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失败的深层次原因

(2012-02-24 13:50:31)
标签:

海内投资

原因

杂谈

        国内相当一部分有实力的企业希望走出国门,到成熟的市场化经济体投资,但终归咎于部分国家的争议以及带有政治色彩的交易的因素,并屡在争议中不得要领。

据统计,目前流入美国的2.3万亿美元外国直接投资中,中国占比不到1%。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国内潜在投资者常常误判美国的政治形势,只因一些少数投资引起争议放大了备受关注度,从而掩盖了其他主流资金顺利进入美国的投资数量。

 

舆论报道投资安全忧多喜少

 

2009年以来,中国企业在美工厂和其它直接投资项目上投入超过120亿美元,目前在美国38个州都有投资。这些来自中国的投资虽然引发了激烈的争吵,也只有少数投资需接受国家安全审查,但大多数最终还是获得通过,其中涉及石油和天然气开采、发电以及航空业等敏感行业。国际上一些知名咨询机构提醒想到国外特别是欧美投资的国内企业,只要能妥善处理投资纠纷争议,熟练投资程序,到包括美国在内一些国家投资还是能够成功的。但事实上,国内的一些舆论很容易只关注那些失败案例。

 

审批程序流程多

 

除了怕争议的心态要转变之外,国内企业还需要彻底改变对外投资中最最重要的环节,那就是企业进行海外投资仍然面临资本管制和冗长繁琐的流程,对外投资的审批流程涉及多个拥有不同利益和偏好的政府部门,其中包括商务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外汇管理局以及各类行业监管机构。

国内企业应该采用更好的公司治理流程,尤其是应增加透明度。没有一家企业能在与外界隔绝的环境中运营,随着中国公司向海外市场进军,它们会和新市场中的新伙伴进行越来越多的合作,需要与之建立信任。最有效的一种办法是像那些发达经济体的公司一样行事,因为这些合作伙伴早已习惯了跟这些公司打交道。



部门利益之争常常掣肘


   
国内的企业想要走出国门在国际上取得投资成功,相关部门放松产业政策,减少对企业的管制、让企业在海外享有更大的实验空间是很有必要的。由于投资事项常常陷于一些职能部门的权限之争当中,这使企业在国外投资竞标中丧失很多机会,最终处于极为不利的境地。很多时候交易失败是因为相关部门以国内产业政策之名否决了相关交易,比如2010年腾中重工收购美国汽车品牌悍马(Hummer)以及2009年中国银行(Bank of China)收购法国私人银行洛希尔(Rothschild)股份的交易都是如此。

 

企业可以自由裁量的权少

  
认真执行公司法, 深化政策改革也将有助于提高对外投资。强化公司治理规则、遵守国际商业惯例,将使企业更容易在发达国家实现扩张。企业的这种透明不仅会缓解投资目的地挥之不去的政治担忧,也会使企业能够更好地与管理水平很高的外国企业竞争。

往往缺少具备全球经验、可在跨文化背景下处理员工或客户问题的公司高管,同时还缺少胸有成竹、训练有素、能在当地市场做决定的高管。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进一步开放企业,招揽天下英才。有全球经验的公司高管具备专业知

识,可使中国企业成为真正的跨国公司。


   
国企、民营不平等对待

国有企业一直主导着对外投资,但在对发达国家的投资中,民营企业将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在中国对美国的全部直接投资里面,它们的占比已经超过七成。但这些公司在中国当前制度中处于极大劣势。不管是国内投资还是国外投资,国有企业都享有更有力的政治支持、更畅通的融资渠道和更快速的投资审批。
   
最后,中国发挥更积极作用、帮助保持全球投资环境开放的时机已经成熟。随着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接受的中国投资越来越多,要求待遇互惠的呼声也会增加。必须为进一步开放本国经济、为外企提供公平竞争平台做好准备。中国商报张现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