做不出来,心情一团糟,这时绝不是最佳状态了,这时思维状态就下降了。有人一落千丈,也有人下降后还能升上去,再度达到最佳思维状态。而我们希望的理想状态是,尽快达到最佳思维状态,当达到最佳思维状态后,一直持续到考试结束。
实践和理论都证实,做过第一轮后仍旧会有能解出来的题。那么这时如第一轮所述,一看这题会,就答。一看这题不会,就不答。一看这题会,答的中间卡壳了,就放。这样从前做到最后一道题,接下来要再次敢于休息30秒。怎样休息前文已有详述,不再赘述。
休息以后,要从前到后检查一遍自己做过的没有把握的题。检查通过后,从理论上讲,你们已经将自己的水平100%的发挥出来了。
但如果这时考试还没结束,还有时间,也没有必要检查第二遍,这时决不能满足80%,要向100%进发,向超常发挥努力,做那些没做上来的题。但是做是做不出来了,已经做过两轮都没做出来,说明是难点,是“硬骨头”。对于难点和“硬骨头”采用常规做法已经不行了。这时要攻,要向难点和“硬骨头”发起总攻。那么如何攻呢?可用换思路解题法来攻。
换思路解题法是基于这样的思考,当你们解题时,仅仅将题做对是远远不够的,只有知道此题有几种解法,哪种是优化的解法才算优秀。许多人曾有过这样的经历,解题时想起了这题出自哪章哪节,老师讲这点时是如何强调的,此题是考哪个或哪几个知识点,老师出这题想考什么……此时答这题感觉非常有把握,解题非常顺。这,就是灵感。其实灵感也没什么神秘,谁都曾经在考试过程中迸发过灵感的火花。当然如果你们甚至能看透某题的陷阱和迷惑在哪里,你们就是顶尖高手了。总之,此时已是不攻白不攻,不得白不得,攻一步进一寸,得1分是1分的时候了。但要换思路,看看哪题能攻下来攻哪题,哪点拿下来拿哪点。想想它是出自哪章哪节?老师想考哪个知识点?各点之间是什么关系……这时要放飞你们的记忆力、领悟能力、多向联想能力、逆向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这时新的思路就有可能被打开,兴奋点就可能被激活,灵感的火花就可能和年三十的礼花一样在空中绽放。同学们,大胆尝试吧!你们曾经有过的灵感定会一次次再现。
考场镇静操
每年的中招或者高考,有些考生由于本身或外来的压力,临场过度紧张,以致影响了考试成绩,考不出自己应有的水平,严重的甚至发生晕场而导致了考试失常。因此我们说,临场过分紧张是考试的大敌。但是,身临考场的考生,免不了要有些紧张,这也是正常现象,关键是要很快地冷静下来,以镇定的情绪投入考试。
怎样才能使临场的考生很快的镇静下来呢?我们经过多年的学习、研究、实验,根据我国传统的静气功、按摩锻炼法,综合了国外的超觉静思训练和自我暗示训练,编制了这套“考场镇静操”。它包括三节,一节是静气功的腹式呼吸数息,一节是自我调节心理状态的自我暗示,还有一节是能迅速镇定情绪、清醒头脑的“鸣天鼓”。三节操全套三分钟可以做完,效果却十分显著。前些年在多所学校实验,绝大部分学生反映很好,学生很少出现失常现象。
做操的时间:不论是高考、中考还是其它考试,从打预备铃进考场,到正式打铃发考卷,中间都有5至10分钟的准备时间。在这段等待发卷的时间里做考场镇静操,对消除紧张,稳定情绪,效果极好。
预备:进入考场,坐在椅子上,全身要放松,双脚要平放于地,两腿自然分开,腰部下沉,上身离开椅背,略前倾,收腹,垂肩,双手掌心向上自然地平放于双腿上,或者把双臂微曲放在桌子上,两手松松地半握拳,虎口略相对,下巴略内收,嘴轻闭,双目似闭非闭。目视鼻尖,意守丹田(即心想着丹田穴。丹田穴,位于肚脐下一寸半的部位)。
第一节:一分钟数息
做好预备以后,首先进行一分钟数息。所谓数息,就是一边做腹式深呼吸,一边在心内默念数字。其具体做法是:先用鼻子缓缓地吸气,臆想着吸进的空气经鼻腔、胸腔到腹腔,一直吸到小腹内。在吸气的同时,小腹慢慢鼓起,鼓到最大限度略作停顿,然后小腹回收,臆想着小腹内的空气再经腹腔、胸腔、口腔,最后慢慢地均匀地从口中呼出。呼气的同时,心中默念次数“1”。第二次仍然鼻吸、鼓腹、略作停顿,呼气、收腹、气从口中慢慢地、均匀地吐出,与此同时心中默念“2”。如此反复做10次左右,约为1分钟。这就要根据平时自己练习时每分钟呼吸的次数来掌握时间。
这一节数息,是通过深长、细匀、缓慢的腹式呼吸,把意识集中到数呼吸的次数上,以此镇定情绪,平静心情,使头脑清晰。数息时要口中默念数字,眼视鼻尖,心中意守丹田。但要注意不可故意憋气,不要看表,一睁眼看表,就使内守的精神涣散了。
第二节:一分钟自我暗示
数息之后,姿势不变,仍然静坐,接着进行一分钟自我暗示。具体做法是:
一、默念激励自己的话
首先,在心中默念镇定情绪,增强自信心的话3至5遍。比如:“我已平静下来,我能够考好。”“我有信心,一定能考出理想的成绩”等等。考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能激励自己,使自己能心情平静和增强信心的话。要求是:语言简短、具体、直接、肯定。
念几遍管用吗?很管用。这是在进行积极地自我暗示,是在增强自己的自信心。我们都知道,在战场上,军队如果没有士气,再好的地形、装备也无济于事,非失败不可。同样,如果在考场上总怕自己考不好,缺乏自信心,就会扰乱了自己的头脑,考不出自己的实际水平,影响考试成绩。打仗需要士气,考试需要自信心。心理学家一致认为,自信心是一个人取得事业成功的极为重要的因素。很多成就卓著的著名人物也深谙(an熟悉)此中道理。据说美国拳王阿里,每逢在重大比赛之前,他都要坐汽车招摇过市,高声呐喊“我是世界拳王阿里,我一定能打败***”以此来提高自己的信心,并在心理上压倒对方。我们应考,也应像阿里那样充满信心,用鼓舞自己的话来激励自己,暗示自己,“我一定能考上**学校!”临考前要每天反复这样进行自我暗示训练。考场上,在一分钟数息之后,只要进行三五遍这样的词语自我暗示就行了。
二、在头脑中浮现过去良好的形象
这是紧接在三五遍词语暗示之后进行的形象暗示。首先在头脑中浮现自己平心静气的参加考试的良好形象,用这良好的形象来进一步镇定自己的情绪,增强信心。接着,在头脑中再浮现过去某次测验、考试成绩好的愉快形象。比如,过去某次外语测验得了高分,你们浮现那时心情愉快的情景。又如某次考试,某门课程考好了,家长称赞、老师表扬,自己心里乐滋滋的那种情景等等。只要是成功的情景,就可以浮现。用这成功的、良好的、愉快的形象暗示自己,就会不知不觉中增强了自己的注意力,挖掘了自己的潜力,提高考试成绩。在浮现良好形象的同时。还要在心中默念:“以前我考得不错,这次也能考出好成绩。”在这种积极的自我暗示之下,你们一定会平心静气地投入考试,成绩一定不错。
积极地自我暗示训练非常重要。它能培养考生良好的心理品质,调节心理状态。学会自我控制,使考生临场达到最佳考试状态。为了取得良好的效果,期望考生利用考前的午睡前,晚上睡觉之前的几分钟时间反复进行这种积极的自我暗示练习。临场时只要一分钟念几遍,浮现几次就可以了。
第三节操:一分钟“鸣天鼓”
“鸣天鼓”,是我国传统的健脑操,具体做法是:双肘支在桌子上,头略低,闭双目,用双手掌心紧紧按住两耳孔,然后用两手中间三指轻击后头枕骨,随即可以听到“咚咚”的好像击鼓的响声,敲击声略快些,要有节奏,心中默念数字。敲击二、三十下即可。“鸣天鼓”可防治头昏耳鸣,对清醒头脑、镇定情绪有明显效果。做完“鸣天鼓”慢慢睁开眼,收功。
“鸣天鼓”是一种可以马上见到成效的健脑操。当你们学习感到疲倦,头脑发昏时,你们就可以做一节“鸣天鼓”,当你们收功时,你们立刻可以感到大脑非常清醒。“鸣天鼓”也是最容易学习的健脑操,你们只要按照要领做上几遍,即可掌握。它可以随时用在平时的学习和各种考试过程中。
这套“考场镇静操”共三节,每节约一分钟左右。使用时可根据正式考试前的时间情况,灵活掌握。进入考场之后,如离考试发卷时间略长,可以多做几分钟,如离正式考试发卷时间很短,就做一分钟镇静操,只选择做腹式深呼吸的一分钟数息便行了。在考试的过程中,亦可以选择适当的时机做一节镇静操,比如头昏时,就可以做一分钟“鸣天鼓”。
这套考场镇静操最好在考前一个月左右就进行集体训练或自我锻炼。学习这套操,考前几天学习也可以掌握。只不过掌握了这套操,对平时的学习也是有帮助的,所以,还是早一点训练比较好。
人的一生,不管是在学生时代还是将来在社会中,都要迎接种类繁多的考试,考场镇静操将陪伴你们的终身,使你们一次次走向成功。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